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服务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医药外包服务行业深度报告产业转移新冠疫
TUhjnbcbe - 2024/9/8 18:30:00

(报告出品方/作者:信达证券,周平)

1.CDMO:提供多领域、多维度的医药研发生产外包服务

医药外包服务行业(CXO)是依附于药物研发、生产的外包产业链,经过四十余年的发展,形成了CRO(ContractResearchOrganization、合同研究组织)、CMO(ContractManufactureOrganization、合同生产组织)、CDMO(ContractDevelopmentandManufacturingOrganization、合同定制生产组织)、CSO(ContractSalesOrganization、合同销售组织)等多个细分子行业,其中,CRO公司和CDMO/CMO公司分别在研发条线、生产条线上贯穿药品生命周期。

CMO公司业务较为集中于临床及商业化生产阶段,提供中间体、原料药、制剂的制备工艺开发、放大、生产、包装服务,目前业务链条逐渐向前延伸,提升定制研发能力,向CDMO公司转型,以培育早期客户、增强客户粘性、增厚项目储备;CDMO公司则从药学研究阶段切入产业链中,为药企提供从先导化合物/靶标分子至成品制剂的制备工艺研究、技术优化、转移放大、质量管理、生产等服务,部分CDMO公司的业务还向前延伸至药物发现阶段,发挥源头导流作用。

CDMO行业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的欧美国家,发展至今经历约四个阶段:

萌芽期:20世纪90年代之前,CDMO公司较少,主要包括药企的剩余产能、精细化工公司(如Lonza)、专业化CMO公司(如专门生产软胶囊的R.P.Scherer)等。

黄金发展期:20世纪90年代中末期,大型药企的很多专利药到期,盈利能力大幅下降,纷纷出售工厂以降低资金、人员投入,CDMO公司通过并购优质产能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创新药企逐渐成长并纷纷上市,轻资产运营的模式对CDMO需求大增,海外CDMO行业迎来黄金十年,中国CDMO行业萌芽。

稳定发展期:年,金融危机严重影响医药研发企业的资金来源,依附于医药创新链条的CDMO行业亦受到重创,小型CDMO公司发展受挫甚至破产,大型CDMO公司(如Lonza)则加大收购力度,发展壮大;年后,随着经济逐渐恢复,医药研发创新投资热情重燃,海外CDMO行业发展稳定,中国CDMO行业则处于积累阶段。

产业转移+升级期:年,中国国务院印发文件提出开展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MAH制度)试点,并正式于年实施试点,叠加年药品监督管理局开展的临床试验改革带来的创新药投资热情,中国CDMO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期,海外CDMO行业则持续进行产业升级,拓展新兴技术领域。

1.1.紧随技术发展、覆盖三大领域

依据产品类型,CDMO可分为小分子CDMO、大分子CDMO、细胞基因疗法CDMO(CGTCDMO)三大细分领域,所需的工艺技术、仪器装备、人员要求均不一样。

小分子CDMO公司产品包括基础化学品、非GMP+GMP中间体、原料药、制剂等,反应仪器为反应釜;大分子CDMO公司产品包括原液及生物制剂,反应仪器为一次性反应器和不锈钢罐;CGTCDMO公司产品包括质粒、病毒、细胞及最终制剂,反应仪器为细胞培养、分离仪器等。

细分领域CDMO的发展与其所服务的产品及公司的发展息息相关,具有不同的历史、特点及趋势:

小分子CDMO兴起于20世纪中叶化学小分子药物的涌现,兴盛于20世纪80年代美国仿制药和创新药竞争带来的大量外包需求,成熟于21世纪化学药物的持续需求、化学合成的稳定工艺、完善的流程管理、充足的人员供给。

由于化学合成步骤的可拆解性强,多数化合物的稳定性高、转运方便,小分子CDMO的产品阶段性很明显,遵循起始物料→非GMP中间体→GMP中间体→原料药→制剂的产品升级路径,海外CDMO经过多年的发展,龙头公司产品基本以GMP中间体、原料药、制剂为主。由于人力成本、环保压力、产能分布配置等原因,全球小分子CDMO产业持续向中国、印度等国家转移,中国小分子CDMO公司进入高速发展期,产能持续扩张,产品附加值持续提升,全球产业链地位逐渐上升。

大分子CDMO的发展则与生物制药技术发展密不可分,20世纪80年代,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的技术应用推动基因重组人胰岛素、单抗药物上市,生物药自此发展,龙头CDMO公司开始涉足生物技术领域;年,全球首款全人源抗体-阿达木单抗(修美乐)上市,自年起连续9年占据全球药物销量榜首,年累计销售额超过小分子“药王”阿托伐他汀(立普妥),良好的疗效、较少的副作用带来了高额的销售额,也证实了单克隆抗体广阔的应用前景,生物药进入快速发展期,大分子CDMO随之进入快速发展;年全球首款抗肿瘤单抗药物帕博利珠单抗(可瑞达)的上市,更是带来了全球PD-1研发热潮,中国创新药行业受政策、技术双重推动兴起,大分子CDMO公司药明生物乘势而起,成长为全球排名前列的大分子CDMO公司。

由于生物药的制备多使用细胞工程、发酵工程等技术,制备过程多为连续性的发酵、生产,难以拆解,且与化学小分子相比,生物大分子稳定性较差、转运难度高,故大分子CDMO公司具有高订单粘性、高壁垒的特性,大分子CDMO龙头公司以技术、产能、客户等优势获取高市占率,行业集中度较高,新兴大分子CDMO公司则纷纷新建产能,逐步扩大市场份额。

