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服务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落地,青岛健康服务能级跃 [复制链接]

1#

本文转自:青岛日报

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落地,青岛健康服务能级跃升

医院医院项目将立足山东、辐射华东,建设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医疗、科研与教学高端平台


  ■医院医院将打造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样板项目。


  ■医院胸外科主任医师李剑锋(左一)在青岛坐诊。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杨光


  医院医院项目


  建设规模:


  一期项目总占地面积约52.1亩,建筑面积8.2万平方米,床位张;二期项目总占地面积约34.9亩,建筑面积12.8万平方米,床位张。


  运营模式:


  医院医院“强强联合”,双方采取共同发挥核心桥梁和纽带作用、实现多方共赢的全新合作模式,实行总院长负责制和双主任制管理模式。建立专家常态化派驻扶持制度,医院定期选派人员至医院坐诊和手术,每年接收医院骨干赴京培训。目前,医院已向医院派驻名专家,涉及20个学科,日门诊量超过人次。


  平台打造:


  项目向青岛导入医院国家级医学中心和临床研究中心、3个院士学科团队和18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优势,医院在妇产、儿科方面的专科优势,建设“成规模、成体系、成品牌、成辐射力”的重点学科群和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医疗、科研与教学高端平台,集中力量开展疑难危重症诊断治疗技术攻关,开展前沿医学科技创新研究和成果转化。


  未来发展:


  未来,项目将打造一批在医疗技术、医学质量、临床研究及疾病防治等方面引领前沿的学科群,建设成为高水平的临床诊疗中心、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和高水准科研创新与转化平台,全面辐射带动区域内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打造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样板项目。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公布的第四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清单,开启了青岛积极构建就医新格局的崭新篇章。


  在这批名单中,医院医院项目入选,与济南市、医院共同成为山东省首次获批的3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之一。这标志着青岛市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迈出重要一步。


  接待门急诊量近万人次、出院人数近2万人次、完成手术近0例……这是今年7月份,开诊一年之际的医院医院交出的“成绩单”。目前,医院医疗及管理团队已经实现长期入驻医院开展坐诊、疑难病例讨论、科室专业调研等工作,把以往的专家定期来青变为长期在青工作,让市民不需要出市就能享受顶尖医疗专家的国家级优质医疗技术。


  未来,这里将建成立足山东、辐射华东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推动国家优质医疗资源向青岛下沉,更好地满足岛城市民就近享有高水平医疗服务的需求。


  推动实现“大病不出省”


  “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简单来说,就是从北京、上海、广州等顶级优质医疗资源比较富集的地区,选择若医院医院,异地建设分院或者分中心等分支机构,进一步提升当地的医疗水平。”对于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所承载的功能,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司副司长孙志诚表示。


  此前,围绕“大病不出省”的目标,全国已经有20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纳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范围,3批共50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落地实施,基本覆盖了医疗资源相对薄弱的省份。


  作为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创新举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在试点建设和有序扩围的过程中,坚持地方政府主建、医院主营,实现了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的突破、先进医疗技术的快速平移和跨省就医流向的初步改善。数据显示,年,首批8个试点省份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相关专科的跨省就医较年下降9.3%,就医秩序更趋合理,让更多的群众实现了不出本省甚至不出本市,就能享受国家顶级专家看诊。


  今年4月印发的《有序扩大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工作方案》提出,到年底,基本完成全国范围内的规划布局,力争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覆盖全国所有省份。山东省也被纳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范围。


  根据《有序扩大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工作方案》,到“十四五”末,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任务基本完成,建成一批高水平的临床诊疗中心、高层次的人才培养基地和高水准的科研创新与转化平台,培育一批品牌优势明显、跨区域提供高水平服务的医疗集团,医院为依托的“互联网+医疗健康”协作平台,形成一批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为核心的专科联盟。优质医疗资源相对薄弱地区的重点病种治疗水平与全国先进水平的差距显著缩小,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取得明显成效,全国范围内重点病种跨省、跨区域就医大幅减少。


  优化岛城医疗资源布局


  对青岛而言,争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国字号”医疗卫生机构,可以让市民在家门口享受到高水平优质医疗服务,全面提升疑难重症的诊疗水平,对于健康青岛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随着青岛进入特大城市行列,优质医疗资源布局与城市人口规模和城市发展能级不相称的问题更加突出,表现之一就是患者异地就医和大规模跨区域流动。据统计,青岛肿瘤(含血液病)外转率为30.6%(其中胸部肿瘤外转率为24.7%),脑血管疾病外转率为13%,呼吸系统疾病外转率为9.3%。


