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服务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医药股涨疯了说说我 [复制链接]

1#

虽然上证指数还是点以下晃悠,可一些医药(医疗)股今年却涨上了天:

爱尔眼科,上涨.42%;

恒瑞医药,上涨.06%;

我武生物,上涨.85%;

长春高新,上涨.62%.....

从美国和中国的股市看,医疗保健行业从来就是大牛股的集中营,过去10年,虽然上证指数还在点,可已经诞生了很多十倍医药股。医疗保健行业范围广、专业度高,个股挑选难度高,对于普通投资者,借道基金投资这个行业是比较明智的,但行业内细分领域太广,通过指数投资只能取得很一般的收益,挑选有特点的主动型基金是更好的选择,参考文章:从指数到基金,挖挖医药行业的金矿。基金的三季报发布了,这里对跟踪的中欧、中海和汇添富的三只主动医疗基金做下对比,看看其仓位、投资策略、盈利增速等有什么变化。一、收益对比看下今年以来的收益情况,包括中欧医疗健康混合A()、中海医疗保健主题股票()、汇添富创新医药混合()和广发中证全指医药卫生ETF()。

三只主动型基金,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收益最高的中欧医疗,超过了83%,其次是汇添富创新医药的74%,中海医疗也超过了57%。

代表医药整个行业的广发全指医药ETF,上涨了36%,虽然远落后这三只主动型基金,但也超过了沪深的31.28%。这些数字的背后,也体现了医药行业内的巨大分化,优质的创新药股、医疗服务股涨幅惊人,高增长高溢价,而传统的仿制药、中药股等还在原地打转儿。这些数字都是结果,更主要的是搞明白基金经理的投资思路,对比下二季度和三季度的股票仓位、权重股、盈利增速等变化,就更能清楚其特点。二、仓位和权重股1)中欧医疗,之前以高仓位、高权重股占比为主,从两个季度的变化,也体现了这种进攻风格。

从Q2到Q3,股票仓位一直保持在92%左右;Top10的权重股占比,虽然有所下降,也保持在70%以上;权重股变化非常小,调出片仔癀和华兰生物,调入欧普康视和凯莱英。

2)再看看汇添富创新医药,总体股票仓位略有下降,保持在83%左右。

从Q2到Q3,权重股占比有所下降,但也保持在50%以上;权重股变化非常小,调出片仔癀和健帆生物,调入药明康德和金域医学,基本上还是之前的风格,但进一步分散化以降低风险。

3)最后看看中海医疗保健,总体的股票仓位也保持在92%左右。

从Q2到Q3,权重股占比有所上升,保持在70%以上;权重股变化也比较大,调出科伦药业、鱼跃医疗、凯莱英和益丰药房,调入了药明康德、南微医学、凯利泰和康弘药业。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基金一直都配有非医疗股以降低波动性,权重股中的安车检测依然持有,另外南微医学是科创板的新股,说明基金经理还是很敢投的。根据仓位和权重股变化来看,这三个基金都延续了以往的风格,再看看基金经理们怎么说。三、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1)中欧医疗的葛兰女士,表明了继续高仓位、长期投资创新药产业链、消费类及医疗服务的龙头企业,紧握最核心的医疗资产不放松。2)汇添富创新医药的郑磊先生,也表明了围绕创新药、创新药服务和医疗服务等行业,但是仍坚持均衡、分散的策略,减少控制单一风险来源。这个策略也反映了基金的持仓变化,总仓位和权重股仓位都有所降低,从另一个角度看,相比其他两只基金,该基金的规模近40亿,这在公司挑选方面也会有所限制,采取更为分散的方式是个好办法。3)中海的易小金先生,表述的可投资范围则更为宽泛,包括了“医疗服务、连锁药店、创新药产业链、血制品、创新医疗器械等产业”。这种进一步的分散,虽然会牺牲一些收益,但也会降低风险和最大回撤。四、估值与投资再看看这些基金成分股的估值,毕竟,很多医药股都涨上天了,也要简单衡量下基金的估值水平。只根据三季末的Top10仓位,无法得到现在准确的估值,这里只是简单的计算:根据11月1收盘的PE-TTM(滚动市盈率),以及三季度末的仓位比例,计算出加权的PE-TTM之和,之后再除以总仓位占比,也就相当于认为权重股代表基金的大体市盈率。

可以看到,中欧的PE-TTM高达73.96,汇添富的PE-TTM也超过了69,中海也超过了56,都是相当高的。

中欧的高市盈率,主要还是来自权重股的高成长,简单核算下,其年第三季度累积净利润,同比年涨幅高达43.81%!

近74多倍的市盈率贵不贵,肯定要看40%多的增长速度能持续多久了,如果照这个速度,5年之后的盈利增长能达到5倍多,当然就不显的贵了,但你的投资时间要足够长,而且万一遇到增速下滑的情况,就会遭遇戴维斯双杀了。

三只基金,一个偏进攻,一个偏平衡,一个偏防守。在风险和收益面前,就看个人的偏好了。对于我来说,现在的高估值不适合自己,但又要保持一定的医疗行业配置,就把中欧换成了全指医药,也就是所有医药、医疗行业的整体指数,包括了一些冷门股,总体市盈率在40倍以下。如果这些核心医疗股再创新高,反正都是全指医药指数的成分股,也能喝点汤;如果这些股票涨不动了,轮换到其他的冷门医药股,说不定还能沾点便宜;万一权重股暴雷,也算是一种保护;当然了,如果泥沙俱下的话,这些核心医疗股基金倒也可能更抗跌。长期来看,我还是倾向于中欧这种集中度高的进攻风格,等以后估值降到合理的位置,也可以再切换回来。五、小结三只医疗基金,今年以来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而且各自延续了以往的风格。中欧医疗,聚焦最核心的医疗资产,长期的高仓位、高权重,咬定青山不放松,还是属于犀利的进攻风格。汇添富创新医药,也聚焦在核心医疗资产,但相对分散和平衡,近50亿的规模应该也有些限制。中海医疗,投资的医疗产业最广泛,还一直配置部分其他行业做缓冲,属于波动小一些的防守风格。再好的资产也有价格,在看到这些股票和基金表现抢眼的时候,也不要忘了去年疫苗造假、财务造假的至暗时刻,在高估值面前,还是要多注意一下风险。推荐阅读:

从指数到基金,挖挖医药行业的金矿

从指数到基金,挖挖医药行业的金矿(2)

从指数到基金,挖挖医药行业的金矿(3)

风险提示:此文只是本人的投资笔记,不构成任何的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