CGTCDMO的发展则与基因组学的突破和应用密不可分,年,全球首款自体细胞CAR-T疗法(CTL)的上市拉开细胞基因疗法序幕,做为直击疾病本源的治疗方法,细胞基因疗法行业未来发展空间巨大,吸引无数CDMO公司布局该业务,CGTCDMO行业自此兴起。

细胞基因疗法可分为体内基因治疗和体外基因治疗,体内基因治疗是指借助质粒、病毒载体(多使用腺相关病毒)等将治疗性基因直接递送到患者体内的治疗方法;体外基因治疗则是借助整合型病毒载体(多为慢病毒载体)将患者细胞在体外进行遗传修饰后回输的治疗方法。由于异体免疫排斥反应、基因治疗的特异性,细胞基因疗法多为个体精准治疗方法,尚未出现通用疗法,严格的无菌无污染生产条件也限制了CGTCDMO公司建立通用的产线,目前,CGTCDMO公司产品多为细胞基因治疗中必需使用的质粒、腺病毒(ADV)、慢病毒(LV)、腺相关病毒(AAV)等,再依据订单建立专用产线。

1.2.多维度服务满足医药行业需求

行业壁垒分明,技术提升利润空间。经过30余年的高速发展,CDMO行业格局已初步形成,以小分子CDMO领域为例,目前已形成“简单受托加工—普通技术转移—新技术开发和应用”等三个级别的CDMO企业,为全球制药企业提供多种类型的CDMO服务,随着产品的技术附加值提升,CDMO企业不断打破竞争壁垒,扩大利润空间,提升在全球供应链中的竞争地位。

CDMO企业的首要竞争力在于其“D”的能力,技术能力及业务布局直接决定其是否能够承接客户的复杂订单,海外CDMO公司如Lonza、Patheon、Catalent均已实现“API+制剂”一体化布局,国内CDMO公司正在加速布局“API+制剂”业务,提升行业竞争力。

端到端服务全面覆盖需求、多种合作模式灵活组合,深入绑定客户资源。当CDMO企业发展至一定规模,技术能力不再是其竞争力的主要限制因素,此时,CDMO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将来源于其客户资源。为拓展客户群体,增强客户粘性,CDMO公司不断向上下游延伸其业务链条,全面覆盖客户需求,如药明康德已全面覆盖从药物发现CRO至商业化CDMO全产业链业务,从源头导入客户及订单。同时,CDMO公司还提供客户定制服务(FFS,Fee-For-Service,以按项目收费的方式进行,客户有明确的服务需求并向公司提交订单,公司针对该订单提供报价、服务并收取相关费用)、全时当量服务(FTE,Full-TimeEquivalent,主要采取时间计量并按固定费率收费的形式进行)等多种合作模式,深入绑定客户。(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2.多因素驱动CDMO行业强劲增长,技术打开行业天花板

2.1.成本上升、回报下降,药企开启“轻资产模式”

新药研发周期拉长、压缩专利保护期,药企提前迎来“专利悬崖”。一款新药的平均开发时间为10-15年,-个临床前候选化合物中,最终只能有1种药物可以通过审批上市销售。目前,由于疾病复杂度提升、监管趋严、患者招募困难等原因,新药研发周期被进一步拉长,德勤研究表明,新药研发临床阶段耗时由年的6.15年增加至年的7.14年。新药在专利独占期内销售额非常可观,一旦专利过期,药物销售额往往会大幅下降,遭遇“专利悬崖”,因此,新药研发期的拉长不仅增加了企业的研发投入,还变相缩短了上市后的专利保护期(美国、日本、中国对于新药的专利保护期均为20年),减少了预期的销售收入。

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千亿美元”药物立普妥上市后,成为连续十年全球销量第一的药品,取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但年专利到期,销售额于年骤降。Evaluatepharma统计,年将是全球创新药专利到期的高峰,有价值亿美元的药物将受到影响,潜在收入损失达亿美元。

新药研发成本上升、投资回报比下降。德勤研究表明,长期以来,新药研发的平均成本不断上升,由年的13.27亿美元逐年增长至年的24.42亿美元,与此同时,新药研发投资回报率呈不断走低的趋势,2年下降至1.6%的历史低位,虽然年ROI有所回升(与新增管线数量下降,现有管线价值上升有关),但全球新药研发竞争依旧残酷。

综合成本不断上升,大型跨国药企纷纷出售工厂,聚焦研发。在新药研发难度上升、周期拉长、回报率下降的大背景下,技术发展驱动新型疗法不断涌现(如CAR-T、mRNA、溶瘤病毒等)、生产技术不断升级(如流动化技术、生物合成技术等),大型跨国药企面临旧有产能利用率不足、产品销售额下降,自建新型产能时间长、投入高等问题,在年后频频出售产品线、关闭和出售多座工厂,而这些工厂的购买方多为海内外CDMO公司,跨国药企将生产外包,全力投入研发,推升生产外包服务渗透率。

Biotech兴起,项目经验少+轻资产运营推升生产外包率。近年来,Biotech公司的研发管线和申报产品数量不断提升,据IQVIA统计:全球临床后期研发管线中,中小型药企占比从年的9%提升至年的12%,初具规模的biotech公司(EBP,Emergingbiopharma,年营业收入低于5亿美元,年研发支出低于2亿美元)占比从年的57%提升至年的64%;年,有40%的新分子由EBP公司发现并申报上市,Biotech公司在全球药物市场的重要性不断提升,成为临床研发及生产项目的一大来源。

