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财经讯8月30日,诸葛研究院发布人口流动专题报告,以下为全文:
流动蕴含着活力,流动也创造了价值。人口作为经济活动的基础,人口的流动不仅带来人力资源的变迁,也影响着城市的兴衰。通常来看,房地产长期看人口,人口的迁徙所带来的就业及居住需求也是房地产市场发展的根基,为此,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将从人口流动的区域特征出发,进一步探究人口流动与房地产市场的关系。数据显示,人口呈现往东南沿海聚集的特征,大量人口依然选择进入长三角、珠三角等热点圈层,与此同时,中西部省会城市逐渐异军突起,成为重要的人口涌入地。环渤海区域人口面临大量流失,逃离环渤海成为多数人的选择。同时,人口流动与房价、租金变化呈现一定的相关性,流入转流出城市房价跌幅最大,流出转流入的城市房价涨幅最可观。
一、人口迁移呈现“人往东南飞,省会城市重点徘徊”特征
(一)武汉、成都人口流入量名列前茅,保定、天津等环渤海城市人口流失惨重
多年以来,人口的迁徙引起了城市的兴衰和时代的更迭,促进着城市化发展的进程。而进入后疫情时代,人口的迁徙又带来一些新的特征。根据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监测的个重点城市来看,年人口净流入的城市有60城,人口净流出的城市有40城,从区域分布来看,东部沿海地区仍然是我国人口的主要聚集地,大量人口依然选择进入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圈,与此同时,中西部省会城市逐渐异军突起,成为重要的人口涌入地。环渤海区域人口面临大量流失,逃离环渤海成为大多数人的选择。
(注:人口流入流出量=地方本期常住人口数量-地方上期常住人口数量-地方常住人口自然增长量;各地统计局最新人口数据截止至2
从人口流入城市排行榜来看,TOP20城市全部为二线城市,分布在长三角、中部、西南等多个区域,其中,武汉以相当明显的优势跃居首位,年人口净流入量超万人,这主要是由于在年武汉作为疫情的中心,大量外地务工人员无法返汉,甚至有部分人口选择回乡或者其他城市务工,进入年,随着新冠疫情逐步受控,大量人口返回武汉,使得人口流入量激增;成都、杭州人口流入量位列第二三,量级均在20万以上。成都作为成渝经济圈的一核,坐享国家规划红利,加上其休闲宜居的气质和比肩沿海城市的营商环境,近年来吸引数以万计的年轻人涌入,人口增量傲居第二。杭州是老牌的长三角核心城市,拥有一流的配套环境以及优质的就业机会,并且近年来出台了多轮人才吸引*策,人口稳定流入,近年来都位居前列。长沙作为湖南省的省会城市,人口流入量级为19万,位居第四,紧随其后的是南昌市,这着实让人有些意外,前两年的人口流入TOP榜中从未出现的身影,南昌首先是在人才引进上发布了零门槛落户,另外又开始大量引入新型产业,如VR、动力电池产业等,巩固和提升了其作为省会城市的曝光度,吸引了大量本省及外省市人员留赣。除此之外,宁波、苏州、南京、常州等长三角城市仍然是人口青睐的重点城市,人口净流入量级均在7万人以上。郑州作为户籍人口第一大省河南省的省会、中原历史文化重镇,在河南加快城镇化的过程中,有大量人口流入郑州。
从人口流出城市排行榜来看,环渤海城市占据15个席位,中部的三四线城市也是人口流失的重镇。保定人口流失遥遥领先,年人口净流出超万人。保定是河北省的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浓厚,然而缺乏完善的配套和优质产业,大量毕业生毕业后选择离开保定,前往紧邻的北京发展,人口大量流失。其次,天津人口净流出15.6万人,位居百城人口流出量第二位。作为全国四大直辖市之一,经济产业却逐渐开始走下坡路,不可避免的面临人口流失的命运,哈尔滨同样如此,年人口净流出超过10万,由于产业结构失衡,加上自然环境所限,每年都有大量年轻人出去外省市务工,留在本地的多为老年和儿童,石家庄、邯郸、唐山等都是河北省的重要城市,同样作为人口大省,但是长期以来产业结构不合理,三产占比低,缺乏经济增长动力,人口难以被挽留,大量前往北京及其他新一线城市。
(注:正值为人口流入,负值为人口流出)
(二)中部城市群崛起,环渤海城市群人口流出加剧
从各大经济圈的人口流动变化来看,呈现出新的特征,长珠三角两大经济圈人口仍在持续流入,但是人口流入规模有所放缓,与此同时,中部城市群人口正在加速流入,根据数据显示,年中部城市人口流入规模为万人,与年相比增长了超万。其中,武汉单城人口流入就过百万,其次,长沙、南昌分别流入超过10万人,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城市群内部分化显著,中部省会城市吸引力强劲的同时,中部的一些三四线城市,如赣州、南阳、岳阳、宜春、九江等人口仍然呈现净流出现象。
长三角、珠三角两大经济圈人口仍然稳定流入,年人口流入规模分别为89.7和12万人,但是较前两年有所放缓,如杭州、宁波、上海等城市,均较年人口流入量有所减少。珠三角经济圈的深圳、广州、佛山等城市人口流入规模也均明显缩减,带动整体人口流入量减少了87万人。
东北城市则由人口流出变为小幅流入,年流入6.62万人,主要是受到样本城市的影响,其中沈阳和大连在年人口流入规模明显增加,尤其是大连,由年人口流出0.14万,到年的人口流入10.2万人,虽然东三省整体上人口是呈现净流出的状态,但是其中辽宁省却是人口净流入的省份,主要是由于辽宁有以沈阳、大连为代表的强中心城市,成为涵养本地就业、吸纳外来人口的最大贡献者,并且其吸引最多的是同为东北的吉林、黑龙江两地的人口。
