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刘也
汽车行驶到G国道科右前旗收费站处,新建成的科右前旗“前·海”旅游驿站暨全域旅游集散中心吸引了不少游客的目光。走进驿站,包装精美的牛羊肉,味道香醇的奶制品,口感酸甜的沙果干……货架上琳琅满目的农特产品尽显科右前旗特色。
“驿站占地面积平方米,各种旅游服务设施完善,在驿站内还为20余家本地农特产经销企业设置了展台,用于展示前旗特色产品,我们要让驿站成为外地游客了解前旗、爱上前旗的第一站!”“前·海”旅游驿站负责人石璐向记者介绍,今年科右前旗投入相关资金万元建设驿站,帮助本地特色企业搭建展示、销售平台,宣传前旗的文化旅游资源。
“前·海”是什么意思?年,北京市海淀区定点帮扶科右前旗,京蒙两地携手,充分发挥海淀区教育、医疗、科技、人才等多方面优势,强势补齐科右前旗发展短板,打造了独具协作特色的“前·海”品牌,“前·海”协作模式也成为科右前旗乡村振兴的强力引擎。
“海淀区的教育资源投入到了前旗,不仅缓解了本地教育压力,也为家长和孩子们提供了更好的选择。”在科右前旗教科文旅城,兴安海淀学校副校长张华跃介绍,已完成第一批招生工作。
年12月,经海淀区协调,安徽天象集团北京海淀区子公司给科右前旗捐赠建设一所学校,取名为兴安海淀学校。该校总投资1.2亿元,建筑面积平方米,占地面积平方米,可容纳学生名左右。目前,兴安海淀学校已有七年级学生人,京蒙两地将采取联合办学的方式,持续推动科右前旗教育事业发展。
产业有发展,教育有希望,在“前·海”创新创业谷科技孵化基地,科技转化同样成为“前·海”协作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京蒙协作以来,科右前旗投入京蒙协作资金万元,建设了一批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强力推进科技项目建设,积极助力产业发展,让北京的科技转化为科右前旗的科技成果。
“我们投入万元把巴日嘎斯台乡保安村打造成‘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示范村’,在现有大米加工和肉牛养殖产业基础上,帮助该村升级厂房、引入先进设备,通过先进技术和装备应用赋能保安村的产业发展,形成‘村集体+科技+产业’的集体经济发展模式。”科右前旗科技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纪相国介绍,“前·海”科技成果已经转化成助力农民发展的有力支撑。
目前,科右前旗已经与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成立教授工作站2个、自治区级创新联合体1个、研发中心1个,已落地科技合作项目4个。同时成立了牛业教授工作站、番茄产业教授工作站、自治区级创新联合体和黑麦健康食品联合研发中心。
如今,“前·海”协作模式让京蒙情谊愈加深厚,让科右前旗在乡村振兴路上步伐更加稳健。
来源:《兴安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