Biotech公司大多成立时间短、产品多为在研状态、员工较少,自建产能需要耗费大量资金、时间、人力,性价比低,更加倾向与可以提供专业、一站式服务的CDMO公司合作,共同推进项目进度。火石创造资料显示,新兴Biotech公司在临床阶段生产外包率约为69%,商业化阶段生产外包率约为50%。

2.2.降本增效、全面服务,CDMO渗透率持续提升

据ChemicalWeekly估计,生产环节成本占新药研发总成本的30%左右。CDMO公司拥有丰富项目经验,可合理安排项目进度并规避风险;拥有大量专业技术人员,可持续优化工艺,节约时间及原料成本;拥有一体化平台,可多线并进,发挥协同效应,缩减转移及申报时间,提升效率。如,凯莱英曾依靠连续生产技术将一项目的四个生产步骤整合为一个步骤,极大缩短了生产时间和原材料成本;药明康德曾依靠丰富的项目管理经验,节省4-6个月的IND递交时间、3-9个月的NDA递交时间。

通过对比全球制药企业、CDMO公司的人均成本,可以看出CDMO公司人均成本更低(本处成本=营业总成本-销售费用);通过对比全球制药企业、CDMO公司的平均毛利率、平均扣非净利率,可以看出虽然CDMO公司平均毛利率较低,但扣非净利率与药企接近,进一步说明CDMO公司更具成本优势。

同时,CDMO公司持续向上下游延伸产业链,拓展业务领域,打造“多领域、一体化、全覆盖”的平台型公司,并持续扩建产能,充分满足客户需求,不断推升CDMO行业外包渗透率。

2.3.CGT成研发热点,技术迭代驱动远期增长

在生命科学和前沿生物科技的推动下,全球创新药行业的发展逐步达到新的临界点,以基因疗法为代表的新一代精准医疗快速兴起,对以小分子和大分子药物为主的创新药市场起到了重要的补充、迭代和开拓作用。年后,全球细胞基因疗法快速发展,其后,两款CAR-T药物和一款AAV产品的上市刺激行业迅猛发展,行业投融资情况火爆,在研管线数量大幅上升。

细胞基因治疗发展时间短,多数公司为初创企业,其研发生产难度大、成本高、周期长,相关药企多与CDMO公司达成合作关系,CDMO公司提供法规、产能、项目管理服务,药企则协助CDMO熟悉、搭建CGT技术平台,双方在合作中共同发展,据J.P.Morgan统计,基因治疗领域外包渗透率超65%,远超传统制剂外包渗透率。

近年来,CGT产品不断获批上市,截止至年4月,FDA累计批准了8款CGT产品,EMA批准了9款CGT产品,NMPA在年也批准了两款CAR-T产品,FDA预计到年每年将批准10-20个基因治疗产品,产品放量叠加高外包渗透率将驱动CGTCDMO长期高速发展,打开CDMO行业发展天花板。

2.4.高需求带来高投入、铸就千亿美元市场

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推动需求持续上升。许多疾病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显著提升,还会结合各种慢性病形成复杂的发病机制,老龄人口对于新药和新的治疗手段的需求巨大。联合国2年统计数据显示,全球老龄人口增速超过年轻群体,全球老龄人口比例预计将由年的8%增长至年的9%,并将在年增长至16%。而近年来中国老龄化程度一直高于全球平均,并呈加速向上趋势,联合国测算年中国老龄化数据约为12%,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老龄人口比例为13.5%,增速明显高于预期,情况不容乐观。

医药生物领域投融资热情持续高涨,研发投入逐年攀升。据动脉橙数据库统计,年全球生物医药领域共发生投融资事件起,同比增长34.0%,投融资金额.13亿元,同比增长31.7%;中国发生投融资事件起,同比增长53.1%,投融资金额.58亿元,同比增长26.0%。投融资火热保障药企研发支出,据FrostSullivan统计,年全球医药企业研发支出达亿美元,同比增速达12%,中国医药企业研发支出达亿美元,同比增速达17%,预计到年,全球医药企业研发支出将达亿美元。

CDMO行业规模加速扩张,将成千亿美元市场。CDMO行业凭借专业化、平台化、高性价比的服务成为医药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随着全球医药需求的上涨、技术的发展,CDMO行业规模日益壮大。据FrostSullivan统计,年,全球CDMO行业规模约为亿美元,增速约13%,中国CDMO行业规模约为亿元,增速约38%,预计全球CDMO行业规模将在年超亿美元。(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3.中国CDMO行业地位持续提升,本土医药发展催生新动能

根据FrostSullivan数据,中国CDMO行业增速在近几年及之后几年将持续高于全球行业平均增速,我们认为,中国CDMO行业正处于底层逻辑变换的重要时期,为更好对我国CDMO行业进行分析,我们将从三大方面详细拆解我国CDMO行业的驱动因素:1)持续性驱动因素:中国的工程师红利、政策的创新导向;2)中长期驱动因素:全球产能转移(包括疫情带来的额外推动);3)未来长期推动因素:中国CDMO企业供应链地位提升、中国创新药及新兴技术兴起带来的长期机遇。

