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服务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深度解析医疗行业及其基金
TUhjnbcbe - 2025/3/28 17:10:00

0.说在前面

买基金绝对是一个长期持有的事儿,千万不要频繁看盘,频繁操作,如果看好之后长期定投就行。

上半年给老板买了几支基金,昨天看了下收益率13%,击败99%的基民,而我是4%,刚跑赢银行利息,比沪深的-3%好那么一点点。

主要因为老板买了之后,就再也没动过,而我在研究过程中,会有点在各类尝试,也会卖出一些收益率高的,入手一只再跌的,比如消费,医疗,互联网。(其中互联网被套了10个点,消费蓝筹也差不多)

看准了,就稳住,别瞎操作!

1.核心结论

目前医疗行业(又称生物医药)

1)主动基金优于指数基金

2)主动基金中,优先选择排序

赵蓓的「工银前沿医疗股票A」()此外,工银养老产业股票A()也可,和上面相似度80%,两支选其一即可王大鹏的「大摩健康产业混合A」()葛兰的「中欧医疗健康混合A」()此外,「中欧医疗健康混合C」()基本类型,区别主要是AC,一般A类基金申购时收费,比如这支是1.5%,无每年服务费,而C申购时无费用,但每年收0.8%服务费,所以,长期持有适合A,短期适合C。

PS:还有其他几只,以及指数基金,后面会放详细分析介绍。

2.市场概览

在A股(即人民币交易市场,深交所+上交所),大家都说“吃药喝酒”,这是有原因的。

1)收益率:

可以先看一组数

最近20年,A股所有行业中,年化收益率TOP3的是

食品饮料(15.9%)家用电器(11.3%)医药生物(10.3%)

其前2个均为消费行业,后续会专门分析,其中家用电器最近几年不太行了,食品饮料主要以白酒为主。

所以,医药生物(即医疗)是非常好的一个赛道

PS:互联网理论上收益率也挺高的,但因为主要在港股/美股上市,A股好的互联网公司较少,所以以上数据体现不出来。

2)市场规模

A股市场共万亿左右,+上市企业。

其中医疗(主要是医药制造+医疗行业)共8万亿,占整体8%;家企业,占10%。

美国医疗行业比咱们这更成熟一些,大概占了17%左右,加之人口老龄化日益明显,以及疫情等影响,A股医疗规模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未来可期。

3.行业研究

医疗行业核心企业分别及市值规模情况如下:

从医疗行业来看,其实可以分为上游-中游-下游。

可以主要这么区分:

上游:医药的原材料,包括中药和化学药。其中中药往往和制作连在一起了,所以大部分归并到中游了中游:医疗的制作,器械的制作下游:药物售卖,医疗服务,主要是对接患者的终端

其中标蓝色的是医疗领域中值得投资的,主要包括:

第一梯队:CXO第二梯队:医疗设备/耗材,疫苗第三梯队:化学制药,中药,原材药

其中CXO是最火,也是价值及收益率最大的,CXO其实即使医药外包,主要包括:

CRO(合同研发服务)、CMO(合同生产服务)CRO=药物发现+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注册CMO=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注册+生产CSO,将销售环节外包,委托合同营销机构,这个没前2者火

医疗行业还挺复杂的,这里就不详细展开介绍了,如果有兴趣,可以看下下面的版图:

4.头部企业

1)上游:

主要是化学原料药,企业数量10+,整体市值亿,整体规模偏低,无千亿头部企业,TOP3:新和成、普洛药业、海普瑞,具体如下:

2)中游:

产业分类较为丰富,包括:

化学药:亿规模,TOP3:恒瑞医药、复星医药、华东医药,前2已经突破千亿;中药:亿规模,TOP3:片仔癀、云南白药、同仁堂,前1已经突破千亿;(片仔癀一直想买入,但目前估值过高,从起来看,是中药界的茅台)疫苗:0亿规模,TOP3:智飞生物、沃森生物、泰康生物,前1已经突破千亿;(整体市场还不够成熟)医疗设备:亿规模,TOP3:迈瑞医疗、鱼跃医疗、东富龙,前1已经突破千亿;医疗耗材:亿规模,TOP3:欧普康视、乐普医疗、健帆生物,无千亿头部。

具体头部企业情况如下:(各模块TOP10,且市值大于亿规模)

3)下游:

主要是CXO,也是中国基本国情发展出来的特色,几支业绩不错的医疗基金里,TOP10持仓股票里,至少有50%是CXO,可见这块最近几年多么热,以及成长性多高。

而医药售卖,医疗服务/医院等还没成体系,要不是利润低,要不就是规范化/规模化不够,要不就是商业模式复杂、且不稳定,头部企业少。

CXO目前亿+规模,TOP3:药明康德、卡莱英、泰格医药,前2已经破千亿,具体如下:

5.行业简评

医疗行业是一个高投入,高产出,强垄断的行业,头部效应及其明显。

往往是三年不开张,开张吃十年这种。

以下图片是我之前在看书时,拍的部分信息:

主要体现出一款新药制研发所需要的周期20年左右,耗资8亿美金,包括:

药品开发动物实验:8~10年,成功率0.05%临床实验:包括3个阶段,各2年左右,成功率20~60%,整体5~8年算下来2.5%FDA:即准备各类材料,审批等,通过率70%,1~1.5年推向市场:专利有效期20年,从申请起计算,一些特效药,或市场需求较大的,在这期间里利润很高,刚上市几年里,能大幅度带来提升,提升公司市值;当医药即将过了专利保护期,还没新的上市,对利润和市值影响巨大;

图:新药研发周期环节

图:FDA材料准备

图:曾经感慨

也正是因为医药行业高门槛,高投入,低成功率,未来不明确,基于基本国情,从创业公司开始做,可能性太低了。

所以也诞生出一套外包模式“CXO”,也就是研发医药的公司,会把上面各种环节外包出去,包括

研发服务:CRO生产服务:CMO销售服务:CSO

而这类承接的公司统称CXO,这类公司的收益是很明确的。

“我做各类实验,每个实验多少钱;如果成功还有额外提成,反正不会亏本,利润是能算出来的。”

所以这类目前在国内发展很好。

还有很多更细的特点,之后再分享,这里不展开了。

6.指数基金

还有医疗的指数可以分为这几类

1)全面整体:

全指医药:全称「中证全指医药卫生指数」,代表医疗行业整体情况,大概只股票;

2)从宽基指数里面筛选:

中证医药:全称「中证医药卫生指数」,从中证里筛选医疗行业,89只股票医药:全称「沪深医药卫生指数」,从沪深里筛选医疗行业,39只股票

3)医药龙头

医药:全称「中证医药指数」,A股医药TOP,持仓等权医药生物:全称「中证申万医药生物指数」,A股医药TOP,持仓比例按市值规模来看(常规默认方式)国证医药:全称「国证医药80」,A股医药TOP80国证生物医药:全称「国证生物医药30」,A股医药TOP30

4)细分领域

CS创新药:全称「中证创新药产业指数」,主要跟踪新药研发类,共50只;CS生医:全称「中证生物医药」,主要跟踪“细胞医疗、基因测序、血液制品、生物技术药物、疫苗、体外诊断”等行业,共48只细分医药:全称「中证细分医药产业主题指数」,主要由细分农业、细分能源等9条指数组成,取各细分领域龙头,共50只

具体如下图:

跟踪基金分析:

近1~5年的业绩对比,主要有以下几个结论:

1)聚焦头部的业绩较好:如中证医药、医药生物、国证生物医药,TOP10持仓在50%左右,相对比较集中,收益率高,而全指医药、医药,头部持仓较低,效果就差了很多。

2)医药行业波动较大:16年、18年、21年看空行情,撤回10~20%

17年、19年、20年,特别是后两年收益率50%+(后面会看到主动基金,相对高出20%~30%)

7.主动基金

此处先省略为啥选出以下9只基金(N段文字、N张图表数据)

核心结论:

1)选基优先:

NO.1:赵蓓的「工银前沿医疗股票A」()NO.2:王大鹏的「大摩健康产业混合A」()NO.3:葛兰的「中欧医疗健康混合A」()

2)收益率回撤

长期看好:如果5年前、3年前买,并长期持有,目前能涨2~3倍;波动性:好的年份涨50~%,不好的年份,20%回撤也很正常,其中大鹏的风险把控比较好,年其他低了10~20%,他的跌5.7%,今年他的还有20%+收益率;

具体分析数据如下:

持仓情况:

TOP10绝大部分是CXO,基本一边倒,持仓相似度比较高,而且足够集中。

8.写在最后

医疗行业我长期看好,持仓控制在10~20%。

但因为年,年涨得实在太多,60%+80%,基本翻了1~2倍,所以导致年基本横盘,买了医疗的人真的要去吃药了。

目尽管从峰值来看,撤回了不少,大概有30%,但还是处于高估阶段。

去年我还是一个超级小白时,被推荐了葛兰的中欧医疗,在峰值上车。

后来就一直被套牢。

尽管后来低点补仓,但也是随性情,有时间了就补,基本补在半山腰上了。

现在稍微懂一点控制仓位,以及凹位补仓,但还是浮亏了2~3个点。

如果跌10个点左右,我还会陆续分散补仓;当前价位我不会再加了。

此外,之前没深度研究之前,只知道葛兰的中欧医疗,经过上面分析,我会陆续买入大鹏的「大摩健康」和赵蓓的「工银医疗」。

PS:葛兰19~20年业绩确实还可以,名气很大,大量人买入,规模已经达到亿,远高于另外两位的基金,但从整体稳定性,以及长期效果来看,葛兰还是略弱一点,今年是格外的惨,之前别人都称她葛女神,现在都喊葛大妈了。

附:中欧医疗A情况

中欧医疗C我也买了,主要还是年少无知,之后回涨一些后,会分批卖掉。

按照我的长期持有的调性,我之后应该很少会买C类基金。

所以,还是谨慎上车,稍微了解下行业还是比较稳妥。

之前是真小白啊。

且行且珍惜。

别人贪婪我恐惧,别人恐惧我贪婪。

市场上缺的不是机会,缺的是钱。

谨慎,分散陆续上车。

1
查看完整版本: 深度解析医疗行业及其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