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服务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从街道小厂起家,挤进了全球行业的前5强 [复制链接]

1#
01从街道小厂到全球乳业5强

伊利掌舵者潘刚又斩获一项管理大奖。

12月1日,被誉为中国企业管理领域最高奖项的第十一届“袁宝华企业管理金奖”评选结果揭晓,伊利集团董事长潘刚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董事长吴燕生、中国第一汽车集团董事长徐留平和山东*金集团董事长陈玉民一同获奖。

“袁宝华企业管理金奖”是由中国企业管理科学基金会于年设立的,是中国企业管理领域的极高奖项。张瑞敏、马蔚华等知名企业家都曾获得过该殊荣。

尽管低调的潘刚鲜少接受媒体采访,外界对其在伊利发展过程中的贡献知之甚少,但他的管理能力却一直被业界所公认。

在此之前,潘刚已经获得过“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达沃斯全球青年领袖、“中国百佳CEO榜单”榜首、“金骏马蓝筹上市公司卓越总裁奖”等荣誉。

此次获奖可谓实至名归。

年,22岁的潘刚从大学毕业后进入伊利。彼时的伊利还只是偏居一隅的小厂,潘刚从基层做起,凭借踏实肯干和卓越的领导才能,带领伊利一次又一次实现跨越式发展。

潘刚掌管的伊利,从一个街道小厂成长到中国第一、从中国第一到亚洲第一、从全球乳业二十强到全球乳业5强,伊利的发展也在改写着世界乳业的版图。

年,32岁的潘刚就任伊利总裁,当时伊利的营收只有27亿元,市值不足40亿。到如今,伊利的年营收直逼千亿,市值也超过亿元。

回过头看,伊利在一个个关键拐点乘势而上,都离不开潘刚的关键决策。

1

年,中国经济迈入以消费为导向的市场转型期,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举步维艰。作为伊利组织体系和战略管理项目组组长,潘刚构建了中国乳业第一个“事业部制”的组织模式,将极具发展潜力的液态奶确定为业务核心。

2

在液态奶事业部成立之前,伊利液态奶的收入只有万。潘刚建立“事业部制”之后,年,液态奶营收便达到5亿,翻了8倍。年,伊利业态奶营收达到46亿。伊利在“液态奶时代”乘风破浪,飞速发展。

3

年,国内各大区域性乳企进入发展瓶颈。时任伊利集团总裁潘刚在开启中国“液态奶市场”的同时,积极推动全国性品牌建设,以液态奶业务带动冷饮、奶粉等新品类的发展,逐渐形成了“横跨东西,纵贯南北”的产业布局,“伊利”由此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全国性品牌。

4

近年来,经济下行,逆全球化抬头,全球经济增长乏力。伊利在潘刚的带领下,过去10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超过20%。

……

年,面对疫情的严峻考验,伊利在潘刚的带领下又交出一份堪称完美的答卷。

如今,伊利千亿目标完成在即,全球乳业5强目标提前实现,也成为迄今为止唯一一家跻身全球乳业5强的中国乳企。

从街道小厂到全球乳业5强,潘刚在企业管理方面究竟有何过人之处?

02战略观:登高莫问鼎途中耳目新

对一家企业而言,要完成百米冲刺并不难,难的是如何在一场看不见终点的马拉松里,始终保持自己的节奏,不断实现自我超越,最终缔造一个个看似不可能的发展奇迹。

任何一家企业的成功都离不开战略的引领。制定战略也最见一个企业掌舵者的管理功力。

总的来看,潘刚在伊利的战略层面主要做到了3个关键引领。

第一是品质战略。

潘刚不仅把“伊利即品质”定为企业信条,而且将它放在高于企业愿景的位置。

“先做伊利人,后做伊利事;欲出好产品,先塑好人品。”在他看来,品质是伊利发展的根本所在。

伊利即品质的企业信条,让每一个伊利人都成为了品质创造者,也为中国乳业树立了标杆。

伊利从牧场选择、饲养环境到原奶运输和检测,设立8道质量关口,同时建立“全过程、全方位、全员”的三全质量管理体系,将质检做到极致。

整个生产环节:伊利做到了7个%:%规模化牧场奶源基地;%应用TMR全混合营养日粮技术;%全株青贮和紫花苜蓿的使用;%安装和使用精准饲喂系统;%配置奶牛卧床及开展舒适度项目;%机械化挤奶;%为农户提供嵌入式服务。

在检测环节,伊利有多项检验项目。伊利的“三条线”检测标准在行业内非常出名,即在国标基础上严格50%,制定企业标准线;在企业标准线基础上再提升20%,制定企业内控线。

第二是坚持“高目标引领”。

伊利人都知道这样一个美国人弗罗纶丝·查德威克的故事:年,弗罗纶丝·查德威克决定挑战穿越卡塔林纳海峡。然而,当她在大雾中游了15小时55分之后,人们把她拉上了船——这时离加州海岸只有半英里。因为迷茫的目标,动摇了她的信念。两个月后,大雾消散,她成功地游过同一个海峡,成为游过卡塔林纳海峡的第一位女性。

