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辰纹
来源
洞见新研社
“十亿用户、千亿收入、万亿生态”。
这是科大讯飞在年年会上提出的十四五发展目标。
彼时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及总裁吴晓如在台上慷慨激昂,一万多科大讯飞员工在屏幕前群情激奋。
然而时间过去了1年多,就目前的进度来看,有据可查的营收增长速度并没有想象中的快,用户和生态也没有可以拿出说事的进展。
不久前发布的年三季度财报显示,报告期内,科大讯飞实现营业收入46.8亿元,同比微增1.95%,净利润为1.42亿元,同比下滑54.17%。
整体来看,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6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5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20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42.4%。
如此来看,科大讯飞要5年达成千亿营收的目标任重而道远。
01营收利润两难全
千亿营收从何而来,刘庆峰曾在年的4月20日的业绩沟通会上做过分解:教育业务贡献00亿;医疗、消费者智能硬件和开放平台各自贡献亿;汽车业务、运营商、智慧城市个方向各亿。
细数下来,科大讯飞为千亿营收目标开设了7条业务线,曾有投研机构做过统计,科大讯飞的产品横跨了8大领域,种类高达1种,除了BAT这样的互联网大厂,不光AI公司,就连在A股市场都极为少见。
广撒网式的业务布局既有支撑当下的现金奶牛,也有需要通过激烈搏杀才能跑出的希望之星,还有面向未来的星辰大海,这也反应出科大讯飞在当下与未来进行取舍时的割裂感。
科大讯飞曾发布公告称,在A股所有上市公司中,科大讯飞是过去10年来唯一连续10年营收年增长率均超25%的上市公司。年财报也显示,科大讯飞全年营收18.14亿元,同比增幅达到40.61%,这也是科大讯飞敢于提出千亿营收目标的信心所在。
可是,我们将帐算得更细一些,以年的18亿元营收作为基准,这也是说,未来4年,每年的增速都要达到50%才能达成千亿目标,然而今年的失速,将所有计划都打乱了。
营收增速放缓,前三季度只增长了16.50%,利润增幅大幅下降,比上年同期少了42.4%。
增收不增利是科大讯飞的老问题,“炒股失利”的理由也不只一次出现过,本季财报表示,公司持股的三人行、寒武纪、商汤等金融资产因股价波动导致公允价值变动收益金额较上年同期减少了.8亿元。
对于当前的局面,董事长刘庆峰很不服气,在今年年中的业绩说明会上,刘庆峰有另外的解读,“如果不是疫情,我们可能会增长百分之五六十以上”。
可真实情况是,为了达成千亿目标,科大讯飞为7条现金业务线按照预期营收规模,以亿元为阶梯,划分了三个等级,然而如果以千亿营收规模来看,百亿元的差距并不大,这也意味着科大讯飞几乎对每项业务都要“平均用力”,有限的资源被摊平后,优势长板很难突出。
更为关键的一点,科大讯飞本质上是一家技术公司,深入骨髓的基因要求科大讯飞需要不断的投入前沿技术的研究,在这个过程中,不是所有的研发投入都会有产出,因而有相当一部分成长性无法在利润中体现出来。
比如,科大讯飞官方数据显示,截至年三季度末,员工数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超过人,新增人员主要投入到了讯飞超脑项目、课后服务平台、智慧体育、车载音效等项目当中。
