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服务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过度医疗医患认知有差异人民资讯 [复制链接]

1#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公益中国 http://www.jydxy.com/m/
医师法草案二审稿规定:医师不得对患者实施过度医疗。我国从法律层面对“过度医疗”进行规制已经有10余年的时间。年7月1日实施的《侵权责任法》第六十三条规定:“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不得违反诊疗规范实施不必要的检查。”年1月1日起实施的《民法典》,其侵权责任编第一千二百二十七条延续了这一规定。这些法律规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作用,但以指引和教育作用为主,强制性作用仍难以实现。01属于医疗损害责任范畴现实中,在与过度医疗相关的医疗损害责任纠纷中,只有极少部分案件被认定为存在过度医疗行为。据统计,常见的过度医疗争议主要是医疗检查、治疗、用药等是否超过了疾病的实际需求。医疗纠纷主要集中在中医科、口腔科、肿瘤科、泌尿和生殖科、心脏外科、骨科、急诊科等科室。在很多纠纷案件中,患者认为医疗机构存在过度医疗行为,要求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医疗机构进行惩罚,但过度医疗并不适用于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明确规定,公立医疗机构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坚持公益性原则。公立医疗机构不是市场化经营主体,医疗服务价格和药品价格受到限制,医院与患者之间存在医疗合同关系,不适用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过度医疗的纠纷应属于医疗损害责任纠纷。02患方应提供相应证据在医疗纠纷中,医疗行为是否属于过度医疗,患方应提供治疗的不必要性和不合理性的相应证据。根据《民法典》关于医疗损害侵权责任的相关规定,构成医疗损害需要存在医疗过错行为,并对患者造成损害,同时过错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医疗损害的认定通常需要专业的鉴定,包括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和司法鉴定两类。只有鉴定认定医方存在医疗过错,患方才能获得赔偿。但由于医学本身的复杂性、医生诊疗水平存在差异等,对是否构成过度医疗的鉴定困难较大。在一些现实案例中,虽然患方会提供与医疗相关的检查单、账单、照片、录音录像等证据,但由于缺少鉴定结论,就不能证明存在过度医疗的行为。03有针对性地进行规制在很多实践案例中,存在将“告知不充分”误认为是过度医疗的情况。《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一十九条,《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第十三、十六条,均规定了医务人员有告知义务。因此,医生在实施医疗行为前,特别是在特殊检查、特殊治疗前,或者涉及较大数目的医疗支出时,应加强与患方的沟通,让患者和家属充分了解医疗行为的必要性。如果因为在实施医疗行为前沟通不充分,导致患者及其家属对医疗行为的必要性不了解,医方就侵犯了患者的知情同意权。患者医院的检查资料不被医方认可而重新进行检查,也经常被患者认为是过度医疗行为,而被投诉。因此,医院建设方面,应加强医疗信息建设的互联互通互认,从制度上预防过度医疗的发生,特别是重复医疗行为的发生。针对过度医疗纠纷发生率较高的临床科室和医疗机构,卫生监督部门应该加强经常性监督执法,在接到投诉或者举报后,应及时进行监督执法,纠正和处罚违法行为。同时,医疗机构应该加强对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并约束医务人员根据诊疗规范和患者实际情况实施医疗行为,避免过度医疗。喜欢就告诉我们您“在看”本文来源:健康报社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