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服务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互联网医院让患者感到便利适老化设计仍待加 [复制链接]

1#

来源:第一财经

02:06


  作者:钱童心


  [数据显示,中国数字医疗服务市场预计将从年的亿元增长至年的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37%。]


  新冠医院的需求。由于封控等因素限制,一些症状较轻的患者或者是有配药需求的患者,越来越多医院。


  5月10日晚间,第一财经记者从医院了解到,该院信息中心的技术人员正在加班加点,等待第二天上线“医院2.0版”。


  医院转型的“投名状”


  “两年前的武汉医院1.0版,此次上海疫情推动了医院2.0版。”医院信息中心主任黄虹表示,“医院医院1.0医院的围墙,2.0医院和医院的壁垒,实现数据共享。”


  黄虹认为,互联网医疗将成为医院从传统单纯医疗机构向“医疗+健康大生态”转型的一个“投名状”。


  据介绍,医院即将上线的医院2.0版与此前版本相比较,最大的不同是接入了卫健委的健康档案,这样医院的医生在网上给患者看病时,可以调取患者在其他医院的就诊记录;如果患者以前在医院就诊过,那么再到其他医院的医院就诊时,也可以调取患者在医院的就诊资料。


  第一财经从多名参与医院诊疗的医生方面了解到,目前医院初诊的效率很低,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患者要把过去的病史资料都拍成照片,一张张地上传网络,医生才能对其病情有个初步的了解,这个沟通的过程比较耗时。


  “如果医院可以绑定一个统一的系统平台,那么医生就可以直接调取患者资料,而不用患者再一张张图片上传了。”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张毅表示。


  研究机构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显示,中国数字医疗服务市场预计将从年的亿元增长至年的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37%。中国数字医疗服务市场的主要参与者提供线上预约、数字诊疗、电子处方、公共医保结算、配药及疾病管理服务。


  医患都有“苦衷”


  医院的主力消费群体仍然是老年人,他们当中大医院排队挂号,医院离他们还比较遥远。张毅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疫情期间,他接诊的近一半的患者,都是家人帮助老年人进行线上问诊的。


  目前一些医院的医院虽然与第三方企业合作,在入口、展示页面等方面作出了不少人性化的改进,不过,没有
  医院5月10日发布的关于医院的问答中写道:“一个
  一位88岁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家属告诉记者:“之前试图给老父亲申请过
  一些年轻人也认为,互联网问诊对于初诊患者来说帮助不大。封控区的居民小刘表示,她最近感觉有些胸闷,就在医院预约了医生问诊,但由于她过去并没有因胸闷就医过,医生只能通过自己的描述来判断可能是哪些原因导致的胸闷,医院做检查。


  对此,张毅表示:“医院,那么有些必要的检查开展不了,比如抽血就做不了,所以我们并不建议初诊患者到医院来就医。作为医生,因为看不到病人,所以也不好判断病情。”


  一位本月早些时候参加了医院义诊的专家表示:“有人说线上看病就是‘躺在自己家里的床上,享受贵宾服务’,其实不是这样的,线上看病是非常耗时的事情,我看一个病人大概要半小时到45分钟,比面对面看病的时间要长很多,有时病人还不高兴,医生也很辛苦。”


  此外,随着互联网医疗范围进一步拓展,医院管理和医护的“数字焦虑”也日益升高。对此,黄虹坦言:“有期待就有困惑。互联网医疗诊疗范围的政策约束也会反复被讨论和重修,如何掌握互联网医疗这个工具,对医护、患者、管理部门都是很大的挑战。”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