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服务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嘉和美康研究报告电子病历龙头,品类持续拓 [复制链接]

1#
治白癜风昆明哪家医院好 http://hunan.ifeng.com/a/20170705/5797804_0.shtml

(报告出品方/作者:天风证券,缪欣君、陈涵泊)

1.电子病历龙头,掌握头部客户的产品化公司

1.1.电子病历龙头,稀缺的临床信息化标的

深耕引领临床信息化建设,医疗信息化纯度高。公司是国内最早从事医疗信息化软件研发与产业化的企业之一,长期深耕临床信息化领域,是国内该领域的领军企业之一。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和投入,公司目前已经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医疗信息化核心技术与产品体系,覆盖临床医疗、医院管理、医学科研、医患互动、医养结合、医疗支付优化等产业链环节,致力于向医疗相关机构提供综合信息化解决方案。公司业务主要可分为医疗信息化和医疗器械两大块,其中医疗信息化占比逐步提升,从年的约72.72%提升至年1-6月的97.41%。在行业政策推动以及产业布局先发优势下,公司营收增长迅速,医疗信息化业务规模逐年扩大,并主动收缩了原来的医疗器械业务。

电子病历龙头,医院客户众多。公司客户遍布除中国台湾地区外的全国所有省市自治区,医院客户1,余家,医院家,医院比例超过四分之一。医院中,有20家医院获得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五级及以上认证,37家医院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四级甲等及以上认证,8家医院获HIMSS6级及以上认证。根据FrostSullivan数据,公司在年中国电子病历市场中排名第一。根据中商情报网援引IDC数据,公司在中国电子病历市场中连续七年排名第一。

实控人持股占比高,一级市场的明星企业。公司前身是嘉美科仪,由夏军、王清、姬铮与任勇于年2月共同出资设立。截至年12月14日,董事长夏军,兼公司总经理,直接持有公司17.91%股权,并通过和美嘉和持有6.43%股权,为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嘉美科仪于年4月更名为嘉和美康(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完成股份制改造。公司在医疗信息化领域从电子病历出发,产品逐步扩展到数据中心平台、临床管理系统、互联网医疗等领域。一级投资者包括国寿成达、赛富璞鑫、中信并购基金、中金佳泰等。

1.2.数据闭环优势显著,产品化能力突出

产品线具备行业稀缺的数据闭环能力。公司是国内少数同时实现“数据生产”+“数据集中”+“数据利用”全产业链的临床系统信息服务商之一。公司电子病历产品从综合向专科迈进,年推出口腔电子病历,年推出产科电子病历。电子病历以外,年的集成平台、年的数据中心主版本、年的互联网医疗、年的大数据科研及AI质控产品等都丰富了公司的产品体系。公司沿着“信息化-数字化-智慧化”的行业发展路径,围绕“数据生成-数据治理-数据应用”的产品闭环,不断丰富产品,研发和打造具有临床深度、贴近专科流程的医疗信息化、大数据创新产品及服务,高效连接政府、医保中心、大型医疗机构、社区医疗机构、临床检验中心、影像诊断中心、药企、商业保险公司、互联网医疗平台及医患双方,提升整体医疗行业效率,改善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推动中国医疗卫生服务创新与变革。

嘉和美康是目前行业内少数能够同时完成医疗临床数据生产、数据集中、数据利用的公司之一,公司产品主要分为电子病历平台、医院数据中心、智慧医疗解决方案、互联网医疗产品4类。

(1)电子病历平台

电子病历产品主要应用于数据生产环节,是数据生产的基础,分为综合电子病历和专科电子病历。

(2)医院数据中心

医院数据中心产品线主要由集成平台、数据中心和数据应用三个板块构成,集成平台和数据中心是数据集中和数据治理的载体,医院数据中医院各个场景数据存储、调用、交互方面的效率治理和改善。

