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们第三次发布年度展望。年,我们说“每个人都要面临一个不同于以往认知的世界”;年,就是“一个全新世界的起点”。随后,我们迎来了剧烈变化的、年。
如今,变化成为了一种新的常态。这个春天,“黑天鹅”事件频发,资本市场情绪起伏。价格剧烈波动之际,我们更应该重新审视真正的价值;难以预判宏观走向时,我们唯有向内探寻、回归价值创造。本篇为泰合“洞见·”的第三篇,分享我们对医疗领域的看法,欢迎关心医疗的你持续与我们交流、探讨。如果用一个关键词来展开年,那么一定是“回归”:回归真正的价值创造,回归底层创新,回归每一个用户的切身利益,所有经济和创新也回归到与国家社会协调发展的新常态。真实价值,是变化世界中的不变因子。对医疗赛道来说,回归社会价值、政策导向优先,可能是一条所有从业者都需遵循的守则。医疗赛道的年像是一道以年中为分界点的抛物线:上半年火热,下半年冰凉。二级市场医疗板块的指数曾在年中触及顶点,紧接着却又因政策上的不确定性骤然下落。市场情绪不会说谎。以港股市场医疗板块的IPO情况为例:上半年的医疗股很容易在IPO当日收获巨大涨幅,但其最新价格与IPO首发价格相比都发生了显著缩水,大部分的缩水幅度在50%左右。经历过年的变动,你可能才会对中国医疗市场的特殊性有切身感受。中国是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泱泱大国,据国家统计局年的统计,我国65岁及以上老龄人口占比达到13.5%,这意味着中国即将很快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占比超过14%),甚至超级老龄化社会(占比超过20%)。中国医疗体系面对的是14亿人的“生老病死”,其压力还会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而持续增加。此外,中国医疗市场的商业化程度也与美国有着鲜明差异:美国市场以商业医保为主,医疗保险种类多且灵活;中国市场以国家的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保险基金原则上实行地市级统筹。医疗事关国计民生。中国的医疗市场是一个政府主导、商业辅助的市场,因此注定是强政策导向的。而从医保最新改革的举措中也能看出,政策指向的是控费、是普惠、是广覆盖、是回归公共属性。这种底层的特殊性,会对医疗创业与投资造成深刻影响:对企业来说,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位置究竟在哪”。企业需择机行事,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