来源:财经自媒体
原标题: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在哪里?七大改革
来源:粤开志恒宏观
粤开证券研究院副院长、首席宏观分析师罗志恒
执业编号:S1
导读
当前世界仍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治经济形势不确定性上升,逆全球化甚嚣尘上,疫情全球大流仍未彻底结束。国内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依然突出;并且面临渐行渐近的人口危机、沉重的财*社保压力、产业链升级受阻和中美贸易摩擦等严峻挑战。人口红利消失、工业经济转向服务业经济,同时伴随人口、土地、能源等要素成本持续上升,经济潜在增长率持续下行,亟需挖掘新动能与新的增长点,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加安全的发展。展望未来,中国经济有哪些新的增长点和结构性潜能?该如何发掘并培育?
摘要
一、中国经济仍有较大潜力与优势:市场、制度与*策空间优势
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在疫情期间展现了强大的韧性。展望未来,中国与发达国家相比,在人均GDP、城镇化率、要素市场化程度、科技创新、高端制造、金融服务、大学教育、关键核心技术、军事实力等方面仍存在着较大差距,但也表明发展潜力巨大,有巨大的追赶空间;同时,中国拥有市场优势、人才红利优势、制度优势以及*策空间优势,能够将潜在空间和优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国家之间的较量主要在于制度优势、改革力度与*策空间的较量。
一是中国人均GDP具有较大追赶空间。从GDP总量来看,年我国GDP总量达到.6万亿元,约为14.73万亿美元,中国GDP相当于美国的70.3%。从人均GDP来看,年中国的人均GDP约为美元,超过俄罗斯的美元,但仍低于美国(6.34万美元)、德国(4.57万美元)、日本(4.01万美元)、英国(4.03万美元)等发达经济体,其中人均GDP仅相当于美国的16.56%。
二是中国城镇化率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约20个百分点空间,将带来大量投资机会。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3.89%,高于55%的世界平均水平,但明显低于发达国家的80%,中国城市化还有较大的空间。户籍城市化率仅为45.4%,中国城市化还有较大的空间。人口将聚集在长三角、粤港澳、京津冀等7个主要城市群,带来基础设施、地产、新零售、医疗卫生、文化娱乐等多个领域的广泛需求,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重要引擎。
三是中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统一市场和中等收入群体,具有市场优势。中国有覆盖14亿人口的统一市场,人员、商品、服务和资本均可自由流动,产品的研发、生产、物流、销售等环节都存在巨大的规模效应。互联网和新经济在中国的崛起和飞速发展与巨大市场的规模经济优势密不可分。
四是中国劳动力资源近9亿人,接受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高素质人才达1.7亿,数量红利转向素质红利,人口红利转向人才红利。每年有约万大学生毕业,且呈现逐渐递增趋势,已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
五是中国新经济独角兽企业数量仅次于美国,约占全球24%。据CBInsights数据显示,截至年末,全球独角兽企业有家,其中美国家,位列第一,中国家,位居第二,全球超过七成的独角兽公司在中美两国。作为新赛道的引领者,独角兽将成为实现未来信息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引擎,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重要动能。
六是中国的制度体系、改革力度与*策空间在不确定的世界格局下越发凸显出优势。第一,我国的*治经济制度以及“五年规划和远景目标”治国理*方式能够确保战略的相对稳定性,坚持“共同富裕”有利于集中力量解决贫富分化促进社会稳定和提振消费。第二,面临全球性的老龄化、贫富分化和贸易摩擦,本应通过结构性改革予以解决,但主要经济体主要依赖宽松的财*和货币*策,导致债务高企、资产价格泡沫、风险堆积,但是中国在坚定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防范化解财*、金融和房地产等风险。第三,在全球主要经济体纷纷推出零利率甚至负利率的情况下,中国的货币*策在正常区间,并在经济率先恢复的情况下首先推动货币*策正常化,为未来腾出空间;财*赤字是流量,真正约束财*空间的是债务规模以及付息支出,中国的财*刺激相对克制,年*府负债率(财*部口径45.8%,BIS口径为60.9%),低于美国的.9%、日本的.3%以及G20的99%。
面对前所未有的疫情冲击,中国经济有着强大的供给能力和需求韧性,中国经济的韧性和巨大潜力充分显现。
二、改革开放史就是新的增长点不断涌现的历史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四十年正是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涌现的四十年,我国经济在波动中呈现出强大的发展韧性和增长动力。这种韧性和动力主要有四大来源:大国规模经济效应、城乡二元结构转化、渐进式的市场化转型以及持续对外开放。中国四十余年的发展取决于宏观的改革开放释放出的微观主体活力。
重大改革主要包括年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年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年分税制改革、年国企改革与住房市场化改革、年加入WTO、年底以来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一系列改革改革开放措施厘清了*府与市场边界、中央与地方的事权与支出责任,清晰了产权,中央和地方*府、企业家、劳动者都是相对独立的利益主体,宏观调控与微观行为互不越位,公共财*与市场竞争各归其位。
改革开放史就是新的增长点不断涌现的历史。
一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及乡镇企业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了农民的积极性,农业生产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解放和发展,给农村的工业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同时,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将更多的人口从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客观上形成了乡镇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的人力基础。到年乡镇企业共吸收农村劳动力万人,比年增长14.4%;总产值从年的亿元增加到年的7亿元,年均增长速度为21%。
二是房地产市场化改革。自年起,房地产市场开始了高速发展。年-年,房地产开发投资规模年均增速达21.8%。商品房的年销售面积从年的1.46亿平方米快速增长至年的3.37亿平方米,年均增长达23.3%。GDP增速也从年的7.8%回升至年的10.0%。年金融危机来袭时,房地产开发投资一度快速下滑,但随着*府4万亿计划的推出,投资增速很快回升至20%-30%的高速增长阶段,直至年左右重新下滑。房地产市场的十几年的高速发展大幅带动了相关投资增长,大幅带动了上下游行业的发展,大幅带动了社会就业,是中国经济过去10多年最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三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加入WTO的重要意义在于融入了全球大市场,同时开放又倒逼进一步改革,营造更加良好的投资和营商环境,与国际规则接轨,释放出了巨大的经济增长潜力。
三、培育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以七大改革释放经济活力和潜能
一是推动财*、社保和土地联动改革,完善城乡土地流转机制,激活农村土地市场,发展都市圈城市群。农村土地入市以及城市资本下乡有利于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推动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但是当前土地还承载着粮食安全、社会保障的功能,为顺利推动土地改革,必须先提高农民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和水平,以社会保障体系替代土地对农民的保障,为土地流转改革创造好的前提条件;这需要推动财*改革,因此土地改革必须与财*、社保改革联动,否则单兵突进阻力太大,且容易造成社会不稳定。农民进城后,要更好建设新型城镇化,重点建设好城市群。推行新增常住人口与土地供应挂钩,人口流入的城市群都市圈要加大建设用地供应,稳定大城市的房价,进而降低城市的产业成本,促进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二是全面放开人口生育*策。中国少子化、老龄化加快,人口峰值临近。人口事关供给、需求和创新活力,是最关键的生产要素,若不抓紧调整将严重影响民族复兴和大国崛起。应对生育率下滑的关键,第一是尽快从过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