(3)智慧医疗解决方案

智慧医疗产品体系主要包括临床辅助决策支持系统(CDSS)、大数据科研分析平台、AI病历内涵质控系统、智能预问诊系统、智能分诊系统等板块,智慧医疗产品体系更偏重临床医疗数据的智慧化利用,以更好的指导临床业务高效高质的开展。

(4)互联网医疗产品

互联网医疗产医院系统、云病历系统,是集病历查阅、在线复诊、慢病续方、医保支付、药品配送和检查预约等服务于一体的互联网诊疗平台。

公司首先推出并完善综合电子病历、专科电子病历服务功能,属于临床信息化基础产品;其后在电子病历产品的基础上推出集成平台等进行数据集中和治理的信息系统,协助客户对真实世界数据加以收集、分析和利用;后续以集成平台和数据中心治理后的数据为基础,开发出智慧医疗产品,应用于辅助客户提高临床诊疗及质控水平、临床科研水平、增加医保控费功能、协助新药研发等方向,满足临床诊疗、科研服务、医保医改等全方面的社会需求。医院数据中心、智慧医疗产品业务、互联网医疗系统均系在电子病历的基础上对数据进行集中和利用,都是公司核心技术的主要产品体现方式。

1.3.成熟产品高毛利,扭亏后净利润加速增长

营业收入稳健增长,利润于19年扭亏为盈后加速增长。在产业布局先发优势的支撑下,以及近年来国家医疗信息化建设的政策推动下,公司营收快速增长,年至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34万元、.70万元、.70万元和.59万元。年至年,公司利润分别为-.78万元,.14万元,.54万元和.57万元。公司于年实现归母净利润扭亏为盈,而后加速增长,年实现净利润.57百万元。

自制软件业务高速增长,占比逐年提升。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主要由自制软件销售、软件开发与技术服务、外购软硬件销售、自制呼吸机和医疗器械贸易等多个方面构成。其中自制软件销售业务高速增长,占比提升至H1的59.5%,商业模式也在不断革新,由定制迈向产品化。

以三甲客户为主的客户结构,公司仍保持了高位的综合毛利率。公司坚持深耕于国内医疗信息化领域,依靠专业的临床信息化解决方案,逐步发展成为国内知名的医疗信息化专业服务企业,毛利率保持在较高水平。年至年1-6月公司综合毛利率分别为38.64%、54.65%、49.64%和49.86%,在医院的情况下,毛利率能够保持如此高水准,极大地体现了公司产品的优越性。

自制软件尤其是成熟的电子病历产品毛利率极高,其他产品均有较大提升空间。年至年1-6月公司医疗信息化业务毛利率分别为34.73%、54.77%、50.12%和49.86%,同期公司自制软件销售的毛利率分别达到65.96%、75.55%、59.66%和55.86%。在自制软件销售业务中,又以电子病历发展最为成熟,单项毛利率最高。经过多年研发和迭代,公司已开发出一系列标准化医疗软件产品,拥有相应的软件著作权,该类产品能够直接向客户交付或者在标准化医疗软件的基础上经过一定开发后向客户交付,业务实施所需的成本较低,主要为技术服务人员安装导致的人工成本和差旅费用等,因此毛利率保持在较高水平。若能充分发挥电子病历龙头的优势,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且打开未来公司数据中心等其他产品的销售市场及毛利率,公司的毛利率将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研发投入保持在较高水平,规模效应显现后盈利有望提升。由于公司处在高速发展阶段,销售费用与管理费用不断增长,但营业收入增长快速,相关比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公司为保持领先的技术优势,研发投入不断扩大。由于公司规模效应尚未出现,研发资金投入规模较大,现阶段整体盈利能力较弱。研发投入方面,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年至年1-6月,公司研发费用分别为.39万元、.05万元、.87万元和.64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25.13%、16.05%、17.35%和30.42%,保持在较高水平,公司研发投入规模效应显现后盈利有望提升。

