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服务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河南本土新增88,官方回应为何不能与病 [复制链接]

1#

0月3日0—24时,河南新增本土确诊病例8例(郑州市7例,其中4例为重点人群筛查发现、3例为隔离管控发现;平顶山市例,为无症状感染者转确诊病例)。

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8例(信阳市例、省外返豫人员例,均为重点人群筛查发现;郑州市4例,均为隔离管控发现;省外返豫人员2例,均为点对点闭环管理)。

新增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8例,无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7例无症状感染者解除医学观察(本土3例、境外输入4例)。

我国疫情发展趋势如何?

0月3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疾控局传防司司长、一级巡视员雷正龙介绍,近期,我国持续面临境外疫情输入和本土疫情传播扩散的双重风险,局部地区疫情出现反弹。

新疆疫情出现反复,但总体可控,内蒙古疫情形势明显好转、病例数显著下降,四川、甘肃、山西等地疫情逐步控制,宁夏、西藏疫情稳定向好,其他部分省份疫情多点散发。

当前,全国疫情形势严峻复杂,呈现“点多、面广、频发”的特点,发生局部聚集性疫情的风险依然存在,但总体可控。

奥密克戎变异株BF.7亚分支致病力和传播力有哪些变化?

0月3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中国疾控中心病毒学首席专家董小平介绍,病毒变异是非常常见的自然规律,体现的是病毒作为很小、结构很简单的微生物对外界压力的一种反应,这一点在新冠病毒的表现上更加充分。

新冠病毒虽然只出现两年多,但是有大量自然感染人群和更大量疫苗接种人群存在的情况下,它的变异速率明显加快。

研究发现,在年奥密克戎出现以来,病毒的变异速率是明显加快,这是一种自然现象。

所谓BF.7亚分支,它是BA.5.2..7的缩写,本质上是奥密克戎BA.5变异株的进化分支。

BF.7亚分支在9月份被检出以来,在许多国家已经逐渐成为常见,是占有一定比例的毒株。全球占比从9月下旬的3.5%左右增加到上一周的%。

BF.7亚分支和其他的奥密克戎进化分支和BA.2、BA.5刚刚出现的时候非常相似,都是呈现出比较强的传播能力,但BF.7是不是能够成为下一阶段全球的优势毒株,还要进行观察。

BF.7的进化分支在致病力方面没有明显改变,也就是致病力没有明显增强。

为什么要坚持“动态清零”而不能和病毒“共存”?

0月3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介绍,“动态清零”是基于“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抗疫理念,基于目前对病毒特性的认识。

“动态清零”的核心是要把疫情阻断,而不是消灭病毒,也不是不容许出现一例病例。

阻断疫情的核心就是要快速发现、快速扑灭,发现一起,扑灭一起。

简单来说,“动态清零”的核心是阻断疫情的持续性社区传播,防止疫情形成规模性流行或者规模性疫情反弹。

做到“动态清零”有两个关键,一是快速,快速发现、快速处置;二是精准,精准识别疫情、精准划定疫区范围、精准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精准进行密切接触者的判定和管理、精准进行临床救治,最终精准平衡好疫情防控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衡量疫情危害性大小有两个不同的视角。

国际上通用的公共卫生的视角是站在群体角度,使用死亡率、超额死亡率等指标来衡量,而不是以病死率、个体的视角来衡量。

奥密克戎变异株的病死率和以往的变异株和原始株相比确实是在下降,但传播速度快、传播更隐匿、免疫逃逸现象在逐渐增强,所以总发病率高,这意味着在人群当中会有大量感染。

较多的感染人数乘以个体病死率,死亡人数也会相对较多,群体死亡率会高于流感,且不低于原始株和其他变异株,可见其对人类的危害性总体上并未见明显下降。

超额死亡率,也就是这种疾病出现以后,影响的不仅仅是感染了这种疾病患者的重症和死亡,还可能导致医疗资源挤兑,影响其他正常医疗服务的需求,可能导致一些不必要的死亡的出现。

目前情况来看,新冠肺炎疫情无论是原始株、变异株,特别是奥密克戎变异株导致的超额死亡比较高,经研究在0万分之00以上。

我国人口总数大,老年人口比例高,同时还有大量基础病患者,是新冠肺炎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感染后重症和死亡的概率比一般人群高。

再加上前一段时间防控的效果,我国人群新冠病毒感染率总体较低,获得的自然免疫不强。

尽管通过免疫接种获取了一定的免疫力,但新变异株对这种免疫力的逃逸在加强。

如果放松不“动态清零”,势必会造成大量感染,可能导致老年人群、导致有基础病的人群大量重症乃至大量死亡。

奥密克戎变异株肯定不是新冠病毒的最后一个变异株,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在这种情况下坚持现有防控策略,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近三年防控证明是有效的、可行的、科学的,面对不确定性,就应该用确定性的策略、确定性的方针来对抗这种不确定性。

还要考虑长期危害。现在各国科学家非常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