3.1.工程师红利持续,顶层制度引领行业发展

工程师红利是我国CDMO行业加速扩张的核心驱动因素之一,可进一步拆分为人才优势和成本优势。据教育部统计,我国毕业研究生数量持续增加,年约有73万人,同比增长13.9%,增速创近十年新高,大量的高端技术人才供应可满足CDMO行业快速增长的人才需求、提升服务质量。同时,通过统计国内外龙头CDMO公司人均薪酬,可发现中国CDMO公司-年的平均用人成本在11~20万元/人/年,与Lonza、三星生物等海外CDMO公司相比仍有较大差距,预计工程师红利带来的成本优势将持续较长时间。

年以来,我国医药行业政策、法规不断更新,持续与国际接轨:“”事件整治临床试验领域乱象,打造创新发展新环境;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MAH制度)试点则打开中国CDMO行业发展天花板,推动中国CDMO行业爆发式增长。MAH制度允许药品上市许可与生产许可分离,为CDMO企业打开了研发机构、科研人员、小型药企等资金实力不足、固定资产缺失的市场。该制度于年12月25日试行,截止至年5月31日,全国受理的MAH注册申请就达例,截止至年11月13日,上海共受理例申请,包括30个一类创新药,MAH制度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医药创新及CDMO行业的发展。

3.2.全球产能持续转移,新冠疫情带来短期超额增量

受益于国内工程师红利带来的人才优势和成本优势、创新政策导向带来的良好行业环境及完善法规保护(如IP保护等),全球CDMO产能需求持续向中国转移,这一趋势在成熟的小分子CDMO领域表现得更加明显,通过统计可发现:我国小分子CDMO领域龙头企业年-Q3固定资产投入(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呈持续增长趋势,-年在研管线数量同样呈增长趋势,年海外收入占比均超过70%,全球产能、订单转移趋势明显。

据商务部统计,我国医药生物技术离岸外包合同执行额呈持续增长态势,年增速达25%,年增速达24.7%,大幅超过近5年的增速。我们认为,离岸外包合同金额的持续增长进一步验证了全球订单转移趋势,新冠疫情则在、年加速驱动这一趋势。

据药明生物披露,截止至H1,公司新增8个新冠抗体项目,并赋能超15个新冠中和抗体项目获得25个IND,占据新冠中和抗体全球外包IND项目的80%以上,公司新冠中和抗体、疫苗及蛋白药物总合同金额超过13亿美元,疫情带来的短期爆发式生物药需求推动公司业绩高速增长,提升公司在全球的知名度及产业链地位,有利于进一步拓展和吸引客户。

而辉瑞新冠口服药则为国内小分子CDMO行业带来极大增量,凯莱英年底共获得累计约为58亿元的供货合同,博腾股份年底共获得累计约为2.17亿美元的订单、并于年2月11日再次公告收到合计6.81亿美元的新订单,由于需求量大,辉瑞还通过供应商向国内多个原料药供应商采购大量前期中间体,以提高产能利用率、缩短生产时间,辉瑞订单直接拉动相关公司业绩,提升龙头CDMO公司的国际口碑及产业链地位,赋能原料药CMO公司、提高其知名度、产能利用率、项目经验等。

我们预计,随着疫情缓解,离岸外包执行额增速会逐渐回落,但全球订单转移及疫情带来的产业升级的机遇将持续驱动中国CDMO行业增长。

3.3.中国医药研发加速发展,驱动CDMO行业远期增长

我们认为,中国CDMO企业将持续受益于全球产能转移以及新冠疫情带来的超额机遇,提升产品技术附加值,增强客户粘性,进而提升在全球医药研发生产产业链中的地位,同时,中国医药研发的快速发展将带来更多本土机会,驱动中国CDMO行业行稳致远。据IQVIA统计,-年中国共申请新药个,肿瘤新药64个,近5年(-年)申请新药和肿瘤新药数量均大幅上升;年中国早期管线占比约为12%,较年的3%有显著提升,早期管线及新药申请的双重提升代表中国医药研发已进入正向循环,随着ADC/双抗/CGT等多种新兴疗法和技术的兴起,药物生产属地化要求提升,本土医药行业的发展将驱动中国CDMO远期增长。

3.4.中国CDMO行业渗透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据Informa数据,年欧美地区CDMO渗透率相比年有所下降,而亚太地区特别是中国、印度渗透率明显提升,中国CDMO行业渗透率相比欧美尚有较大提升空间,在多种有利因素的驱动下,中国CDMO行业渗透率及规模有望持续增长。

4.LONZA-全球龙头CDMO的发展与启示

Lonza于年在瑞士成立,是一家专注于制药、生物技术和营养市场的CDMO国际龙头公司。公司业务广泛,覆盖多个领域,可以提供从早期发现到活性药物成分的定制开发和制造,再到制药、健康、营养领域的创新剂型的全流程服务,目前约有1名全职员工,业务范围遍及世界五大洲。

4.1.紧随创新,多领域、全球化布局成就龙头

Lonza是全球CDMO龙头公司,成立之初主要生产工业用化合物以及肥料,年,随着烟酸的生产,lonza开始转向精细化工的生产,并于年制造自己的裂解器,将天然气或汽油分解为乙烯和氢等石化原料,扩大了公司的产品组合,逐渐将业务拓展至医药、农药、燃料、颜料、粘合剂等中间体和添加剂。年,将业务扩展至美国,年开始美国第一家精细化工厂的运营。年,lonza开始将精细化学和生物技术相结合,为制药以及农化公司提供活性药物成分(API),并自此逐渐加码生物领域,不断通过收并购以及自建扩充产能。年,公司在广州合资建立了烟酰胺工厂,奠定亚太扩张基础,并通过收购CelltechBiologics将业务扩展至哺乳动物细胞培养和单克隆抗体领域。迈入21世纪后,龙沙在保持其化学小分子的优势地位的基础上,在生物技术、细胞和基因领域动作频频,目前已经形成小分子、生物、细胞基因、胶囊和健康原料四大业务版块,客户包括全球医疗健康行业的各大龙头企业。

