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人/医健未来领袖王欢
文/医健研究助理谢清钰
总策划/上海交通大学刘彦
据悉,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联合奇瑞控股集团、节卡机器人研发了新一代智能移动核酸采样车,车身搭载的名为“SAIRI赛瑞”的核酸采样机器人可利用“视觉+力控”感知技术实现无人核酸采样的全过程。该机器人可实现每30秒一人次的无人采样吞吐量,能进一步降低人群采样时交叉感染的风险,同时大大节省了人力资源。不仅如此,该核酸采样机器人还能实时抓取分析数据,用科技力量助力构建15分钟核酸“采样圈”。
除了核酸采样机器人问世,我们还可以看到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消杀、配送、测温、检测等各类服务机器人“火线上岗”,为有效抗击疫情做出了积极贡献。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的定义,服务机器人是一种半自主或全自主工作的机器人,它能完成有益于人类的服务工作,但不包括从事生产的设备。主要包括个人/家庭服务机器人和专业服务机器人两大类,其细分领域如下:
*资料来源:IFR,CCID
不同于工业机器人,核酸采样机器人主要面向人类群体,即是服务机器人的一个应用范畴。
为了抗击新冠疫情,医疗机器人迎来最好的发展时机。
可以一起回顾一下服务机器人的发展状况。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演进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与时俱进,服务机器人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资料来源:CCID
技术的迭代更新和创新发展,驱动服务机器人产品性能和智能化程度不断提升AI芯片、伺服电机、先进传感器等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使得服务机器人具备更加灵敏的感官和运动系统,更轻便、更精密、更安全,能够在更广的范围内帮助或者替代人类完成更为复杂和精细的工作。机器视觉、语音识别、NLP、深度学习等技术的不断突破,则使得服务机器人具备越来越强的图像识别、语言沟通和情感交流等能力,行为特征越来越接近人类,服务机器人行业应用场景和服务模式不断拓展,带动了行业规模的高速增长。
根据中国电子学会报告,-年全球服务机器人销售额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9.2%,增速高于机器人整体市场。年,全球服务机器人销售额为亿美元,年增长率达到32.2%。其中,中国服务机器人市场的规模为.8亿元,全球占比超过1/4。短短一年内,中国服务机器人企业的数量,暴涨了78.92%,达到10.5万家;服务机器人赛道融资也有起,融资金额总计超过亿人民币。第三方报告预测,中国服务机器人的年销售额,有望在年达到.5亿元,较年实现翻倍。
具体来看,我国服务机器人在家务、物流、新零售、公共服务、医疗等应用领域不断创新突破,以扫地机器人为代表的家务机器人应用较为成熟,品牌竞争激烈,在中国服务机器人市场的占比为27.4%;商用服务机器人已在零售、餐饮、*务、金融、医院等场景实现广泛应用,但尚未形成较大规模,拓展空间广阔;医疗康复机器人存在较高技术壁垒,随着人口老龄化逐渐加深,以康复、辅助功能为主的医疗机器人行业有望得到进一步发展。
毫无疑问,供给端的5G、人工智能、柔性关节等技术突破,需求端的疫情、数字化产业升级等趋势变化,正在让服务机器人从“功能”走向“智能”,从概念试点走向全面普及,即将迎来爆发式的市场规模增长,核酸采样机器人的问世即是顺应时势的常态化应用。
虽然机器人的研发、制造和应用,一直倍受*府和资本重视,中国更是从年以来,就已经连续8年蝉联全球最大机器人市场。但是,与主要工作在“无人环境”,更注重效率和精准度的工业机器人不同,服务机器人的应用场景,需要与人近距离接触,应更注重服务过程的“柔性”和安全性。所以,服务机器人需要更加轻便、智能,以及更强大的环境感知与人机交互能力,必须依赖于新材料、人工智能、柔性关节、传感器等多个不同领域科技的全面突破,才能真正实现产品的成熟。
这让我们思考,核酸采样机器人应该如何提升体验代替人工,同时提高检测效率?
关键就是提升用户体验、精准的柔性服务能力。机器人实现高强度的单日单人检测量最大化需要配备智能的、小型化的、高强度的柔性关节,以获得灵活的手臂,实现快速、精准的复杂采样动作。同时,提升机器人理解物理世界、智能训练和虚实交互的工作和学习的环境也很重要,需要不断进行大规模仿真场景下的深度强化学习,进而提升核酸检测的用户体验感。
无论核酸采样机器人能走多远,我们能看到的是医疗服务机器人已经走向前台。
如果说,疫情“无接触化”的需求为服务机器人的应用打开了窗口,那么,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和长期劳动力成本上升趋势以及导航定位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未来中国社会必将促进更多的工业机器人与医疗服务机器人在我国保持较高的增速。个性化的服务需求使得医疗服务机器人走向前台,资本在过去一年也加大了对机器人产业的布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强化现代科技支撑,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就是未来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