经营性现金流短期略微承压,未来公司有望改善。年至年1-6月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负,分别为-12,.22万元、-16,.31万元、-6,.88万元和-10,.68万元,与净利润差异较大,这主要是由于研发投入加大及公司客户结构问题导致的资金错配,使得经营性现金流承压,未来公司有望改善。(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2.电子病历核心卡位,赛道景气度和延展性强

2.1.电子病历行业空间巨大,引领行业由HIS阶段向CIS阶段过渡

中国医疗信息化市场规模快速增长,逐渐由HIS阶段向CIS阶段过渡。医疗信息化建设目前主要分为三个阶段:HIS阶段、CIS阶段、GMIS阶段。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IS)阶段主要以门诊挂号、住院登记、住院收费、设备管理为主;临床医疗管理系统(CIS)阶段以病患为中心,以电子病历为系统核心,以提高医疗质量和工作效率为目的;区域公共医疗关系信息系统(GMIS)阶段以信息互联互通为最终目标,实现区域医疗资源共享。目前我国处于HIS阶段向CIS阶段的过度阶段,CIS系统水平较低。根据FrostSullivan《中国医疗信息化市场研究报告》,从年至年,中国医疗信息化市场规模从67.5亿元人民币增长至.0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为21.1%,预计年到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26.7%,会增长至.3亿元。

电子病历是当前中国医疗信息化发展的基础。电子病历系统在消除院内信息孤岛、加强病历质控、临床路径管理、医疗质量控制、诊疗安全、移动医疗等方面具有重大的作用,是医疗服务效率、医疗服务质量、医疗安全的基础;同时,基于互联网的电子病历为远程病患信息传输和共享、远程医疗奠定了重要基础。

国内电子病历提升空间显著。年10月,卫健委印发《医院高质量发展促进行动(-年)》,提出到年,全国二级和医院电子病历水平平均级别分别达到3级和4级。我国电子病历等级评审最高为8级,目前电子病历建设水平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国内起步晚,发展快,电子病历发展前景广阔。

2.2.电子病历政策目前主导了国内以评促建,赛道景气度有保障

政策是促进医疗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动力,医疗卫生事业关乎国计民生,政策积极引导和市场化自主变革双轮驱动行业信息化进程。中国电子病历市场发展主要是由国家政策主导并推进的,中国近几年发布相关电子病历政策规划明晰,重视倡导普及电子病历,把健康中国作为国家战略方针。

年我医院管理和电子病历为重点,医院信息化建设,此后我国开始重点进行电子病历建设。年逐步开展电子病历试点工作,-医院要进一步加强以医院信息化建设工作,实现临床路径管理与电子病历系统相衔接。年至年宽泛的鼓励支持普及电子病历,争取实现电子病历的连续记录,医院间的信息共享,要求到年基本实现城乡居民拥有规范化的电子健康档。

至年间,《电子病历应用管理规范(试行)》、《关于进一步推进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通知》先后发布,明确规范了电子病历的基本要求以及电子病历的收集、鉴定、归档、保管等全生命周期的环节,为互联网新时期电子病历的建立提供标准。

年12月,卫健委发布的《关于印发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管理办法(试行)及评价标准(试行)的通知》推出电子病历新政,对于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的具体评价管理方法直接扩大了中国电子病历的市场,根据该评价标准,中国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划分为9个等级,每一等级的标准包括电子病历局部系统和对医疗机构整体系统的要求。其规定到医院的电子病历系统要达到分级评价4级以上,医院要达到3级以上。电子病历建设加速,但因疫情未完全达标。年前国内整体电子病历等级为1.3级。年10月,国家卫健委印发《医院高质量发展促进行动(-年)》,提出到年,全国二级和医院电子病历水平平均级别分别达到3级和4级。这将全面推动电子病历系统的行业的普及和存量升级工作,加速行业发展,扩大中国电子病历的市场。