提升产品附加值、拓展业务领域、布局全球市场是Lonza的三大发展方向,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Lonza建立了多个前沿技术平台、积累了丰富的医药研发生产经验、拓展了全球客户群体,公司于年在瑞士上市,年以来,公司整体股价持续上涨,截止年底涨幅超7倍。

4.2.四大业务板块联动,打造全球医药CDMO领先平台

依据年年报及年中报,Lonza预计在年下半年完全剥离LSI(特种化学品)业务,专注于LPBN(医药生物健康业务),并于年开始,将业务划分为小分子、生物、细胞基因、胶囊及健康原料四大板块,包含小分子业务、生物技术服务、生物科学、细胞基因技术、胶囊及健康原料五大业务领域,覆盖CDMO三大领域及各领域的高技术附加值产品。

截止至年,Lonza在全球拥有37个生产基地,名全职员工,全年承接了超过项临床前及临床项目(小分子、大分子),超项商业化项目(小分子、大分子),四大板块业务发展良好,公司依据市场需求及技术发展持续进行产能及技术投入。

小分子CDMO业务在欧洲、美国、中国设有8个生产基地,涵盖原料药、颗粒工程和制剂研发生产;年承接了超过项临床前及临床阶段项目、超项商业化阶段项目;原料药产能方面,公司于年扩建Visp(瑞士)用于ADC载体的HPAPI产能及用于阿斯利康的肿瘤HPAPI产线,并将持续在南沙建设API产能;颗粒产能方面,公司已将Monteggio(瑞士)工厂的非GMP产能扩大一倍,并且在Quakertown(美国)工厂新增一个新的微型化发展部门,Bend(美国)工厂即将新增11个cGMP级别的用于早期喷雾干燥和增强颗粒工程制剂的产线;制剂研发生产方面,Tampa(美国)已经对实验室进行了制剂和cGMP生产的扩建,Bend(美国)则新建了干粉吸入器(DPI)药物开发卓越中心。

胶囊和健康原料业务在全球设有10个生产基地,拥有超名客户,年生产量达亿颗;产能方面,公司计划在年及年进行投资,将胶囊产量从年产亿颗增加至颗。

生物板块业务在全球设有9个研发生产基地,为客户提供小型(-0L)、中型(L)大型(1W/1.5W/2W)产能,年承接了超项临床前及临床阶段项目、超45项商业化阶段项目;产能方面,正在Visp(瑞士)扩大生物偶联产能、在Basel/Stein(瑞士)扩大非肠道药品的研发生产产能,Portsmouth(美国)工厂正在扩增单抗药物的中试产能,Hayward(美国)正在新建用于哺乳动物临床和商业生产的一次性技术,广州工厂将新建哺乳动物生产产能,预计于年投入运营。

细胞基因业务下设细胞基因技术(CGT)和生命科学两大分支,CGT业务在全球共有5个生产基地,年承接了超过个项目;生命科学业务在全球共有7个主要生产基地、种主要细胞类型;年,公司推出了全球第一种由化学合成、非动物来源的培养基,可以增强和加速斑点夜蛾昆虫细胞中腺相关病毒(AdenoAssociatedVirus,AAV)的生成。

年Lonza全年营收45.02亿瑞郎、同比增长7%,净利润8.69亿瑞郎、同比增长35%,CoreEBITDA14.06亿瑞郎,CoreEBITDA利润率为35%。近年来公司分别拆分了水处理业务和特种原料业务,全力聚焦于医药健康行业,导致了表观的营收和净利润的波动,但2年、年(仅包含LBPN业务)的数据显示,LBPN业务的大量需求和积极增长推动公司营收、净利持续向好,在公司进行大量产能、技术平台投入的情况下,稳定了CoreEBITDA利润率。

年LBPN实现44.72亿瑞郎,同比增长7%,CoreEBITDA14.36亿瑞郎,CoreEBITDA利润率为32%,主营业务呈稳健增长趋势。

分地区看,欧洲、美洲客户仍是Lonza收入的主要来源,但亚洲的收入贡献逐年增长,预计随着广州工厂的产能扩张以及中国医药创新研发的增长,亚洲营收会持续增长。

4.3.四位一体铸就全球医药研发生产TOP1

纵观Lonza余年的发展历史,公司在全球经济及行业环境不断变化的情况下,保持较为统一的战略方向,具体可总结为:前沿技术、全面覆盖、全球扩张、优质服务,公司持续保持技术优势,积极拓展业务领域、内容,通过自建和并购方式,从小分子领域向大分子并且向细胞基因领域发展,完善上下游产业链,布局全球市场,持续拓展核心客户群体,提升综合服务能力,最终打造全球领先的综合CDMO平台。

5.跟随创新、多面扩张-国内CDMO重点公司分析

0年前后,全球CDMO行业正处于黄金发展期,海外CDMO公司持续提升化学小分子CDMO业务的附加值,国际龙头公司开始布局生物药、细胞基因治疗CDMO领域,大量附加值较低的订单向发展中国家转移,随着中国加入WTO并持续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改善新药研发环境,中国CDMO行业抓住机遇快速发展,涌现了多家优质公司,推动我国医药研发生产快速发展。

