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医疗中心建设是关系人民生活福祉的重大项目,特别是在经历年新冠疫情后,建设国家医疗中心、区域医疗中心以总体调度分配和协助改善各城市的医疗资源就显得至关重要。早在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秘书处就联合发文为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推进卫生健康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推动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印发《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方案指出以国家医学中心为依托,充分发挥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作用,在京、沪等医疗资源富集地区遴选若干优质医疗机构,通过建设分中心、分支机构,促进医师多点执业等多种方式,在患者流出多、医疗资源相对薄弱地区建设区域医疗中心,充分运用“互联网+医疗健康”、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推动优质医疗资源集团化、品牌化发展,更好地满足群众医疗服务需求,并选择在河北、山西、辽宁、安徽、福建、河南、云南、新疆8个省区开展试点建设。此外,综合考虑医疗技术水平、国内知名度、丰富的人才储备、技术力量、临床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以及能够面向区域培养技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从北京、上海、武汉、长沙、广州、成都、西安等医院。
(某高端医疗机构,位于深圳市南山区深圳湾科技生态园)
一?国家医疗中心理论框架与指标体系
1.理论框架
国家医疗中心是指在一个国家内,在医疗功能上能够起到决策、控制、管理、服务全国的城市,并处于全国城市医疗网络体系的核心节点位置,具有较强的集聚力和联系力,具有辐射全国范围城市医疗功能的能力(王雨飞、倪鹏飞,)。国家医疗中心城市的评价标准与国家中心城市的评价原则相同,同样需要遵循以下三个原则:第一,国家医疗中心城市的评价应该包括反映综合功能的国家综合医疗中心城市和反映某一重大功能的专项功能的国家医疗中心城市;第二,国家医疗中心城市的评价需要强调唯一性,即在综合医疗功能或专项医疗功能上,城市具有全国其他城市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医疗功能替代弹性为零或极小;第三,国家医疗中心城市的评价应该涵盖聚集度和联系度两个维度,集聚度体现城市聚集全国高端医疗要素资源的能力,联系度体现城市向全国腹地城市进行医疗方面要素和能量输出的广泛程度。
国家医疗中心构建包括医疗集聚度和医疗联系度,并将测度结果分为国家医疗中心城市、国家重要医疗中心城市、国家潜在重要医疗中心城市和非国家医疗中心城市四个层级。国家医疗中心城市在综合医疗功能或专项医疗功能上具有全国唯一性,是位于全国医疗服务能力榜首的城市。国家重要的医疗中心城市是国家医疗中心城市的重要补充和支撑,将配合国家医疗中心城市加大对全国腹地的联系度,同时疏解国家中心城市由于强大的集聚度而产生的拥挤现象。国家潜在重要医疗中心城市具有发展成为国家重要的医疗中心城市的潜力,虽然无法服务全国但在区域范围内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非国家医疗中心城市与国家医疗中心城市集聚和联系全国的定位差距较远,只可将国家医疗中心城市建设的目标作为一项长期、系统的重大工程来实施。
2.指标体系
考虑到国家医疗中心体现城市在医疗资源的聚集和辐射能力,首先,根据国家中心集聚度内涵,国家医疗中心不仅应拥医院,还应在全国范围内具有高水平的综合、专业医疗团队。鉴于此,本章定义的国家医疗中心集聚度还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科室排名前10:来自28个专业的名专家,根据专科声誉、科研水平,医院规模、设备、专科差异,以学科建设、疑难杂症为主要引导方向,医院专科予以排名。
(2)医院综合排名前:医院发展的重中之重,是医院品牌、声誉、地位的基石,是医院服务有效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基础。医院管理研究院以第三方评估方式,对医院予以排名。
(3)医学院院士:医学院院士是国家医疗人才体系建设的核心,医学院院士的领先作用不医院的诊疗业务,更体现在其能把握国家医疗能力建设前瞻方向、提高中心服务区域医疗健康的能力。
(4)医院数量:按照中国现行《医院分级管理办法》的规定,医院是国内对医院精选等级划分的最高级别,医院数量代表向广大国民提供高水平专科性医疗卫生服务的能力。此外,我们从全国性角度出发,选择25个样本城市拥有的医院数量作为集聚度的一项衡量指标。
其次,根据国家中心联系度的内涵,国家医疗中心联系度的评价要素主要衡量样本城市拥有的全国医疗人才服务、人才交流、成果转化等能力。结合国家医疗中心集聚度的设计方案,本次报告更新了全国医疗联系的衡量指标,更加注重医疗方面的交流、联系和成果转化,相比于以往指标更准确、更具体。具体评价要素包括医疗论文合作数量、全国重要医疗会议数量等。
(1)医疗论文合作数量:医疗论文合作反映城市参与全球医疗合作网络体系的实际情况,衡量城市在医疗网络体系中的地位,表现城市的医疗联系水平。具体通过城市在MMWR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