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服务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基因编辑数字健康与投资机遇专家共议后疫 [复制链接]

1#

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医疗健康产业在保民生、促发展方面的基础作用凸显,成为整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年8月13日下午,由北大光华管理学院、中关村人才协会、昌发展联合主办的“稳健发展把握未来:后疫情时代医疗大健康行业发展思享会”活动在北京达园宾馆正式举办,与会嘉宾(科学家、企业家及投资人)围绕后疫情时代医疗大健康产业发展变革的核心议题展开讨论。

活动过程中,源码资本合伙人*云刚就“从投资视角看技术创新在医疗健康产业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分享,他表示,医疗健康产业集中度低,这非常有利于创新;跨界交叉融合领域将产生创新机会,譬如“AI+Scinc”。

作为具有“学者+创业者”双重身份的代表,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魏文胜教授分享了“从基因编辑到环形RNA疫苗”创业之路背后的技术和产业发展逻辑。他科普到,基因编辑其实是在海量的序列信息中做两件事:定位和编辑。定位,就像导航系统,能够精准地找到我们要编辑的位置,这是最为关键的;编辑,是指我们对序列信息做调整和改变,二者结合起来就是基因编辑。

围绕其团队(魏文胜实验室)目前的核心研究领域“High-throughputfunctionalgnomics”等,魏文胜团队将相关成果进行了产业转化,分别就基因编辑工具、环状RNA疫苗展开布局,并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不过他也指出,即便目前技术领先,但这往往是有时效性的,若不能近期兑现,所谓的技术优势也是暂时、甚至是时过境迁的,需要有转化的紧迫感。

本次活动还设置了两场圆桌讨论:“资本如何赋能创新研究成果”与“数字科技引领医疗大健康产业发展”。在第一场讨论环节,与会嘉宾就医疗健康领域的投资机会、产业的跨界融合、伦理边界等议题展开探讨。大家纷纷表示,医疗健康是穿越周期的常青赛道,而疫情对医疗产业的繁荣发展也起到了推动作用。但在这一特殊领域,要信奉赛道的长期主义与“科技向善”的基本原则。

在第二场讨论环节,大家就数字医疗行业目前的痛点、未来的增长趋势、产业机会和大家的发力方向展开讨论。大家普遍认为,难以打通的数据孤岛是制约数字医疗行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产业链不同相关方必须相互联动、融合,优势互补才能实现良性发展,且要有中央*府的强力推动、自上而下才能突破现有难题。

以下为演讲和对话实录(经36氪编辑整理)

从投资视角看技术创新在医疗健康产业中的应用——*云刚源码资本合伙人

源码资本合伙人*云刚

源码资本成立于年春,已发展了近9年时间。源码擅长科技领域投资,参与了字节跳动、美团、贝壳、理想汽车等公司的早期投资,此后我们的投资领域逐步延伸到人工智能、机器人、智能制造、生命科学与绿色发展领域。源码资本目前管理着人民币和美元基金,管理规模折合约亿人民币,有近人团队。

我本人从事投资行业有13年,此前一直从事计算机、人工智能相关的研究和投资,最近几年在探索医疗健康行业投资,组建了源码的医疗健康投资团队。

今天我想谈的是“从投资视角看技术创新在医疗健康产业中的应用”。从资本市场大环境、医疗健康产业特点、中国本土医疗健康环境、知识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的关系,以及我们理解的跨界交叉融合趋势和数据智能驱动的研究和产业范式,与大家分享我们的持续思考和研究。

众所周知,今年以来受到地缘*治影响,国际局势纷繁复杂,资本市场发生巨大波动,给医疗健康行业也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整个行业处于相对的低谷中。从二级市场看,由于前期行业存在一定的泡沫,加上市场整体避险情绪,资金对于资产风险的回避,导致医疗健康板块处于下跌走势。