2.3.“三位一体”政策、DRG/DIP医保支付都需要电子病历升级和延伸

2.3.1.建设“三位一体”医院涵盖了对电子病历的要求

年10月14日,国家卫健委、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医院高质量发展促进行动(-年)》,提出重点建设“三位一体”医院。医院基本建设的优先领域,建设电子病历、智慧服务、智慧管理“三位一体”的医院信息系统,完善医院分级评估顶层设计;提高医疗服务的智慧化、个性化水平,医院信息化建设标准化、规范化水平,落实国家和行业信息化标准。

①到年,全国二级和医院电子病历应用水平平均级别分别达到3级和4级,智慧服务平均级别力争达到2级和3级,智慧管理平均级别力争达到1级和2级,能够支撑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医疗服务新模式。②到年,建成一批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的医院,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服务模式形成,医疗服务区域均衡性进一步增强。建立医疗、服务、管理“三位一体”的医院系统,以“电子病历”为核心,进一步夯实智慧医疗的信息化基础。大力推动互医院发展。

2.3.2.DRG/DIP医保支付改革推进电子病历升级

DRG/DIP付费会推进医疗信息化建设,反之,付费模式的改革也需要医疗信息化的基础建设,对电子病历提出了更高要求。年11月,国家医保局发布《DRG、DIP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分期分批加快推进,从到年,全面完成DRG/DIP付费方式改革任务,推动医保高质量发展,到年底,全国所有统筹地区全部开展DRG/DIP付费方式改革工作,到年底,DRG/DIP支付方式覆盖所有符合条件的开展住院服务的医疗机构,基本实现病种、医保基金全覆盖。

2.4.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学中心建设对电子病历等产品提出了更高要求

年开始,卫健委印发了《“十三五”国家医学中心及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设置规划》(国卫医发〔〕3号),启动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规划设置工作,医院设置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打造医学高地,提升整体和区域医疗服务能力,减少患者跨区域就医,助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指出,“十四五”期间将继续加强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

医疗信息化的核心,是基于电子病历的医疗信息系统架构。在建设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学中心的过程中,电子病医院业务系统中的核心作用,对国家和区域医疗资源及信息的整合和联动至关重要,这就导致对电子病历等产品的要求进一步提高。

3.从综合到专科、从电子病历到数据中心,标准化产品线加速延伸

3.1.电子病历标准化及品牌优势助力市场下沉,从综合向专科延展

电子病历标准化加速,具有品牌力的产品型厂商具有先机。年2月,国家卫健委发布《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号建议答复》,提出国家卫健委高度重视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服务,正在研究建立全国统一的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药品器械、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保等信息标准体系,并逐步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统一的电子病历标准将使得电子病历系统在整个医疗信息化系统中更加解耦,产品力和品牌力将成为市场竞争的关键。嘉和美康在电子病历领域的长期耕耘,医院等相关用户稳定的使用习惯,参与定义了行业的技术标准,在市场上良好的品牌形象已经深入人心。

嘉和通过标准医院开发经验,有望在医联体医共体建设周期中斩获下沉市场。医院市场青睐度高,医院通常属于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其医疗IT投入资金绝大部分为自筹,对产品和服务要求高,因此医院会更加谨慎于供应商的选择,嘉和具有众多医院客户,显示了其在产品力的较大优势。城市医联体+县域医共体的相关建设加强了医院与医院的联系紧密度,便于嘉和美康将产品向医院市场扩展。年5月22日与5月28日,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局相继发布了医联体相关的《关于开展城市医疗联合体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医共体相关的《关于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通知》,明确指出,到年底,个试点城市全面启动城市医联体网格化布局与管理,每个试点城市至少建成一个有明显成效的医联体,到年底,在个县初步建成新型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形成医共体。公司在广州、重庆、西安、武汉、南京、天津、沈阳、乌鲁木齐等城市分别设置了分公司,整合直销、分销渠道,加速渠道建设获取下沉市场。