环渤海经济圈人口流出特征显著,并且在年人口流出的趋势仍在扩大。环渤海经济圈年人口流出.6万人,较年的30.55万人增加了万人。像河北的石家庄、保定、邯郸等以及周边的天津等城市人口流出愈演愈烈,带动整体流出规模大幅增长。
(三)人口正在逐步逃离一线城市,强二线城市吸附能力增强
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生存压力巨大的一线城市不再是年轻人们争相追逐的对象,甚至大批打工人开始逃离一线城市,与此同时,二线城市人口加速流入。根据数据显示,年一线城市流入6.4万人,二线城市流入万人,三四线城市流出.3万人。较年时相比,一线城市少流入50多万人,二线城市流入规模增加多万,三四线城市加速流出。就在短短的一两年间,人口流动发生重大转向,一线城市不再是“香饽饽”,一些基本面良好并且具备很多潜在机会的二线城市更受人们的青睐,这其中引起如此重大变化的一个重要诱因就是疫情,在疫情影响下,人们工作生活等方方面面都受到不可避免的影响,失业率抬升,收入预期受到影响,这时候一线城市的高房价高消费开始成为人们生存的绊脚石,而此时,一部分二线城市正在迅速崛起,大量的新兴产业逐步引进,教育医疗体系的不断完善,都给二线城市镀上一层金,并且在房价消费等方面的压力又小于一线城市,于是这些城市就成为年轻一代们的最优选择。但是,三四线城市的弊端也在加速暴露,缺乏产业和生活配套,生存条件差,在疫情的激化下更加显现出来,人口的加速流失也就不足为奇了。
(注:正值代表人口流入,负值代表人口流出)
二、人口流动遵循“人随产业走、人向强楼市走”特征
(一)人口持续流入城市多为新一线城市,北京、天津持续流出
根据人口的流动变化情况,我们将人口流动分为四种类型:持续流入、流出转流入、持续流出、流入转流出。其中,持续流入的城市共计46个,包括深圳、广州两个一线城市以及武汉、成都、杭州、南京、长沙等新一线城市,从区域分布来看,长珠三角仍然占据多数份额。流出转流入的城市有14个,包括泉州、大连、温州、洛阳、连云港、桂林、宿迁等二线和三四线城市,分布于长珠三角和海峡经济圈。持续流出的城市有31个,包括北京、天津、邯郸、张家口等,主要以环渤海经济圈为主,这些城市除了北京、天津外,多为经济欠发达城市,缺乏产业支撑,人口吸附能力减弱。流入转流出的城市共计9个,包括惠州、珠海、三亚以及石家庄、唐山、保定等,这类城市大部分为经济支撑不足、产业动力弱化,导致人口从流入转为流出。
(二)人口流动与房价租金变化呈现一定相关性,流入转流出城市房价跌幅最大
根据四种人口流动类型,对比年房价的变化幅度,可以看出人口流动变化与房价之间的相关性,根据数据显示,人口持续流入的城市年房价平均涨幅为1.29%,人口流出转流入的城市房价平均涨幅为3.73%,而与此同时,人口持续流出的城市房价平均跌幅为0.04%,人口流入转流出的城市房价跌幅达到4.5%。由此可见,当期人口流动为呈现正向流入的城市通常房价呈现正增长趋势,而人口流出的城市房价则普遍呈现负增长趋势。同时,人口持续流出或者流入的城市房价的波动都相对趋于缓和,而人口由流入转流出或者由流出转流入的城市房价波动相对剧烈。这也是可以理解的,通常一个城市由人口流入转为流出,那么意味着该城市的经济产业失力或者进入下滑通道,对人口的吸附能力减弱,那么与此同时,购房需求也相应减少,房价也就失去支撑力,难免呈现明显的下滑行情。
进入一座城市后,部分人口会选择买房以长期留在这个城市发展,除此之外,短期生活的人们也会选择用租房解决自身的居住需求,因此租金的变化幅度也可以体现出人口迁移的趋势。根据数据显示,人口流入城市的平均租金涨幅为1.56%,而人口流出的城市平均租金跌幅为1.82%。人口流入的城市大部分租金呈现上涨趋势,而人口呈流出状态的大部分城市租金则呈现不同幅度的下滑。具体来看,位居人口流入规模首位的武汉,在年租金上涨了1.75%,成都租金上涨了8%,杭州、西安等城市租金水平也呈现不同程度的上浮。与此同时,像大连、郑州、沈阳、太原等城虽然人口呈现流入态势,但是租金水平仍在下滑,这部分城市均为北方城市,并且多为省会城市,但是房地产市场存在着库存压力大,市场供过于求的问题,导致租金水平难以上涨。珠三角的深圳、佛山、东莞等城市,人口仍然在持续流入,但是与前几年相比流入人口明显减少,城市的流动人口减少,租房需求下降低,成为了房租价格普降的主要原因。从租金水平来看,年租金跌幅在0.5%-2%之间。人口流出的城市中,天津、石家庄、北京、烟台等城市租金水平均下跌了超过1%。
(三)人随产业走,三产占比决定人口迁移方向
通常说“人随产业走”,大城市具备更好的就业机会和公共服务配套,吸引着五湖四海的人们纷至沓来。根据数据显示,一般情况下,第三产业占比高的城市,人口流入率相对较高,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如人口流入率高的武汉、杭州、成都、西安、贵阳等城市,第三产业占比也均在60%以上;而人口流出率高的城市,如遵义、唐山、承德、南充、岳阳、马鞍山等城市,三产占比均在50%以下。值得一提的是,北京作为三产占比最高的城市,占比达81.7%,但人口呈现流出现象,流出率为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