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人民论坛》杂志及人民论坛网(rmltwz)
转载请注明来源
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对当代青年提出最新期望:希望全国广大青年牢记党的教诲,立志民族复兴,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争取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争取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饱含着习近平总书记对当代青年的殷殷嘱托。那么,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之下,当代青年应该担负什么样的历史责任,如何肩负起历史责任、进而成为党和人民需要的栋梁之才?一起来看《人民论坛》最新策划。
点击了解《人民论坛》最新策划↑↑↑
当代青年担负着怎样的历史责任
从整体上看,一个国家的发展,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共同努力与奋斗。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需要至少两代青年人的共同奋斗。因此,当代青年作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建设者与继承者,不仅要了解把握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出的历史,更要明确其对当代青年的责任担当要求。
一方面,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过程中的青年作为与担当。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提出与发展,源远流长,来自于第一个百年开启之初,确立于改革开放之后,发展在新时代之中。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初,就已经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党团结带领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战,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根本社会条件。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大胆探索并成功开辟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为中国的繁荣富强、人民生活富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改革开放以后,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建党一百年”与“新中国成立一百年”这“两个一百年”自此成为一个固定关键词,成为全国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就是要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年,我们党就旗帜鲜明地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规定为自己的奋斗目标。由此可见,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第一个百年奋斗之初,其内涵与标准要求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断得到发展与提高。这一切,不但展示了当时青年人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崇高理想,更彰显出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不断挑战自我的勇气,也呼唤着当代青年的历史担当,激励着当代青年坚定自信与奋发有为的精神与决心。
另一方面,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及其规划对当代青年提出的责任担当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于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过程划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第一阶段在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又具体化为《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规划《建议》)。
基于规划《建议》与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发展历史的回顾可以看到,全面建成社会化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目标,是中国共产党人长期以来的不懈追求。这给当代青年提出了明确的使命与责任要求。
表1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下第一阶段目标及对青年责任担当的素质要求
表2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下第二阶段目标及对青年责任担当的素质要求
一是政治责任担当要求。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社会主义是底色,民主文明是核心,因此,这里对于青年的政治责任担当要求是第一位的。如果说“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是世界上所有国家现代化目标的共性的话,那么,“社会主义”就是中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中现代化的个性体现。这就要求当代青年,要认真与自觉学习马克思主义,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与思想,把以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普通”的还是“强大”的,除了物质基础与军事力量外,主要看是否“民主”。因此,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明确要求,要建立以人民为中心、人民当家作主、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及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机制,这些都是对当代青年赋予的重要政治责任。
二是经济责任担当要求。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除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要求外,“富强”是放在最前面的。邓小平同志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实现的共同富裕,不是少部分人实现的富裕,不是各地发展不平衡的富裕,更不是剥削与被剥削以及两极分化的富裕,而是建立在先进生产力与全体人民内在潜力被充分激发基础上的共同富裕,是建立在各尽所能与分配公平科学机制基础上的共同富裕。当代青年,不但要肩负起巩固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的脱贫成果,而且要进一步肩负起建成社会化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任。
三是文化责任担当要求。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中的“文明”来自“文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我国青年文化的精华之一。自古以来,无数有抱负、有作为的青年,都是按照这一“家国人才”(这里特别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概括为“家国人才”文化,主要体现的是一种激励广大青年先积极修身成才,后通过治家经验实现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抱负的家国路径与成才文化)文化路径而成长成功的。因此,当代青年,不但肩负着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而且肩负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责任。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过程中,当代青年不但要善于从上下五千多年的文化精髓中吸取力量,而且要善于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介绍给世界上其他的国家与人民。
