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服务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多地发布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实施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如何治好 https://m.39.net/pf/a_4687762.html

日前,多地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的部署要求,全面推进当地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推动当地中医药高质量发展,陆续发布了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实施方案。

广东

打造“五大高地”,推动广东中医药走在全国前列

(一)打造医疗高地,中医药健康服务走在全国前列。

1、完善中医医疗服务体系。推进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医院、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医院等标志性重点项目建设。积极医院高质量发展试点任务,牵引医院高质量发展。加医院建设短板,实现县级中医医疗机构全覆盖。

2、提升全生命周期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完善“治未病”服务网络,医院设置治未病科(中心)加强医疗机构膏丹丸散等传统中药剂型服务,培育区域性医疗机构中药制剂中心、煎煮配送中心等服务平台。打造中医药健康服务品牌,推动社会办中医机构连锁集团化、规范化发展。

3.完善中西医协同模式。

(二)打造产业高地,中医药产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1.优化产业发展格局。围绕全省“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结合不同区域产业基础、资源禀赋,打造特色鲜明、优势互补、协同联动的中医药产业发展格局。

2.打造新时代南药金字招牌。大力发展道地品种,在擦亮“岭南八味”品牌的基础上,遴选推广“岭南新八味”。全面开展广东省中药材标准、中药饮片炮制规范、中药配方颗粒标准的制修订。研究建立中药材质量追溯信息化平台,构建从种子种苗、种植养殖、流通加工到最终使用的全过程质量追溯体系。

3.壮大产业集群。促进中医药二三产业特色发展。推动中药配方颗粒和中药饮片的标准化建设,推动中药制造技术革新、产业升级。

(三)打造创新高地,中医药融合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1.加强重大科研基础平台建设。

2.加速产学研融合发展。

3.加快推动智慧中医医疗建设。加强省级中医药数据中心建设,推动各级中医医疗机构规范接入省或市全民健康信息平台。鼓励各地研发和应用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名老中医传承信息系统、中医智能辅助诊疗系统,利用5G、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开展智慧医疗、智慧服务、智慧管理医院建设。医院、县域中医医共体开展远程医疗服务,推动预约诊疗和“一站式”结算服务,促进优质中医药资源普惠、便捷、共享。鼓励中医医疗机构建设智能化调剂系统。支持中药饮片企业、大健康服务企业与医疗机构共建“智慧中药房”,支持建设“区域中心智慧中药房”。

(四)打造人才高地,中医药人才培养走在全国前列。

1.打造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加强中药材种植、中药炮制、中药健康服务等中药全产业链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促进中药特色技术的传承发展。

2.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持续推进中医专业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招生培养工作。实施中医师承薪火工程,开展名省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工作,培养名基层中医药骨干人才。

3.推进中医药院校教育改革。

(五)打造国际化高地,中医药开放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1.深化粤港澳融合发展。开展港澳台和境外高层次中医药人才高级职称认定,允许符合条件的港澳中医药人才在拟执业地参加职称考试和评审。

2.促进中医药海外发展。充分发挥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国家级中医药产品海外注册公共服务平台”“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作用,推动中医药产品的海外注册及上市。

3.推动中医药文化海外传播。

健全“四个机制”,增强中医药发展活力动力

(一)健全管理体制机制。

1.深化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健全中医药工作跨部门协调机制,强化中医药主管部门对中医药事业和产业发展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和指导职能,推动中医和中药、事业和产业协调发展。

(二)健全医保政策机制。

1.完善中医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鼓励中医药技术创新,加快中医药新技术、新项目的审批立项和定价。中医服务价格与“三医联动”改革紧密衔接,引导中医医疗机构的特色定位和内涵发展。

2.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构建体现中医医疗特色优势、以健康绩效和诊疗质量为核心的医保支付方式。开展中医紧密型医联体医保支付方式综合改革省级试点,降低基层中医医疗机构的医保起付标准。将经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按规定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湖南

(一)深化“四项改革”

1.深化中医药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加强党对中医药工作的领导,将中医药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绩效考核内容,增强推进中医药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建立健全省市县中医药工作协调机制,强化中医和中药、事业和产业的统筹协调。

2.深化中医药医保和服务价格管理改革。出台医疗保障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具体措施。将医保总额指标预算向中医医疗机构适当倾斜,适当提高中医药治疗的医保报销比例,将符合规定的中医药服务项目依程序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开展医保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特色试点。

3.深化中药管理创新改革。研究制定医疗机构中药饮片炮制使用、中药制剂管理和中药新药开发等符合中医药发展规律的中药管理政策。支持医疗机构依法开展中药饮片加工炮制。优化和规范医疗机构开展应用传统方法制备中药制剂的备案管理,医院或中药企业成立中药制剂委托配制中心,完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在医联体、医共体等范围内的调剂使用政策。

4.深化中医药评价体系改革。探索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中医药机构、人才、科技、服务和产品的标准体系和评价体系。

(二)实施“五大工程”

1.实施中医药服务提质工程。不断完善融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于一体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实现县办二级甲等中医医疗机构全覆盖,35%的县级中医医院水平。推进医疗机构建设中医治未病中心和中医康复中心。

2.实施中医药神农人才工程。进一步深化医教协同,发挥高校在中医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作用。

3.实施中医药科技创新工程。建设产学研用一体化推进的中医药科技创新体系,完善中医药企业、医疗机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一体化协同创新模式。

