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服务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四方面22项重点任务广东省深化医药卫 [复制链接]

1#

加强50医院建设,构建城市社区“15分钟”养老服务圈,年底医院业务支出比重达到42%……8月18日,《广东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工作任务》(以下简称为《工作任务》)在广东省政府网站公布,从巩固“顶天立地”医疗卫生大格局、深化“三医”联动改革、强化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推进医药卫生高质量发展等四个方面提出了22项医改重点工作任务。

任务中既有国家部署的“规定动作”,也有广东省的“自选动作”,同时结合工作实际,鼓励探索创新、先行先试、完善制度,并明确要求将医改任务完成情况作为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发挥医改考核“以考促改”作用。

推进5家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减少跨区域就医

就巩固“顶天立地”医疗卫生大格局,《工作任务》提出持续推进医疗高地建设、推进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医院医疗服务水平、推动县域医共体高质量发展、夯实基层医疗卫生“网底”、完善“一老一小”健康服务体系6项任务。

《工作任务》明确,持续推进五大国际医学中心及50医院建设,依托顶尖学科优势争取1-2家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落户广东省,同时优化全省区域医疗中心总体布局,推进5家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引导珠三角地区尤其是广州、深圳市优质医疗资源向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流动,减少跨区域就医。

深化广州、深圳、佛山等市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实行网格化布局和规范化管理。医院“组团式”医院长效机制,探索建立“组团式”帮扶与县域医共体有机融合机制。允许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基本药物制度补助等相关经费打包给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统筹管理和使用。

“一老一小”保障方面,构建城市社区“15分钟”养老服务圈,实施县(市、区)级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的医养结合工程;推进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全省“出生一件事”一站联办。

各地年内至少开展1次医疗服务调价评估

就深化“三医”联动改革,《工作任务》提出加大三明医改经验推广力度、开展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工作、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医院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加强综合监管6项任务。

(资料图)

为巩固完善药品耗材集中采购制度,《工作任务》明确力争年内国家和地方带量采购药品品种数合计超过个,加快实现“应采尽采”。完善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指标体系,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各地年内至少开展1次调价评估。加快受理审核新增医疗服务价格项目,促进医疗技术创新发展和临床应用。深化完善以按病种分值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深入实施全省统一的中医优势住院病种分值库。有条件的地区可探索将签约居民的门诊基金按人头支付给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或家庭医生(团队)。

《工作任务》提出,医院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建立体现岗位职责和知识价值的薪酬体系。医院支出结构,年底前力争人员支出占业务支出比重达到42%。科学界定、合理下放高级职称自主评审权限。

推进公立医疗机构设立疾控工作科室

就强化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工作任务》提出推进疾控体系建设、加强医防协同建设、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扎实推进健康广东行动4项任务。

具体包括推进省、市、县三级疾控机构组建工作,强化上级疾控部门对下级疾控部门的业务领导和工作协同。探索赋予公共卫生医师处方权,建立公共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和临床医生交叉培训机制。实施高水平疾控中心综合建设项目,强化市县疾控体系现代化建设。推进公立医疗机构设立公共卫生科等直接从事疾控工作的科室,探索设立医疗卫生机构专兼职疾控监督员。

全面落实村(居)民委员会设立公共卫生委员会。大力推进实施癌症、脑卒中、心血管病、慢阻肺等重大慢性病高危筛查干预项目。强化医防融合培训,探索开展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三高”共管试点。支持高等院校建设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

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科学精准落实《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和“九不准”要求。重点提高60岁以上老年人群新冠病毒疫苗全程接种率和加强免疫接种率;积极有序推进18岁以上人群加强免疫接种。

(资料图)

推动高血压、糖尿病等病种医疗费用跨省直接结算

就推进医药卫生高质量发展,《工作任务》医院高质量发展,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体系,强化药品供应保障能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强化各地政府投入责任落实,强化科技、人才和信息化支撑作用6项任务。

任务提出,医院体系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医院改革医院,实施高质量发展促进行动。完善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办法,推动高血压、糖尿病等门诊特定病种医疗费用跨省直接结算。优化省内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服务,住院费用直接结算率达到70%以上。深化职工医保普通门诊统筹和个人账户改革,加强长期护理服务体系建设。

持续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推进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工作。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促进上下级医疗机构用药衔接,允许医疗机构制剂在医联体内调剂使用。健全医保谈判药品“双通道”管理机制,健全粤港澳大湾区临床急需进口港澳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监管机制,分类推进医疗器械唯一标识实施工作。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方晴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陈忧子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张映武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