科大讯飞坚定认为,“这些项目目前还没有形成很规模化的收益,但是未来它会产生持续性的收益。”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这也是科大讯飞最矛盾的地方,为了照顾资本市场和投资人的情绪,科大讯飞需要良好业绩进行支撑,而从长远发展的视角出发,高研发投入是其保持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可是科技企业的基因决定了科大讯飞在经营上存在天然短板。
对此,长江商学院教授薛云奎长曾撰文称,科大讯飞完成了概念、技术,却在生意、业绩表现欠佳,“不擅长赚钱。”
02当下困境难解
科大讯飞联合创始人胡郁曾在一次媒体采访中表示,“ToC如果做得好,人力增加1倍,毛利就可以增加10倍。”
科大讯飞副总裁江涛甚至希望“ToC业务未来能占到公司业务的80%。”
可科大讯飞“不擅长赚钱”的短板恰恰在ToC业务中完全暴露。
年,科大讯飞发布了第一代翻译机,正式入局ToC业务,此后陆续推出智能录音笔、智能办公本、AI学习机、翻译笔等C端智能硬件产品。
可是这么多年下来,科大讯飞给外界留下印象的却还只是“翻译机”、“录音笔”这些专业性较强的小众产品,即便做得成功,但由于市场规模太小,能够贡献的营收始终有限,况且随着技术成熟,科大讯飞的先发优势被逐渐追平,竞争也越来越趋于红海。
重点布局的AI学习机赛道,由于与智慧教育主业高度关联,科大讯飞在此倾注了大量资源,目前完成了高端讯飞T10(元),中端xpor(元)和q20(元),以及低端讯飞A10(0元以下)系列的完整布局。
但市场似乎并不买账,如今我们提到学习机,最先想到的还是步步高那句”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的学习”的洗脑广告。
有统计数据显示,年国内市场占有率最高的步步高学习机,占比高达28.9%,第二名读书郎份额6.1%,而科大讯飞仅以4.0%位列第五。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很多媒体和机构评述是缺乏爆款,从而难以建立认知。然而这只是表象,科大讯飞真正缺乏的是制造爆款的能力,这项能力不在技术,而在技术与市场联动的效率,说得更直白一些,就是通过营销手段建立用户心智的能力。
举两个例子。
在元宇宙的风口下,只要有能力的厂商都推出了能代表自身技术能力的虚拟厂牌,这些项目很难产生营收,更多是为了“炫技”,加强品牌在C端用户中的印象,为其他业务积蓄能量。
对于以AI语音起家的科大讯飞来说,将自己的技术能力通过一个虚拟歌手来展现并没有太大难度,可科大讯飞似乎不屑于蹭这个热度,直到今年8月26日才官宣签约虚拟歌手Luya。
从Luya推出的时间以及上个世纪的审美形象来看,科大讯飞对于能够提升品牌形象,并且能够与C端业务形成协同互动的AI音乐虚拟歌手并没太放在心上。
另外一个例子,AIGC(AI生成内容)中的AI作画是今年AI领域比较热门的方向,百度文心早在几个月前就开始跟进推动,就连一个初创的AI作画机构6pen在微博上做一个AI绘画的快闪活动都有上千人参与,几百万热度。
如果从中延伸,AIGC的应用场景还包括AI作曲、AI唱歌等等,我们并不怀疑科大讯飞的能力,但偏偏就是没有相应的意识与动作。
另外一个维度,科大讯飞为了推进技术更好的落地,进行了大量投资建设生态,像寒武纪、优必选、国仪量子、商汤科技这些优质企业都是科大讯飞多年耕耘下的收获。
对比小米的“竹林生态”法则投资逻辑,其投资的企业大多来自来自“蚂蚁市场”,它们所处赛道比较分散、没有龙头,在小米资源的支持下,拥有良好的成长空间。在很多赛道中,生态链企业的能力成为底层支持,最终以小米产品的形式呈现出来。
科大讯飞的投资,除了寒武纪、上海穹天科技两家做AI芯片的公司可定义为底层技术外,其他投资的目的更多是为了输出自己的AI能力。
比如,科大讯飞对优必选的投资,就是将自己的智能语音能力输出到优必选机器人的硬件中,最终构建一个“软件+硬件+服务”智能机器人生态圈。
