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1日,教培限期改为非盈利机构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即将落下,让教育回归非盈利的呼声也令医疗服务领域的投资人担忧不已。
一位民营医疗机构高管向八点健闻提到:投资人特别关心,找了很多院长们访谈,毕竟,教育与医疗都是受*策影响特别大的领域。
曾几何时,民营的教育与医疗都曾是资本的宠儿,而疫情后,几乎双双遭遇重创。
教培关停的同时,民营医疗的日子同样艰辛。
医院投资的冰点。年,医院无论是交易量还是交易额,都跌至了年以来的最低点。医院的扩张潮。年以来,全国范围内有近20个地区,医院开启了分院建设潮,床位新增12.8万,投资金额高达亿……
无论是对*策方面的担忧,医院扩张带来的民营生存空间问题,都需要长期考虑、面对、讨论:
医疗服务行业和教育行业有何不同?当下,社会办医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是什么?投资和*策的风向如何?在强调公益性的大环境下,在没有成熟的商业模式的情况下,医院到底是不是一个好生意?
△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八点健闻采访了*策、资本、产业端的多位资深人士,试图回答以上问题。当下,看清未来的方向显得尤为重要。
医疗会不会像教育一样一刀切?赵淳(医院分会常务副会长):
正好相反,近些年国家出台了20多个相关*策,下发密度大,甚至,国家卫健委医*医管局局长焦雅辉曾说:应该说,国家这些年该给社会办医的*策都给了。目前,医院用地是否为商业用地还未解决,医疗层面的问题基本都已解决,下一步只是各地落地进度有所不同。
医院的经营者不用担心,如果仔细研究这次教育“双减”*策的本质,是针对课外培训,不是社会办教育。因此不会出台限制社会办医的*策,不会影响到规矩投资,按医疗规律运营的医院。
从国家层面来说,无论是国家卫健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举行的,为期三年的医院管理年活动,还是医保局的DRG支付*策,医院和医院是一视同仁的,这些都说明并没有歧视。但是,医院比起来,民营有一些先天的不足,自身能力尚不够强,医院和医院同质化管理,就是很好的试金石,对医院也是不小的挑战。医院占主导的大环境下,民营发展不起来,*策就会继续强化公立。
郭跃(上海九悦医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医疗与教育不同,医疗的发展可以消除很多人的焦虑。老百姓的医疗需求,包括本身老龄化市场的需求,这些都是比较客观的,需要更多更好的医疗资源区满足他们。
连续三年的医院管理年活动,对于医院的管理者来说,确实是适应严监管的过程。但是总的来说,我认为这些要求并不过分,比方说医保资金的监管,你只要按照支付规则,按照病种的临床路径、方法去做,就不会出现问题。而且,医保准入门槛降低,监管趋严,这是个进步。
投资人钱袋是否已收紧?某资深投资人:
大家都会有担心,担心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非理性的担心,对医疗服务行业市场化、资本化的道路的担忧,这样的担忧,目前是没有依据的。
理性的担忧则是,公立体系服务的边界越扩越大。公立资源下沉到小城市,大家纷纷建分院,公立体系越做越大;而且,医院不能搞特需,特需要剥离,现在非常明确特需是允许做的,不要超过10%,但是最后会不会超过10%,这个就不好说了。
医院社会办医肯定有它生存的空间,现在的问题是,这个空间是有多大,空间是继续变大还是会被压缩?大家能感觉到,医院扩张得太快了,不管是从地理空间来说,还是从所谓的高端、低端来说,民营的空间都被压缩了,这是我觉得这是从业者感到比较心慌的地方。
这是个很现实的一个问题,现在除了走高端路线的专科,或者是非常个别的,公立和民营没有任何差别的专科,比如说眼科和齿科,还有人愿意去投资,对于其他的专科,投资人都是非常谨慎的态度。
张强(张强医生集团创始人):
非公的人才困境是真正瓶颈。
投资人的担忧其实主要来自于国家*策的变化,尤其是人才能不能流动,医保有没有同样的待遇,医疗服务价格会不会被管控。医院的投资人,因为这些,已经吃到过苦头了。
总体来讲,社会办医和以前相比,环境已经宽松很多。但是,医生的流动性还是很差。人才流动不起来,没有市场化的人力资源,就相当于这个市场缺一只脚,这是最后一道关。但整个社会现在大量缺乏医疗人才,医院自己都缺医生,特别是扩建以后,医院之间对人才的竞争也非常激烈。
其实非公的这种人才困境前几年就已经存在了,只不过有段时间,医院改制,释放了一部分人才,这一波之后,非公医疗的人才招聘会更难。而且过去几年非公医疗的发展,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结果,体制内的医生其实很多都在观望,加上疫情冲击,在现在这种不稳定的状态下,求稳的心态可能会占据上风,创业的浪潮会降温。对投资人来讲,可选择的项目越来越少。
郭跃(上海九悦医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财务投资人更谨慎,战略投资人更偏乐观。
投资人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