5.1.药明康德:覆盖CXO全产业链的领军者

药明康德成立于0年12月,是我国体量最大、业务范围最广的综合型CXO公司,于年8月登录纽交所,年12月从纽交所退市,并分别于年5月8日在上交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SH)、年12月13日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HK)。

药明康德一直致力于推动新药研发进程,为患者带来突破性的诊疗方案,凭借国际领先的开放式能力与技术平台,为全球生物医药行业提供全方位、一体化的新药研发和生产服务,主营业务覆盖临床前CRO、临床CRO、原料药及制剂CDMO的全流程,并且在细分领域均处于龙头地位。年,公司依据业务领域、性质、在产业链中的位置等对业务板块进行重组,将原有的中国区实验室服务、美国区实验室服务、临床研究及其他合同研发服务、小分子新药工艺研发及生产业务重新划分为:WuXiChemistry、WuXiBiology、WuXiDDSU、WuXiTesting、WuXiATU,进一步加强业务内部联结及导流,发挥“一体化、端到端”的平台优势。

5.1.1.业绩持续高速增长,龙头地位稳固

公司近几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处于持续高速增长状态,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7亿元,同比增长45.70%,归母净利润26.75亿元,同比增长55.79%,扣非归母净利润21.27亿元,同比增长88.05%,稳定增长的业绩带来良好的现金流,1年上半年实现经营活动现金流21.43亿元,同比增长49.25%。公司预计年全年收入增速同比增长38-38.5%,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68-70%,高增长持续。

公司整体毛利率处于小幅波动状态,年上半年为36.98%;归母净利率波动上升,年上半年为25.39%;期间费用率呈稳定下降趋势,年上半年为17.00%,管理费用率大幅下降,导致期间费用率降幅显著。

截止至年6月30日,公司累计为全球超过0家客户提供服务,“长尾”及中国客户贡献收入75.70亿元,同比增长53.67%,增速显著高于全球前20大药企客户(H1,营收29.67亿元,同比+28.72%)。随着业务扩大、客户增加,公司员工人数持续增加,上半年总人数达42人,同比增长25.05%。

公司近5年CAPEX呈持续增长趋势,年全年资本开支高达66.45亿元(另有10亿余元将于年支付),公司预计年CAPEX为80-亿元。高额的资本开支推动公司产能高速增长,预计年全年产能为万m2,至年公司产能有望达.0万m2。

5.1.2.小分子CDMO稳居国内第一,CGTCDMO冲击全球前三

公司深耕小分子CDMO领域(WuxiChemistry板块),覆盖从基础化学品至制剂的全产品链、从药物发现至商业化生产的全业务链,形成“一体化、端到端”的业务平台,并在此基础上开创性的提出CRDMO管线导流模型,截止至年底,WuxiChemistry板块共有31万多个合成化合物分子、个临床阶段的化合物分子、42个商业化阶段的化合物分子,管线数量持续扩张。

公司持续提升新型小分子CDMO业务能力,提升寡核苷酸和多肽药物的工艺开发能力、扩大产能,并与相关药物研发龙头公司建立战略合作,截止至年底,累计成功服务57家客户、99个分子;在制剂CDMO方面,公司持续扩大产能、加强运营管理,累计通过FDA、EMA、NMPA、PMDA等多国监管机构超过40多项检查,截止至年底,公司共有4项制剂商业化项目,8项处于临床三期或NDA申请阶段的项目。

为提升小分子CDMO的服务能力,公司持续进行全球部署并扩大产能,目前公司在全球共拥有15个研发和生产基地,包括9个生产基地,在美国特拉华州建设原料药与制剂一体化生产基地,预计于年开始投入运营,在中国泰兴建设原料药生产基地,预计年H2投入运营,公司预计年小分子CDMO整体产能将增加70%。

持续性的产能、技术建设提升综合服务能力,截止至年底,公司中国市场市占率高达23%,稳居中国小分子CDMO龙头。公司多年来版块营收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年CAGR达21%,-年CAGR达35%,Q1-3实现小分子CDMO营收.8亿元、同比增长47.5%,经调整Non-IFRS毛利15,2亿元、同比增长72.4%。

在CGTCDMO领域(WuxiATU板块),公司覆盖临床前至商业化全业务链,包括发现、检测、研发及生产等全方面服务,并以此为基础开创性的提出CTDMO模型,截止至年底,WuxiATU版块共有53个临床前和临床一期项目,8个临床二期项目,11个临床三期项目(4个即将递交上市申请),管线数量持续扩张。

公司于年3月收购Oxgene,整合建立覆盖全球的质粒、病毒、细胞治疗技术平台,其中质粒平台可提供商业化GOI质粒专利技术定制服务,提供研究、临床及商业化阶段的GMP级别的XAAVTM和XLentiTM现货质粒;独家的TESSATM技术可AAV质粒产能提升10倍,;封闭CAR-T平台拥有余项自体/异体项目经验,可将下单至生产时间缩短至3个月;TIL平台(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拥有多批TIL细胞处理和放行经验,可有效规避风险、提升效率,多重技术优势保障CGTCDMO发展。