公司加速电子病历由综合向专科演进,进一步开拓电子病历产品。专科电子病历的开发和需求增长给公司带来业务发展契机,此类电子病历系统需要进行专门的产品定义、开发和维护,以适用场景的特殊性。随着医疗信息化不断深入,注重普适性临床业务管理的综合电子病历逐步已无法满足特定科室的管理需求,专科电子病历需求会日益凸显。公司专科电子病历架构已经覆盖口腔、产科、手术麻醉、重症监护等部门,且仍在不断拓展,借此契机有望进一步提升电子病历市场份额。根据FrostSullivan数据,专科电子病历占比逐步提高,年市场规模占比将从年的20.8%提升到年36.0%。

3.2.以电子病历为基础延伸发展数据中心产品,医院标配

公司积极发展数据中心产品,协同电子病历,提升数据可用性并显著降低数据迁移成本。公司利用Hadoop大数据技术勾连数据中心与电子病历的信息资源,有利于数据中心的外扩和研发。公司基于Hadoop大数据技术,将全院信息资源集合,构建医疗数据中心。由于数据中心以患者诊疗信息数据为基础,将数据进行结构化储存,公司凭借在电子病历领域的高覆盖度,可以更好地将数据中心与电子病历平台结合,更有效地对数据进行结构化储存。更低的数据迁移成本保证了公司在数据中心等新产品市场的抢占优势。电子病历覆盖各部门、所有患者的信息数据,且与全院信息系统和数据中心关联。医疗机构对于产品的依赖度很高,更换产品通常需要付出较高的数据迁移成本与新系统建设成本,厂商与客户容易形成长期稳定合作关系。因此,更低的数据迁移成本为现有客户带来的路径依赖,使公司拥有新产品市场的抢占先机和先发优势。

医疗数据中心是医疗信息化市场新的增长点。大数据技术在医疗领域的运用将给医疗信息化市场带来新的增量。医院内的管理、临床等信息数据进行统一收集存储,并完整、及时的提供给使用者,实现院内的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医院HIS系统的压力,提高医疗数据整合利用能力。此外在数据收集及传输方面数据中心也体现出了更好的稳定性和专业性。年至年上半年,医院数据中心收入为.74万元、.25万元、1.2亿元、.63万元。公司的数据中心产品已经取得了较为广泛的市场认同,医院客户自身对于医疗数据收集及利用的诉求增加以及国家关于互联互通鼓励政策和推动力度持续增强,数据中心产品有望成为公司新的收入和利润主要来源。

以数据为核心,以电子病历和数据中心为支撑,持续打造智慧医疗和互联网医疗解决方案。公司智慧医疗和互联网医疗解决方案均属于“云大物智移”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临床医疗实践中的创新运用。智慧医疗产品体系以AI技术为核心驱动,以院内真实诊疗数据为基础,形成临床辅助决策支持系统(CDSS)、大数据科研分析平台、AI病历内涵质控系统、智能预问诊系统、智能分诊系统等产品。医院为主导,打通互联网应用和院内业务系统的数据壁垒,快速实现“互联网+”转型。年至上半年,这两项产品合计营收.69万元、.47万元、.48万元。公司在智慧医疗领域内及早布局,所积累的众多核心技术以及对临床的深度理解使得产品形态完善速度更快,随着智慧医疗领域内产品形态和商业模式逐步成熟,智慧医疗产品有望给公司带来新一轮高增长。(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4.盈利预测

年受到疫情影响,部分地区交付略有延迟,预计年医疗信息化收入同比增长25%,考虑到公司在手订单丰富且加速数据中心等业务推广,预计-2年医疗信息化业务有望加速,实现41.7%、45.1%的同比增速。公司主动收缩医疗器械业务,聚焦于医疗信息化业务,预计-2年医疗器械业务较大幅度下滑。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