因为这次,她有了非常清晰的目标。

在潘刚看来,企业如果没有目标,就会像一只黑夜中找不到灯塔的航船,在茫茫大海中迷失了方向,甚至会触礁而毁;而有了正确的目标,这艘航船就会开足马力,乘风破浪,到达胜利的终点。

20年前,中国乳业还没有出现过一家全国性的企业,所有乳企主要都在经营当地市场。潘刚大胆布局全国,带领伊利突飞猛进。

年,潘刚提出到年要进入世界乳业20强。伊利内部都很少有人相信能实现。

但潘刚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没几年,这个目标真的实现了。

"登高莫问顶,途中耳目新。"是潘刚的座右铭。

一个目标实现了,就迅速制定一个更大的目标。从百亿营收到全球乳业5强……正是在潘刚这些高目标的引领下,伊利才没有止步不前,有了今天的成绩。

第三是专注健康产业,一心一意只做好这一件事。

太多企业实现一定规模后就开启了多元化扩张,但伊利始终坚持围绕乳业,专注健康食品行业做文章,横向进行品类扩张,纵向加深产业链上下游布局。

作为行业龙头,伊利从不只局限于自身的发展,面对困难时也没有把个体企业的短期利益摆在首位,而是努力去保障整个产业链的稳定运营,帮助产业链合作伙伴共渡难关。

新冠疫情期间,伊利推出了“内稳生产,外保民生”两大举措。

对于受冲击最大的上游牧场,伊利通过防疫指导、物资援助、疏通物流梗阻、开通融资渠道和提供技术支持等多种方式提高农牧民抗风险能力。与此同时,在金融方面,伊利还开通绿色融资渠道,全力支持牧场渡难关筑根基,在不到50天时间里,伊利就为上游牧场融资6.7亿元,预计全年的融资额度将突破50亿元。

事实上,这些年伊利在追求自身发展的同时,一直在积极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保障奶农的权益。

在产业链扶持方面,伊利探索了“四个联结”机制——技术联结、金融联结、产业联结、风险联结,有效解决了农牧民面临的实际困难。通过嵌入式服务、SOP管理、智能管控等途径,伊利带动了超过万养殖从业者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也正是这样的担当和魄力成就了伊利强大的抗风险能力。

对于伊利的发展方式,潘刚一直强调,“厚度优于速度、行业繁荣胜于个体辉煌、社会价值大于商业财富。”

03人才观:先做伊利人,后做伊利事

任何一家伟大的企业,都离不开精兵强将。伊利一路闯关跻身全球乳业5强的过程,也是人才为梯、开疆拓土的过程。

正如潘刚所言,人才发展是实现伊利愿景和“让世界共享健康”梦想的钥匙。

而人才管理的关键无非是:筛选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和激励人才。

在筛选人才方面,伊利一直坚持以德取才,以能用才,以需育才,以信留才,“德”始终排在第一位。

潘刚强调:“先做伊利人,后做伊利事。欲出好产品,先塑好人品。”

伊利选人的第一标准是人品。一个人无论能力多强,如果人品不好、品德不行,公司坚决不会要、不会留。只有诚信正直的员工,才能组成一家诚信正直的企业,被伊利视作生命线的品质战略才能顺利执行。

在潘刚看来,人才不仅是一种资源,也是一种资本,是企业发展的基础。潘刚对于人才的态度是“凝聚人、发展人、成就人”,追求员工与伊利的共同发展。

在培养人才方面,伊利多年来一直在推进战略人才规划项目,基于业务,对公司战略性人才进行识别和系统性梳理,重新审视并确定了伊利的人才观,明确了公司的人才策略,建立起一套完善的“选、育、留”全链条科学管理体系。

比如,伊利在各领域开展了多维度、差异化的新员工培养项目,帮助新人提升工作能力和专业技能。

去年,伊利集团还凭借“全产业链质量人才赋能项目”斩获了被誉为人才发展奥斯卡奖的“全球人才发展卓越实践奖”,成为国内率先获得该奖项的健康食品企业。

留住人才和激励人才的关键在于关爱员工并提供坚实的后盾。

这些年,伊利以“伊利集团爱心基金实施办法”和“春雨计划”发展出一整套员工关怀制度。

例如,为了解决员工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潘刚提出设立“春雨贷”,利用公司资源平台,对员工提供个人贷款,解决员工在购房、医疗、教育等方面的资金需求,尽最大可能为员工提供支持与帮助。截至目前,春雨贷已累计发放贷款万元,取得良好效果。

