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企业情况
我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数量虽然在年由于监管环境的变化出现下滑,但是十年来一直保持增加的趋势。根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信息中心统计数据,截至年,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已达家,比上一年增加了家。其中:能够生产一类医疗器械的企业数量为家;能够生产二类医疗器械的企业数量为家;能够生产三类医疗器械的企业数量为家。年12月至年11月,全国新增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件,变更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件,延续件。
医疗器械生产企业90%以上为中小型企业,主营收入年平均在万-万元,与国内制药企业的3亿-4亿元相比较,还存在巨大差距。可以看出,-年,一、二类生产企业数量增长较快,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6.8%和2.4%,其中一类生产企业数量增长最为迅猛,三类生产企业数量最近四年来呈下降趋势,年复合增长率为-0.3%。主要因为一、二类医疗器械企业技术要求较低,资金需求较小,而三类医疗器械企业技术要求高,资金需求较大;自年以来,医疗器械监管更加严格,准入标准越来越高,也是重要的原因。
过去多年医疗器械统计资料显示,医疗器械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明显高于药品工业增加值增加速度。年50家上市公司总营业收入为.5亿元,相比年的.9亿元同比增加19.47%。综合分析判断,年我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主营收入约为亿元,-年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主营收入将有望突破万亿元。
经营企业情况
根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信息中心统计数据,截至年,我国合法注册或者备案的医疗器械经营企业有家,比上一年底增加了近10万家。其中仅经营二类医疗器械产品的企业家,经营三类医疗器械产品的万家,同时经营二、三类医疗器械产品的家。
据统计,年医疗器械经营企业仅从事无菌医疗器械经营的家;仅从事植入性医疗器械经营的家,同时从事无菌和植入性医疗器械经营的家,从事体外诊断试剂经营的家,为其他企业提供贮存、配送服务的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家。
进出口情况
据中国医保商会资料统计,我国医疗器械进出口贸易保持10年持续增长势头。年进出口总额.96亿美元,较上年增长8.9%。从总体看,我国医疗器械对外贸易结构不断优化,质量效益持续改善,积聚了新动能。
现阶段,我国出口医疗器械仍以中低端产品为主,但近年来结构趋于优化,高附加值的产品占比不断提升,医用耗材产品的性价比增幅显著,以按摩保健器具、医用敷料为主的前十大出口产品占据我国医疗器械出口总额的45.6%;进口医疗器械仍然以高端产品为主,从年进口产品的种类看,中高端诊疗设备类依旧是光学仪器、彩超、X射线断层检查仪、外科植入类产品等,医用耗材涨幅明显。
年,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额达49.63亿美元,占我国对外出口总量的20%左右,同比增长10.89%,其中:诊疗设备和保健康复用品增速明显,分别为13.01%和13.09%。近五年来,我国医疗器械产品出口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增速明显加快,且占比逐年提升。其中,对印度、俄罗斯、越南出口高速增长,对东盟国家出口显著提升,对越南年出口增长率列居首位;印度尼西亚作为人口最多的东盟国家,对医疗产品的需求量逐年攀升,成为我国企业开拓的主要市场,在医用耗材、超声、雾化器、小型家庭用设备方面都有很大市场潜力。
医疗器械标准体系逐步健全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加快推进医疗器械领域标准化工作。组织开展医疗器械标准管理办法培训,强化标准制修订精细化管理。筹建纳米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有源植入物两个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明确了医用电声设备、医用增材制造技术及人工智能医疗器械三个标准归口单位。年,发布医疗器械行业标准项。
截至年底,我国现行有效医疗器械标准项,包括国家标准项、行业标准项。医疗器械的标准体系进一步得到完善,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已经超过90%。
年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策环境变化
据中国药招联盟CAPD资料统计,进入“十三五”时期后,国家和省级对医药行业出台文件明显增多,-年共出台医改相关*策文件个,其中医疗器械方面文件个,占比逐年增高。医疗器械*策文件发文主要来自药监和卫生两个系统,占比接近75%。
从医疗器械供应链各个环节发文数量看,注册研发类的最多,其次是流通环节。
以上数据及分析均来自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来源:前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