公司同时在全球布局CGTCDMO研发生产能力,截止至H1,共有18个检测、研发和生产基地(包括在建),包括4个检测基地、6个生产基地,整体产能约88万ft2。年10月,临港基地投入运营,服务全球客户;年11月,费城扩建基地正式投入运营,将使公司高端细胞和基因疗法检测产能提升三倍。

截止至年底,公司在全球细胞基因CDMO市场市占率达6.7%,位居世界第四,年Q1-3实现营收7.4亿元,同比下降5.2%,新调整Non-IFRS毛利0.1亿元,同比下降89.7%,客户项目进度延缓影响营收和毛利。

我们认为,随着药明康德小分子CDMO产能逐步落地、制剂CDMO能力持续增强,公司小分子CDMO业务在全球的市占率和产业链地位将持续提升,小分子CDMO做为公司强势业务将保障公司业绩中长期稳健增长;新兴技术版块CGTCDMO的发展与CGT技术及应用息息相关,随着公司重磅AAV生产技术TESSA的大规模应用,以及全球、中国CGT需求逐步释放,公司CGTCDMO有望成为推动公司远期业绩增长的爆发点。

5.2.博腾股份:持续优化原料药CDMO产品结构,积极拓展CGT业务

博腾股份成立于年7月,是一家综合型CDMO公司,业务范围涵盖药物从临床前开发到临床试验直至上市全生命周期,主要客户包括国内外制药公司(Big-Pharma以及Biopharma)以及新药研发机构(Biotech)。公司于年1月29日在深交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363.SZ)

公司近几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呈高速增长状态,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2.56亿元,同比增长35.73%,归母净利润2.15亿元,同比增63.86%,扣非归母净利润2.01亿元,同比增长69.99%。公司业务高速发展、新兴业务建设投入加大,导致经营活动现金流有所下滑,年实现1.40亿元,同比降低11.21%。公司预计年全年收入增速同比增长45-50%,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54-64%,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80-90%,高增长持续。

公司毛利率呈稳定上升趋势,年上半年为42.98%;期间费用率稳定在24%左右,年上半年为23.89%;归母净利率稳定上升,年上半年为17.12%。

公司员工人数持续稳定增长,年上半年总人数为人,研发人员占比达30%。年上半年公司实现人均创收41.13万元,人均创利(扣非归母)6.58万元,公司经营效率呈稳定增长态势。

博腾股份主要业务分为化学原料药CDMO业务、化学制剂CDMO业务、生物CDMO业务三大板块,范围涵盖药物发现至商业化阶段全过程,目前,公司以化学原料药CDMO业务为主,制剂及生物CDMO业务尚起步阶段。

化学原料药CDMO业务作为公司优势业务,在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20.13亿元,同比增长38.64%,共服务个项目(95项新药申请及上市阶段、36项临床三期阶段项目),服务客户家;公司附加值高的API业务营收占比持续提升,年前三季度实现收入2.14亿元,同比增长%,累计服务产品88个,同比增加44个,杨森地瑞那韦原料药商业化订单、辉瑞新冠口服药商业化cGMP中间体订单以及API管线的陆续交付推动API业务高速增长。

公司在年收购宇阳药业70%股权,收购后共有长寿、宜春、应城等三个原料药CDMO生产基地,原料药CDMO产能扩大至0m3,奠定未来业绩增长基础。

公司CGTCDMO业务处于快速扩展及增长阶段,年前三季度新签订单约为1.05亿元,服务客户11家,共有项目11个。公司持续投入资源建设该版块,年9月,博腾生物于五家CGTbiotech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并启动苏州桑田岛CGTCDMO实验室建设。

制剂CDMO业务在年前三季度实现新签订单约万元,服务客户12家,共有项目13个,年8月重庆MCP研发大楼落成启用,标志公司制剂CDMO业务迈入新起点。

我们认为,博腾股份的原料药CDMO业务正处于持续拓展产能、提升产品附加值的高速增长阶段,杨森及辉瑞订单的承接及交付有助于提升公司口碑,未来原料药CDMO将持续推动业绩高速增长;公司大力推进CGTCDMO布局,引进技术、人才,扩建产能,该版块有望在CGT治疗热潮中推进公司业绩爆发增长。

5.3.凯莱英:全球产业链地位持续提升

凯莱英成立于年10月,是一家全球领先的服务于新药研发和生产的CDMO一站式综合服务商,为国内外制药公司、生物技术公司提供药品全生命周期的一站式CMC服务、高效和高质量的研发与生产服务,加快创新药的临床研究与商业化应用。公司于年11月18日在深交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SZ),年12月10日,公司于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HK)。

凯莱英近几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保持高速增长状态,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7.60亿元,同比增长39.04%,归母净利润4.29亿元,同比增长36.03%,扣非归母净利润3.53亿元,同比增长27.29%。经营活动良好,经营活动现金流充沛,呈高速增长态势,年上半年实现4.8亿元,同比增长.78%。公司预计年全年收入增速同比增长44-49%,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41-46%,高增长持续。

公司毛利率呈小幅波动状态,基本稳定在45%左右,年上半年为44.88%;期间费用率稳定在22%左右,年上半年为22.44%;归母净利率基本稳定在24%左右,年上半年为24.38%。

公司员工人数持续增长,年上半年超人,研发人员比例接近50%,公司持续进行股权激励,提升员工长期稳定性。年上半年公司实现人均创收31.43万元,人均创利(扣非归母)6.30万元,经营效率逐渐回升,人效实现正增长。