  这也反映了青岛医疗服务体系整体实力还相对薄弱,与包括济南市在内的副省级城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年11医院管理研究所发布的《医院排行榜》,青岛市进入国内前医院仅有青大附院1家,位居第53名。医院医院排名全国百强中青岛市仅有青大医院2家。进入国内前10名的临床学科只有青大附院的健康管理综合科,与先进城市相比差距较大。


  同时,医院资源区域配置仍不均衡。28医院中有15家集中在市南区、市北区,占全市的54%,每千人口床位数、执业(助理)医师数等医疗卫生资源是新建城区、郊区的3至5倍。以医院医院所在的城阳区为例,医院一期的建成,改变了城阳区医院的历史。这意味着,青岛迫切需要引入综合能力强、服务水平高的优质医疗资源,特别是需要在服务人口激增的新建城区引入优质高水平医疗服务机构。


  医院医院项目是青岛主动对标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要求、努力实现区域间医疗服务同质化、带动胶东区域医疗保健服务水平提升的重要载体。


  医院创建于年,作为中国人自行筹资创建医院,亚洲第一例异体同基因骨髓移植、中国第一支血源性乙肝疫苗、中国第一台体外震波碎石机诞生在这里,综合实力处于国家第一方阵。在多部门联合出台的《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试点工作方案》中,医院入列首批30家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医院之一。


  年5月,市卫生健康委、城阳区人民政府、医院三方签约共建医院医院合作项目,医院城阳院区整体委托医院管理运营,成立医院医院。一期项目总占地面积约52.1亩,建筑面积8.2万平方米,床位张;二期项目总占地面积约34.9亩,建筑面积12.8万平方米,床位张。


  年7月,医院医院一期挂牌试运营,不同于传统帮扶、托管等形式,医院医院是医院医院的“强强联合”,双方采取共同发挥核心桥梁和纽带作用、实现多方共赢的全新合作模式,实行总院长负责制和双主任制管理模式,双方在人员、学科、科研融合提升等领域有了实质性推进,取得了初步成效。


  项目向青岛导入医院国家级医学中心和临床研究中心、3个院士学科团队和18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医院在妇产、儿科方面的专科优势,依托城阳院区良好的运营管理和医疗服务能力,建设“成规模、成体系、成品牌、成辐射力”的重点学科群和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医疗、科研与教学高端平台,集中力量开展疑难危重症诊断治疗技术攻关,开展前沿医学科技创新研究和成果转化。


  更多高端医疗资源陆续落地


  “不用跑到北京,家门口就能看上原来‘一号难求’的专家,免去来回奔波的痛苦,也减轻了经济压力。”这是不少患者在医院医院的就诊感受。医院医院执行院长江倩是全国顶尖的血液病专家,是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医院血液科副主任。在医院,她就遇到了多位此前专程跑到北京就诊的山东地区血液病患者。


  如今,医院的医疗和管理团队来到青岛,进驻医院,医院的全面管理和医疗工作,正在着力打造血液疾病中心、肺癌诊疗中心、创伤救治中心、妇产儿科中心四大诊疗中心,集中力量开展疑难危重症诊断治疗技术攻关,开展前沿医学科技创新研究和成果转化,实现学科群全面发展。


  团队的进驻意味着专家团队工作模式的变革,带来了医疗资源能级的跃升。在这里,医院的专家团队从以往定期来青转为长期在青工作,不仅能更好地向周边群众提供优质医疗服务,还将从临床研究、医疗技术、医疗质量、护理管理等多方面共同推进,为岛城、胶东乃至更大范围的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让人民群众的就医体验不断提升。


  推动国家高端医疗资源向青岛下沉,青岛顶格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争创工作,成立由市政府主要负责人牵头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创建工作协调小组,高标准完成建设方案。


  在体制机制上,项目按照“三独立”原则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机制,所有权归青岛市,医院承担管理和运营责任,医院绩效考核;建立专家常态化派驻扶持制度,医院定期选派人员至医院进行坐诊和手术,每年接收医院骨干赴京培训。目前,医院已向医院派驻名专家,涉及20个学科,日门诊量超过人次。


  以争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为引领,近年来,青岛正在吸引更多高端医疗资源的落地。年底,医院医院开诊,在胶州探索建立“区域医疗中心”,诊疗范围将辐射整个山东半岛;在城阳,医院项目计划今年开工建设;在西海岸新区,清华大学附属医院建设已纳入我市“十四五”卫生健康发展规划……医院将让市民们看病无需再舍近求远,犹如守护岛城人民健康的“定海神针”。


  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青岛将继续牵头做好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工作,全力推进二期项目建设,满足群众就医需求,实现重点专科疑难重症患者外转率两年下降50%、5年下降80%。未来,项目将打造一批在医疗技术、医学质量、临床研究及疾病防治等方面引领前沿的学科群,建设成为高水平的临床诊疗中心、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和高水准科研创新与转化平台,全面辐射带动区域内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打造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样板项目。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