今年,在疫情冲击下,不少企业被迫裁员降薪,而伊利则坚持逆势涨薪。

“省什么钱都不能省员工的钱,今年我们要继续给员工涨薪。”潘刚说。要让每一个在风雨中拼搏的伊利人都感受到温暖、踏实,都对未来充满信心。让员工在没有后顾之忧的情况下,轻装上阵,凝心聚力,为疫后经济贡献更大力量。

正是潘刚这样对待员工如家人一般温暖的关爱人才理念,激发了员工的主人翁意识与奋斗精神,让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伊利的发展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

04创新观:不创新,无未来

“在伊利人眼里,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一种人是喝牛奶的,一种人是不喝牛奶的。伊利的目标就是要将这两种人变成一种人——喝牛奶的人。”

潘刚定下的这个目标,乍看之下有些“天方夜谭”,尤其是在历史上缺乏饮奶习惯的中国市场。

但伊利舒化的出现让这个看似遥不可及的目标逐渐落地。

年前后,很多消费者反映,喝奶后腹部不适、腹胀或腹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伊利在北京、西安和哈尔滨等地组织了一场超过人的尿伴糖大筛查,结果发现超过一半乳糖酶缺乏,因为难以消化牛奶中的乳糖导致腹泻等情况的出现。

于是,从年开始,伊利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投入研究,历时4年推出了伊利舒化无乳糖牛奶,采用了乳糖水解技术(LHT),无菌添加乳糖酶,分解牛奶中不易被身体分解的乳糖,从而消除了乳糖不耐受,彻底解决了乳糖不耐受人群的饮奶难题。

对乳糖不耐受的干预试验显示,名志愿者饮用舒化奶后,改善乳糖吸收不良的有效率为96.6%,乳糖不耐受症改善的有效率和显效率分别为96%和90.1%。

伊利舒化奶的出现,基本上解决了中国人乳糖不耐受的问题。每天,有超过万乳糖不耐受人群因此受益。这就是创新的力量。

潘刚一直强调:“不创新,无未来”。

在他看来,创新是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能。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和生力军,也是创新成果的使用者和受益者。

当然,潘刚指的是全面的创新,不仅包括产品和品类的创新,也包括品牌的创新、组织的创新、战略方向的创新和发展模式的创新等。

伊利的每一次关键跨越也都离不开创新的推动作用。

比如,年,伊利大规模引入现代化超高温灭菌液态奶生产线,这是品类的创新;年,伊利提出并采用了事业部制,这是组织的创新;年,伊利克服重重困难,最终成为8年北京奥运会的合作伙伴,提升了伊利的品牌价值和市场地位,这是品牌营销的创新;年,伊利与瓦赫宁根大学在荷兰合作成立了伊利欧洲创新中心,这是全球化创新……

目前,伊利已拥有“伊利”母品牌及20余个子品牌,其中安慕希、伊利纯牛奶年销售收入在亿元以上、金典、优酸乳年销售收入在亿元以上,有10个子品牌年销售收入在10亿元以上。伊利的高端产品占比高达49%,居业内前列。

除了稳健的乳制品基本盘之外,伊利非乳品业务增长同样不容小觑。伊利的植物蛋白饮料、功能饮料、乳矿饮品、咖啡、气泡水、矿泉水等业务都是强有力的增长点。上半年,伊利新品销售收入占比达到15.3%。

产品创新力的背后离不开研发的支撑。年以后,伊利研发投入远远甩开国内同行,年研发费用达到4.95亿,同比增长16%,远高于行业水平。持续推出新品、新包装,开拓新的口味和新的消费场景,大大延展了伊利产品的生命周期。

除此之外,伊利还在不断通过智能化与数字化创新带动产业升级。

从智慧牧场、智能工厂,再到销售终端的“浑天仪”地理大数据系统、“云商系统”和“大数据雷达平台”等数据网络,智能化改造将持续提升伊利的生产效率,降低运营成本,贡献企业的内生动力。

在潘刚的带领下,伊利始终保持“在路上”的创业心态,不断向更高的目标发起挑战。

10月15日,在伊利集团年领导力峰会上,潘刚定下新的目标:年挺进“全球乳业三强”;年实现“全球乳业第一”。

但潘刚依旧坚持“低调做人,高调做事”的原则。

但从市场调研,到项目签约,他似乎又“无处不在”。每天凌晨一两点钟,他还会根据一天的实地所见给高管们写工作邮件。

“伊利未来将坚持‘以人为核心’:做消费者的‘真爱粉丝’,将所有消费者都当作“VIP”;以人为本,凝聚人、发展人、成就人,做员工的‘坚强后盾’;集聚产业链力量,做合作伙伴的‘最佳拍档’,共建‘全球健康生态圈’。”潘刚说。

此条内容为信息推广

猜你还会看:

?南宁一业主参与业委会投票后被公司解雇?部门判赔偿,公司不服

?女子迟到1分钟登机遭拒,大闹候机厅

?瞒不住了!南宁这场“黑科技”云发布会太出圈了!

?女子在南宁街头和南湖公园拍不雅照!警方介入调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