凯莱英业务分为小分子CDMO服务和新兴服务两大板块,其中小分子CDMO服务又分为临床阶段CDMO及商业化CDMO服务,新兴服务包括化学大分子、制剂、生物合成技术、临床研究、生物大分子五大分支业务。

小分子CDMO业务是公司的核心业务,拥有20余年的服务经验,打造了专业的全方位、一站式服务平台,截止至H1,临床阶段CDMO业务实现营收8.29亿元,同比增长76.94%,商业化阶段CDMO业务实现营收7.87亿元,同比增长6.88%,报告期内共完成个项目,包括28个商业化项目、个临床阶段项目。

公司优秀的研发实力以及卓越的交付能力持续吸引优质订单、客户,进而提升公司的全球产业链地位,如公司披露:H1首次获取收入日本大型药企的商业化订单;H2获得辉瑞新冠口服药累计金额约58亿元的商业化API订单,重磅订单的获取增厚公司口碑,利于公司开拓海外市场,争取更多高附加值订单。

截止至H1,公司小分子CDMO产能近0m3,拥有天津、敦化、阜新三大生产基地。公司持续扩张优质产能,在天津、敦化、镇江新建厂房,并对现有产能进行改造升级,安装连续性反应设备,提升反应效率和收率,公司预计年公司反应釜体积将达到m3,保障公司产能供应及订单交付。

公司积极打造包括化学大分子、生物大分子CDMO在内的新兴业务,化学大分子业务重点发展寡核苷酸、小核酸药物服务,H1新增客户10余家、新增临床II/III期项目个、营收同比增加98.39%,公司计划在天津建立化学大分子研发生产基地,进一步提升寡核苷酸公斤级产能;生物大分子业务在上海金山拥有研发生产中心,有50、、L等多种产能选择,可提供生物大分子抗体药物小试和中试生产服务;制剂业务在H1实现快速增长,同比增加82.72%,小分子CDMO业务导流明显,公司建立多个特殊制剂平台,提升技术及产能。

我们认为,凯莱英在小分子CDMO业务中多年积累的优质产能、先进技术、丰富管理经验、良好市场口碑已经形成正面循环,推动公司持续进行产业升级,而辉瑞新冠口服药大额订单的推动有望缩短这一时间,未来小分子CDMO业务将推动公司业绩中长期稳健增长,并逐渐与制剂CDMO业务形成联动作用。

5.4.药明生物:国际领先的生物CDMO龙头公司

药明生物成立于年2月27日,业务聚焦于生物药CDMO领域,是国内规模最大、市占率最高的大分子CDMO公司,为全球客户提供生物药的发现、研发、生产的全流程服务,于年6月13日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HK)。

受需求推动,公司管线数量持续增加,年上半年,共承接项目项(临床三期32项,商业化项目4项),14个项目从临床前研发阶段进入早期临床阶段,持续实现项目从IND前往IND后的导流作用。新冠疫情带来疫苗以及中和抗体的需求增量,截止至H1,公司为全球超15个新冠中和抗体项目服务,同时向跨国药企提供上亿剂新冠疫苗原液和制剂。

业绩方面,公司近几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处于持续增长状态,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4.13亿元,同比增长%,归母净利润18.42亿元,同比增长%,扣非归母净利润15.55亿元,同比增长%。公司预计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98%以上,业绩持续高速增长。

公司整体毛利率持续稳定上升,年上半年为52.12%,期间费用率呈下降趋势,年上半年为12.33%,归母净利率持续上升,年上半年为41.75%。

产品及技术方面,公司与药明康德合资成立子公司药明合联,聚焦ADC药物研发,打造ADC一站式服务能力,并已经为全球48个项目提供服务;双抗及多抗技术平台WuXiBody灵活满足各种生物学需求,具有高产量、易溶性、血清稳定性及延长体内半衰期等多种优势,以应用于30多个项目;疫苗技术平台WuXiVaccines覆盖研发至商业化生产全流程,并即将提供mRNA疫苗原液及制剂CDMO服务,进一步赋能客户,截止至H1,公司共有九份疫苗合约;WuXia细胞株构建平台作为全球最大的细胞株平台之一,每年可赋能个项目;连续生产工艺技术平台WuXiUP则可以进一步降本增效,目前已经应用于超过40个项目。

产能方面,公司在全球5个国家拥有多个生产基地,并持续扩建产能,据公司规划,至年公司产能将达43万L。供应链方面,由于疫情两年未能被美商务部审计,公司无锡及上海子公司于年2月8日被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列入UVL清单(未经核实名单),被加入名单的企业暂时无法通过许可例外接受美国出口商品等,但经美国商务部核查合格后,实体可从UVL清单中移除。公司涉及的管制商品包括生物反应器和部分过滤器等,由于上海和无锡子公司已完成产能建设,短期无需再进口被管制商品,因此该时间短期内对公司产品交付、业绩等影响有限;中长期来看,公司产品用途合规,并且会积极配合美国商务部核查,产品在欧洲、国内均存在其他供应商,因此本次事件对公司影响较小。

我们认为,药明生物凭借技术、产能及先发优势在国内生物药CDMO领域占据领先地位,新冠疫情使得mRNA疫苗以及中和抗体药物需求爆发,推动公司业绩爆发,并且提升公司在全球的口碑、产业链地位,公司有望借新冠疫情带来的机会进一步积累客户、项目经验、产能,增强综合实力,驱动长远发展。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

1
查看完整版本: 医药外包服务行业深度报告产业转移新冠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