4.实施中医药产业振兴工程。在省级政府投资基金中重点支持中医药产业发展。

5.实施中医药文化弘扬工程。

(三)开展“四项行动”

1.开展中医药服务基层惠民行动。开展“中医馆进基层”项目。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馆全覆盖并联通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使基层群众看中医更方便、更有效、更便宜。开展“适宜技术进基层”项目。

2.开展医疗服务中西协同行动。重构中西医结合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一所高水医院和若医院。医院、医院中西医结合临床科室建设,建立一批中西医结合专科医联体,打造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旗舰”科室、“旗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3.开展中医药海外传播行动。实施中医药国际合作专项,不断拓展中医药文化海外传播渠道,组织实施系列中医药“组团式”海外传播项目。

4.开展中医药质量保障行动。规范中医药服务行为,构建权责明确、透明高效的综合监管机制,切实加强中医药机构、人员、技术和质量等中医药服务全要素、全流程的监管,促进中医医疗机构、提供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的企业(非医疗)规范发展。保障临床中药用药安全,鼓励建立从田间地头到中成药使用的全程追溯体系,加强中药材、中药饮片、特色制剂、配方颗粒、中成药等中药质量的全链条监管,实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研究提高本省中药材标准、中药饮片标准。

上海

(一)促进中西医协同

1.健全中西医协同发展机制。落实公立医疗机构中医学科建设全覆盖考核制度,将中医药学科建设和人才发展纳入医疗机构整体规划列入考核评价工作体系。

2.实施中西医协同高质量发展工程

(1)医院建设。

(2)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协同攻关。

(3)中医西医汇聚创新。

(二)推进中医药国际化、标准化

1.创新标准化引领高质量发展有效机制

建立中医药标准运用及采信制度,将中医药标准全面运用于公立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学科人才评价、中药材及制剂全过程溯源体系、医疗保险制度等中医药关键领域,形成系列制度规范,并为各类评价提供依据。建立中医药标准化融入“数字化转型”的有效机制,在“上海标准”评价体系中设立中医药与大健康专门领域,率先建立中医药健康服务数据治理体系和智能化发展的基本技术框架及制度规范。

2.实施中医药标准国际化建设工程

(1)中医药国际标准化研究。建立中医药大数据推动医教研产融合发展的技术路径和规范,推进中医药服务、治理全面数字化转型。

(2)中医药服务贸易平台建设。聚焦中医诊疗及保健领域的优势及特长,打造品牌化、标准化中医药服务产品。

(三)推进中医药科技创新

1.完善中医药科技创新支持政策

2.创新中医药科技组织和成果评价机制

3.实施中医药科技创新工程

(1)中医药创新平台建设。

(2)中医药特色技术转化中心建设。

(四)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

1.医院“姓中”的评价机制2.创新中医医联体要素流动机制建立医联体管理运营评价体系,建立健全体系内服务要素梯度传递和双向流动新机制,完善医联体内部要素同质化认证机制,带动提高医联体中医药基本医疗服务同质化发展水平。建设以流派特色为核心的专科专病联合体,推进中医药流派融入社区健康服务,建立社区中医特色流派专病专科品牌遴选和评优制度。强化区域规划与医联体布局联动,探索医联体、流派传承与特色园区融合发展新机制。3.实施高质量中医药服务体系发展工程(1)医院建设。分层谋划建设医院,强化临床服务与科学研究双向联动、协同发展,在市级中医医疗机构中,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智慧型、医院,争创国家中医医学中心。以深化中医特色内涵建设和服务能级提升为核心,医院打造成在全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中医药特色鲜明的服务型、医院。医院高质量发展信息化、精细化管理新模式,确保中医特色和内涵持续提高。(2)中医医联体建设。深化“区域+专科”中医医联体建设,形成一、二、三级中医医疗资源协同、优势互补的立体化区域中医药服务网络。(3)中医药特色街镇建设。创新中医药健康促进与文化传播融合发展新模式,实施中医药特色街镇建设工程,实现中医药特色街镇16个区全覆盖。(五)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1.创新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和评价制度2.实施中医药多学科发展和特色人才培养工程(六)改革中医药价格和医保政策建立并完善符合中医药特点的医保支付激励机制,探索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按病种分值付费(DIP)等支付方式改革,加快构建支持中医药特色发展的多元支付体系。实施中医药优势病种按病种付费改革,遴选中医优势病种,形成中医药治疗成本与治疗效果的动态评估、测算机制,实行中西医同病同效、按疗效价值的付费模式,加快建立控费与激励相结合的中医药服务补偿机制。优化中医药服务价格管理机制,理顺中医药服务比价关系,建立价格动态调整机制。推进中药饮片优质优价体系建设,鼓励中医机构技术创新,加快中医药新技术、新项目的审批立项。积极发展商业健康险,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开发各类中医药健康服务保险产品。(七)严格中药质量监管实施中药饮片追溯体系建设,建立统一的中药饮片信息追溯平台,鼓励中药饮片生产企业使用可追溯的中药材,推动中药饮片高质量发展。依托上海中药标准化研究中心,建立若干中药饮片品质分级标准。探索建立以“产地”“年份”为标准、以“区块链”技术为支撑、国际化的中药材交易中心,打造中药材国际定价平台。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