虽然如此,但人们也由此看到了一些医疗健康行业与其他产业的不同。首先,医疗研发对资金投入需求大,需要资本持续支持。这是因为医疗健康产业的研发,其底层是基础科研的突破,只有在基础学科领域的深度研究实现了突破,才能应用到医疗领域,实现真正的创新。因此需要有资金持续支持基础科研,支持底层研究。

其次,医疗健康产业集中度低,有利于创新。医疗健康领域是一个盘子非常大,很难产生垄断的产业。产业集中度低,头部公司差距并不是很大,不管大、小公司,对于整体生态的依赖性都很高。大公司可以靠品牌、渠道、临床能力以及并购等获得市场,而小公司可以通过创新、跨界融合去实现突破。

第三,跨界交叉融合领域将产生创新机会。纵观过去,伟大的公司在每个阶段都会有一些创新,从最开始的颠覆性技术、应用性技术,到产品创新、平台创新、市场营销创新,在不同的阶段,会有不同的创新模式。中国的公司特别擅长在已有颠覆性技术出来之后做应用型创新,在满足客户需求方面,中国的团队是非常有优势。在医疗健康这个行业,我们认为跨界的交叉融合和数据智能驱动研发和商业化是未来创新的大方向。从Scinc,到AI+Scinc,再到Businss,本身就是互相融合,互相促进的交叉学科。

回到中国市场的特点来看,我们认为,今天中国的生物医药行业“低垂的果实”已经摘完了,中国以及发达国家的科研速度都在变慢,需要新的研究范式,需要新的突破,才能把生物医药行业推到下一个阶段。而越是目前的不足的领域,则越是有创新的机遇。

第一、引领型科研突破。我们看到近期底层科技的研究方面有很多论坛出现,但还缺乏“诺奖级”等科研,原创性的科研是非常难的,但正是因为难,才能体现引领的价值。

第二、科研仪器和工具依赖进口。我们的科研仪器和工具大多依赖进口,万一出现“卡脖子”的情况,会导致科研无法进行。

第三、缺乏产业龙头。目前我国的经济体在医疗健康领域还比较缺乏产业龙头,虽然在有一些领域已经开始出现,但整体与海外巨头相比,体量还很小,数量也较少。缺乏产业龙头对于行业来说,其产业合作或者产业并购的活跃度都会受到影响。

第四、创业公司缺少好的公司治理。从管理实践、公司治理结构、股权分配、组织能力建设、战略能力建设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第五、为人才提供好的发展土壤。科学家创业需要加强在组织和人才方面的实力,让职业经理人加入参与公司治理,同时也要给人才提供发展机会和相匹配的回报。

最后,我们始终认为,唯有创新才能穿越周期。做原创的创新,并应用到商业领域,让更多人享受医疗创新带来的健康生活。

从基因编辑到环形RNA疫苗——魏文胜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魏文胜

我今天主要介绍基因编辑方面的内容。如果回到密码讲讲,我们生命所有的秘密都在底层的编码里,我们在生命科学领域对序列是非常痴迷,是需要追究底层逻辑的。基本从三个方面来看,第一步,我们希望能够读出来;第二步,我们希望能够操作它,这就涉及到合成。第三步,这是我们今天主要讲的,就是编辑。我经常介绍基因编辑,会介绍两个关键词,一个是“定位”,第二就是“动作”,相比于对第一个关键词,动作是相对容易的。

过一下我们自己实验室在基因编辑领域做的事情。我们做基因编辑由来已久,年就开始了,主动跳进这个火坑里了,在底层的技术做过非常多的尝试,大多都是不成功的尝试。比如这个例子告诉大家做基因编辑可以干什么,比如把基因点亮(imag)。我们实验室这么多年最多投入的方向“High-throughputfunctionalgnomics”,用CRISPR/Cas9技术来定位以后,第一件干的事情是什么?造成(双链断裂)。如果从另外的维度来讲,我们有很多所谓的模式生物学实验室,有的实验室是研究小鼠,有些是研究秀丽线虫的、有些是用果蝇,也有斑马鱼,为什么用这么小的(动物)来做研究呢?我们研究生命科学是干什么的?其实我们研究生命科学最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