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服务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京东健康CEO金恩林专访断舍离,打掉 [复制链接]

1#

年上半年总收入达亿元,同比增长48.3%;净利润12.1亿。此外,年度活跃用户数超1.31亿。8月23日,京东健康股份有限公司(“京东健康”,.HK)发布年中期业绩公告。这是自1年9月6日金恩林出任京东健康CEO以来,交出的又一份成绩单。

这期间,京东健康先是通过“专家在线”、“秒问京医”、“夜间急诊”等业务为在线问诊服务升级,再是发布企业健康战略、上线药学门诊,将业务品类扩大到宠物健康。就在中报发布不久前,京东健康又首次展示了助推医疗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的“数智医疗”解决方案,医院不同应用场景的综合解决方案。

在走马上任近一年的时间里,金恩林对公司组织架构进行了调整,压缩了部分业务条线,要求成熟业务稳定基本盘的同时挖掘新的增长空间,并明确了创新业务的方向和打法。他的风格是有序——有序发展,有序创新,尽量避免在不确定的情势下产生泡沫。

△京东健康CEO金恩林

“断舍离”是他的关键词之一。大健康生态的业务想象力极广,究竟什么是这一阶段京东健康想要的,什么是不需要的?在医保付费预期尚远,商保产品不成熟、用户付费能力待提升的“买单方”缺失的困境下,线上医医院找到更多结合点?作为国内互联网医疗版块市值最高的企业,京东健康如何去掉“医药电商”的标签,夯实医疗服务能力,提高服务收入?

8月的一天,八点健闻与金恩林聊了聊,这也是他出任京东健康CEO近一年后,首次接受独家专访。

再难,也要啃下医疗服务这块硬骨头

金恩林觉得,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大环境背景下,更需注重业务基本盘的稳定增长,以及创新业务锚定目标后的扎实前进。

从此次中报看,京东健康商品收入占80%以上,服务收入不足15%。商品收入与其扎实的供应链布局相关,目前全国药品仓库和非药品仓库数量分别增至20个和超过个,京东大药房“自营冷链”能力覆盖全国个城市以上,此外DTP药房拓展至26个省级行政区。

尽管在线医疗服务业务的收入增长相对缓慢,但京东健康“以供应链为核心、以医疗服务为抓手”的“双轮驱动”战略始终坚定。

金恩林认为,目前京东健康的营收,主要来自于以线上零售为主的供应链业务,即“左轮驱动”,但正在、并且一定要逐步转向以在线医疗服务为主的服务业务,即“右轮驱动”。

近半年来,京东健康日均在线问诊量迅速增长到25万,并在诊后随访、真实世界研究、医保在线支付等医院与医生的模式与路径。

八点健闻:你觉得商品收入和服务收入的合理比重应该是多少?

金恩林:我始终认为,在医疗领域,医疗服务的专业能力是最核心的。所以我们希望由实物驱动转为服务驱动。目前,包括零售在内的供应链“左轮”确实贡献了主要的收入,但我们肯定要逐步转为以服务为主的“右轮”驱动收入的增长。

八点健闻:怎么才能实现“右轮驱动”?

金恩林:如果要轮子转得快,首先轮子自身质量得足够好,所以我们在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打造可信赖的、专业的服务产品。我们坚持建设专科中心,就是希望能够提供更多严肃医疗的服务,让在线医疗服务能切实解决问题、帮助用户降低发病率,提高健康水平。医疗服务是我们毫不犹豫要重投入的地方,但是它肯定周期很长,会需要好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八点健闻::在开拓医疗服务业务上,京东健康前期是通过专科中心来破局,未来会不会持续增加?

金恩林:我们做专科中心的初衷是希望能让专家们加入到在线医疗服务的生态里来,最终实现两个主要目的:第一,借助专家的影响力提高用户和患者对于在线医疗服务的认知,给用户提供真正优质可靠的在线医疗服务;第二,希望专家们在线上的专科建设和专科诊疗的过程中,能给我们一些指导,比如做糖尿病线上管理规范等,提高我们的专业化服务水平。经过一段时间实践,目前京东健康已经拥有27个专科中心,与非常多的专家形成良好的合作与互动,下一步除了拓展新的专科领域外,我们将深挖专科中心的运营价值,为用户和专家提供“双边价值”。

八点健闻:目前京东健康的线上问诊量如何?

金恩林:日均已经增长到25万了。我们内部对线上问诊订单的考核标准非常严格,每一个订单,都得是用户和患者本着看病来线上咨询发起的,而不是为了买药走一个过场来开处方的。一个真实完整的咨询服务,才算一个订单。

八点健闻:你们现在主要跟医疗机构连接,还是跟医生连接?

金恩林:两个都有。我们分医院开展合作。医生这边主要是帮他们做诊后管理、病患随访,提供RWD(真实世界数据)平台来做RWS(真实世界研究),也帮助医生在我们的平台上更高效地与用户互动、服务患者。医院做信息化、医院,也包括后勤供应链、随访系统等各种智慧医疗的产品。

以RWS为例,医院合作的一个抓手。我们和主流医疗服务体系的合作要提供增量价值,RWS就是这种有增量价值、医院和医生都真正需要的业务。医院提供系统工具,也可以和他们一起开展项目。

八点健闻:过去的半年,你觉得京东健康做的最具亮点的事是什么?

金恩林:上半年的亮点产品是5月上线的几个在线医疗服务的新产品,比如“秒问京医”、“专家在线”、“夜间急诊”等。以“秒问京医”为例,我们通过制定线上诊疗服务路径和规范,以及全职和合作医生的培训,为用户提供标准化的线上诊疗服务,无论是医生响应的速度还是服务的态度,都很好。另外像“专家在线”,过去一些专家可能得半天才有空上线回复,你问一句又要等半天,但我们这个服务产品里的专家是在线值班的,用户可以连续与专家保持对话。

八点健闻:是专家本人?还是他的助理或学生一直在线?

金恩林:就是他本人。

八点健闻:点健闻:是视频问诊吗?

金恩林:我们的市场调研显示,用户并不热衷于视频,电话是优选。我们发现大多数医生和患者都习惯打电话而不是视频交流。

八点健闻:如何收费?

金恩林:几十到一百多不等,根据专家的级别不同。我们会“买断”医生当日内的一个时间段,这样专家就能保证这段时间里,一直是本人在线上接诊。我的风格是要啃硬骨头,只有解决了最核心的问题才有出路,在边缘打转没有用。在线医疗服务的核心,是要用专业能力给用户一个好的体验,所以医生能及时在线回复就特别关键。

八点健闻:所以,医疗服务这块硬骨头你觉得能啃下来吗?

金恩林:医疗服务这个命题能不能彻底解决,现在很难说,但是从企业战略的角度看,需要去探索、不断积累实践经验。

八点健闻:京东健康3到5年能达到什么目标?

金恩林:第一,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我们要继续巩固在实物供应链上的渠道优势,进一步提升效率。这块不会放缓的,这是基本盘,也是公司开拓服务业务和其他新业务时,自身“底气”和“安全感”的来源。第二,在医疗服务领域里,扩大我们在线医疗服务的规模,包括用户规模和收入规模。

业务“断舍离”:去粗取精,打掉泡沫

京东健康的战略保持稳定,并不意味着CEO的管理风格也一成不变。

曾经的互联网红利期已过也并非绝对的坏事,尤其是对慢热的医疗行业而言。这是一段互联网医疗企业排除干扰、沉下心来夯实业务的时期。在发展策略的选择上,金恩林更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