四是社会责任担当要求。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中的“和谐”主要体现在“社会”建设要求方面。规划《建议》与《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都强调,要着眼于社会安全与国家安全的建设,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建设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因此,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要求当代青年在本世纪中叶,不但要建起一个社会公平公正、人民安居乐业、社区平安和谐以及公共服务水平均等的和谐社会与治理体系,而且还要肩负起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以及实现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升的社会文明责任。
五是生态文明责任担当要求。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中的“美丽”来自“生态文明”。《决议》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规划《建议》强调,要“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构建生态文明体系”。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因此,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要求当代青年,不但要立足国内的生态文明建设,确保开发与保护格局得到优化,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生态环境持续提升,城乡人居环境优美,而且要放眼世界,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彰显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能力与决心。
六是国际责任担当要求。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最后定格是“强国”标准要求。“强国”不是来自“大国”,而是来自实力、影响力与发展潜力。实力主要来自竞争、斗争,来自军事实力、物资基础与科技创新;影响力主要来自外交与改革开放;发展潜力主要来自学习创新与管理体制机制的优化创新。当前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机遇与挑战同在。我国将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一带一路”建设,由于中西方制度存在差异,西方社会意识形态可能会通过现代网络与技术进一步加剧对青年的影响。因此,当代青年在加强对外交流学习的过程中还肩负着建立抵御西方不良文化与思想影响的防范机制重任,同时要积极走向世界舞台中心,在引领人类进步、建立公平正义民主和平的世界新秩序中发挥重要作用。
4月25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这是习近平在立德楼观摩思政课智慧教室现场教学并参与讨论。新华社记者鞠鹏摄
当代青年面临怎样的挑战
当代青年作为国家发展的继承者与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主力军,青年所面临的挑战很大程度上就是整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就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在实现过程中所遇到的挑战。
首先,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要求与当前中国发展差距带来的挑战。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出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与生态文明全面发展的新要求,当前中国发展客观情况与国际发展平均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带来了明显的挑战。当代青年必须放眼世界,客观了解中国在全球发展中的地位、优势与不足,积极作为。
经济方面面临的挑战。年中国的GDP稳居世界第二,占全球经济的比重预计超过18%,但在人均GDP方面,还不到美国的1/5、日本的1/3。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年年末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4.72%,低于发达国家水平;我国国内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比较突出,社会成员之间存在一定的收入差距,以及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存在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政治方面面临的挑战。文献显示,年中国营商指数世界排名第31位(共个国家或地区),公共服务满意度世界排名第32位(共45个国家或地区),法治指数排名第76位(共个国家或地区),政府开放度指数排名第89位(共个国家或地区)。
文化方面面临的挑战。联合国发展计划署发布的《年人类发展报告》显示,中国2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8.1年,世界排名第位。中国在教育、公共卫生和医疗、社会保障和社会保护等公共服务领域供给相对不足。
社会方面面临的挑战。美国非盈利组织“社会进步促进会”汇总了52个社会和环境指标,对个国家/地区进行了排名,排名衡量各国的社会及环境方面的表现,而不是单凭经济成长来衡量发展情况,年中国排名第位。中国深度老龄化和少子化现象在加剧。
生态方面面临的挑战。美国耶鲁大学年全球环境绩效指数EPI报告了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环境质量,中国排名第位。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也到了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窗口期”。
综上比较发现,将世界发达国家和中国目前发展现状相比,中国要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任务还很艰巨,任重道远。
其次,我国与一些西方国家意识形态之间的矛盾带来的挑战。中国的迅速崛起引发西方国家担忧,一些西方国家开始利用民主人权、意识形态、政党制度以及民族宗教等问题,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中国与西方国家意识形态之间的矛盾短期内很难改变,并不断出现新的挑战与风险,而且会对中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带来新的问题和挑战。
全球青年人才争夺的挑战。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国家竞争关键在于全球人才竞争。各国在科技、金融、农业等核心领域人才竞争日趋白热化。年3月27日,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从年到年底,我国累计各类出国留学并完成学业的人员有.32万人,但只有.14万人选择回国发展,仍有包括很多公派顶尖人才超过67万人没有回国,顶尖留学人才流失率仍然较高。
社会组织对青年影响的挑战。美国等西方国家将众多非政府组织布置在全世界,并可能会利用这些非政府组织影响青年意识形态,干预别国内政。中国政府一方面需要利用这些组织带来的益处,同时如何有效引导和整合这支力量,是我们当代青年工作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
民族宗教新现象的挑战。当前民族宗教问题出现了新现象。一些地区宗教的发展对青年影响较大。西方势力利用民族宗教问题,影响青年意识形态,严重影响和危害国家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这给青年带来新挑战。
互联网时代新特点的挑战。互联网和移动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对青年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产生新的影响,青年意识形态随之呈现一些独有的特点,例如,主体意识和自我化倾向明显、功利化和实用化观念并存、政治意识淡薄等。这给当代青年工作带来一定的冲击和挑战。
再次,科技竞争性与世界经济发展不确定性带来的挑战。创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核心地位,中国要想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根本靠科技,关键是人才,要大力培养青年科技人才。年9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我国青年科技人才存在担纲机会少、成长通道窄、生活压力大等问题。青年人才把精力过多投入到职称评审、项目申报、‘帽子’竞争上,在薪酬待遇、住房、子女入学等方面还存在不少实际困难。”科技是中美竞争的基石,是在未来10年中抢占先机必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