再比如,今年5月讯飞云创花了1万块钱,购买了苏州艾特律宝1%的股份,用科大讯飞在深度学习、NLP、图像处理等方面的技术,帮助艾特律宝开发与律师日常工作相关的智能化产品。
很显然,科大讯飞的投资逻辑更倾向于做“送水人”,为他人做嫁衣,对于如何借助生态企业的能力打造自己爆款产品的问题则思考不多,这也是科大讯飞在C端市场迟迟没有爆发的原因之一。
0寻找未来着力点
对于科大讯飞而言,即便解决了ToC业务的困境,也仍然需要寻找其他的增长点,对此智慧医疗和智能驾驶被寄予厚望。
在今年中报时,科大讯飞曾对智慧医疗板块的业绩目标进行过拆解。
数据显示,智慧助医业务覆盖县区,每个机构营收0~5万。以单个机构最高营收5万来算,科大讯飞当前智慧医疗B/G端业绩空间可达7.28亿。
科大讯飞管理层在三季度业绩说明会上透露,年前三季度智慧医疗业务营收同比增长69%,合同额同比翻番增长。截至9月0日,科大讯飞全科医生助理在全国80区县部署并常态化应用,累计协助医生完成超过1.8亿次规范电子病历。
从数据来看看,成长性还不错,可是其中的隐忧有两点。
一是科大讯飞业务覆盖的多个县区基层机构中,有个来自大本营安徽省,在安徽省以外的竞争力如何,还有需要观察。
另外一个是面向C端的智能助听器、血压计、血糖仪等产品,目前只是占了个坑,科大讯飞的官方消息只有智能助听器获得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二类医疗器械证书进行销售,整体看来,C端医疗产品还未真正接受市场检验,规模放量的时间未定。
至于智能汽车业务,科大讯飞在很早之前就已经通过语音交互系统与各大主机厂合作,实现了智能交互、智能音效、智能座舱等场景解决方案的前装。
年,科大讯飞前装万辆车,达成合作的车企40多家,储备了1多个车型,年,智能汽车业务新增前装出货量仍超过75万套,累计出货量超过万套,正在交付的车型项目合作超过个。
可是随着技术公司的下场,传统车企转型的深入,当前的市场形势已经发生了变化,几乎所有的汽车厂商都在强化自身的智能化能力,像百度、小米与科大讯飞一样的技术公司则亲自下场造车,留给科大讯飞这类第三方软件供应商可以回转的空间越来越窄。
这也反应在业绩兑现上,今年上半年汽车业务营收1.69亿,同比下降5.59%,远远不及预期。
其实从去年开始,时不时有科大讯飞造车的消息传出,特别是今年6月,科大讯飞智能驾驶科技总部落地无锡,更可窥见出讯飞在智能汽车业务上的野心,只是与百度和小米相比,科大讯飞在技术储备、资源调动以及现金流等方面都有不小的差距。
造车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一道思考题,是一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大战略。
如果能成,挑战的目标将不是千亿营收,如果不成,辛苦建立的基业大厦很可能就此倾毁,科大讯飞迟迟未有动作也就可以理解了。
至于今年年初提出的“讯飞超脑计划”,打造一个可以持续自主进化的服务机器人,就目前来看其前景还过于缥缈。
根据科大讯飞的计划,在年“讯飞超脑计划”项目发布的前期,已经投入了约0.5亿,今年该业务预计投入会在1~2个亿左右,并在年前推出一批可养成的机器宠物、仿生运动机器狗等软硬件一体化机器人。
讯飞机器狗已经在科大讯飞在全球开发者节线上节目《对话》中提前亮相,对外演示了园区巡检、车牌识别、工业巡检、访客接待等多种能力,但毕竟只是一台样机,尚未经受实际检验,至于大规模普及落地,存在诸多不确定性。
总的来说,科大讯飞未来的着力点,或者说新的增长曲线其实是有具体的落地方向的,只是在推动这些业务成长至成熟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其时间跨度很可能超过科大讯飞划定目标的5年时限,这对科大讯飞的战略定力将是一个极大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