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市十六届人大代表唐惠芳。
红网时刻衡阳1月1日讯(记者谭倩)提高特需医疗服务收入占比不仅能促进医疗新技术及时进入临床使用,满足个性化医疗服务需求,医院运营效率。
1月1日,记者了解到,衡阳市十六届人大代表、医院*委副书记、执行院长唐惠芳就特需医疗服务,带来了《关于大力推广特需医疗服务提升老百姓就医满意度的议案》。
特需医疗服务是指具有一定条件的公立医疗机构在保证基本医疗服务供给规模和服务质量的前提下,为满足群众多元化、个性化等不同层次需求、改善就医体验,以及新技术应用而开展并由患者自愿选择的医疗服务。
议案中提到,目前医院-年特殊医疗服务收入占比分别为0.00%、0.03%、0.20%,医院还存在一定差距。结合整个衡阳市医疗系统开展的情况,均有很大提升空间。
唐惠芳认为,衡阳作为省域副中心城市,有极大的特需医疗服务市场需求,而医院是区域内最有实力提供特需医疗服务的单位。对此,她提出了三项建议。
一是加快行*审批进度,强化行*职能部门主体责任。根据省医保局相关*策,其他公立医疗机构按隶属关系向市(州)医疗保障局提出申请。市(州)医疗保障局对新增特需医疗服务项目申报材料的符合性和完整性进行审查后汇总,于每年6月和12月上报省医疗保障局。据了解,医院曾多次递交申请,至今仍处于办理审批中,故建议加快行*审批进度,强化行*职能部门主体责任。
二是建设特需服务对象资源库,利于招才引智助力衡阳市“一体两翼”人才发展战略。希望*府做好前期安排部署,成立领导班子,明确负责专员、目标任务、优惠*策及具体时间节点,尽快启动相关工作,并进行全程跟踪做好评估。完善特需服务对象资源库,提升特需服务对象在省域副中心的获得感、归属感,满足人才智库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服务需求。
三是做好特需医疗主体服务,促进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提高。各医疗机构需要明确组织架构、服务内容、服务流程,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将特需医疗服务的质量、数量纳入绩效考核,做好特需医疗主体服务,促进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