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服务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区域发展情况分析 [复制链接]

1#

一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格局

(一)国际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格局

全球海洋生物医药研究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70-80年代,国外研究者对海洋药物进行了大规模筛查,从中发现了许多生物活性化合物,并从90年代开始对多个海洋天然产物进行临床实验。进入21世纪以后,海洋生物医药的研发逐步走向产业化。

从各国的具体情况来看,美国在科研力量方面实力雄厚,处于全面引领的地位;中国在增长方面表现突出,但布局过多集中在国内,仍需加强国际布局。传统海洋强国在竞争方面具备明显的领先优势,主要凭借科研优势与世界各国展开合作,而新兴海洋国家凭借后发优势在快速追赶,不断补足短板。

表-年世界各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研发情况

来源:《世界深海科技创新能力格局》

火石创造整理

(二)国内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格局

我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从20世纪70年代起步,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海洋天然产物和海洋生物毒素。近年来在部分发达沿海地区逐步建立起一批海洋生物医药科研机构和生产企业,一批海洋药物、保健食品等已成功实现产业化。沿海各省依托各自的资源和产业优势,持续加大对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投入,初步形成了山东、浙江、江苏、福建、广东、广西六个海洋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

表2国内主要海洋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情况

来源:火石创造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二重点区域格局

(一)山东:全面引领

山东省凭借丰富的海洋资源、扎实的产业基础和多重战略叠加的优势,在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上成效显著。从全国范围看,山东省聚集了80%以上的海洋药物研究资源和力量,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产值超过亿元,年,山东省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增加值亿元,居于全国首位。以正大制药、黄海制药、明月海藻、东诚药业等为代表的海洋药物、海洋新材料和海洋功能食品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快速发展,青岛、烟台、威海和日照等城市已形成多个海洋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初步形成了包括海洋创新药物、海洋生物医用材料、海洋功能食品、海洋生物酶制剂、海洋化妆品和海洋生物农用制品在内的产业体系。

在产品方面,山东省海洋药物品种包括化学药制剂、中成药和药用辅料,据初步统计涉及31个品种,其中化学药制剂11种,中成药16种,药用辅料4种,优势品种包括藻酸双酯纳片、多烯酸乙酯软胶囊、鱼肝油、海藻酸等,形成以海洋糖类药物为特色的产品体系。在科研创新方面,山东省相继建立了以中国海洋大学国家海洋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创新药物筛选与评价平台、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等为代表的一批创新平台,逐步完善产学研一体的海洋生物医药研发体系。

青岛市是山东省发展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突出代表。青岛共聚集全国30%的涉海院士、40%的涉海高端研发平台和50%的海洋领域国际领跑技术,涉海资源集聚且丰富,构成青岛在全国独一无二的海洋科研优势。通过发挥涉海高校、科研机构众多的优势,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海洋科研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目前青岛已聚集了正大制药、东海药业、上海医药集团青岛国风药业为代表的海洋生物医药企业数百家,形成了以西海岸海洋高新区海洋生物产业园、崂山海洋生物特色产业园和高新区蓝色生物医药科技园3个海洋生物产业园区。其中,西海岸新区拥有全球最大的海洋微生物数据库,以及全国唯一的海洋药物中试基地。国际上市的16个公认海洋创新药物(全新分子结构的海洋药物)有2个来自青岛,国内上市的甘糖酯、降糖宁散等大部分海洋药物也都来自青岛。

“十四五”期间,山东省重点打造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海洋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到年力争取得5个海洋新药及创新医疗器械证书、10个临床研究批件,系列海洋生物功能制品形成显著规模和经济效益。其重点任务有三,一是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开发海洋创新药物和海洋生物医用材料的基础上,构建新剂型和新产品体系,推动试剂原料和中间体产业化,同步加快功能食品、化妆品等产品的发展;二是加快海洋生物医药产学研融合发展,建立全球首个海洋药物资源信息系统,加强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推动成果落地转化,支持建立离岸孵化中心引入国际合作项目;三是提升产业发展支撑能力,健全完善海洋生物医药产业链、创新链,打造公共服务平台体系。

(二)浙江:龙头引育

浙江省生物医药产业基础雄厚,但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在整个医药工业中所占的份额较小。近年来,浙江加快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园建设,在宁波、舟山、温州、台州等城市均形成了初具规模的海洋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同时逐步加强科研和成果转化,搭建了海洋高科技成果公共中试车间、浙江海洋学院生物种质资源发掘利用浙江省工程实验室等一批创新平台,海洋功能食品和海洋药物的研发生产能力初具规模。目前浙江省已形成了以诚意药业、杭康药业为代表的一批海洋生物医药企业,产品包括海洋中成药、海洋保健功能食品、海洋生物制品等。

《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重点打造百亿级海洋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聚焦鱼油提炼、海藻生物萃取、海洋生物基因工程等核心技术,力争海洋生物医药领域研发应用取得明显突破。重点依托杭州生物产业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台州生物医化产业研究园、宁波生物产业园、舟山海洋生物医药区块、绍兴滨海新城生物医药产业园、金华健康生物产业园等平台,引育一批海洋生物医药龙头企业,打造一批具有显著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加强科技金融专营机构引育,建立完善科技信贷、风险投资、上市并购、科技保险等金融服务模式,推进海洋生物医药做大做强。

(三)江苏:特色发展

江苏省生物医药产业发达,自90年代末期开始就已不断开发新药、原料药、功能食品等海洋生物医药产品,年,江苏省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增加值68.5亿元,同比增长11.9%。近20年来,江苏省在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科研投入持续增加,建设了一批重点实验室和创新平台,通过高校、科研机构和医药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开发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洋生物医药产品,并依托企业对市场需求的把握,共同推进海洋生物医药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进程。江苏省已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发展模式和产业方向,在海洋中药的研究与开发、贝类藻类的综合利用方面卓有成效,形成了双林海洋生物药业、苏中药业等一批海洋生物医药企业。

“十四五”期间,江苏省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重点是推进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产业化。《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年)》提出,建设海洋药物研发中心、孵化中心和药物研发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推进糖类和蛋白类藻蓝蛋白、胶原蛋白等产品开发,发展海洋药源生物的保种、育种和育苗产业,打造海洋生物制品产业集群,支持连云港海洋生物制药创新基地、盐城海洋生物产业园、海门及启东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园等载体建设,打造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化示范基地。

在细分领域方面,充分利用虾壳、文蛤等海洋甲壳类生物资源,加快海洋生物药材及基因工程药等研发;加快突破海藻多糖、系列多肽等海洋生物资源提取利用核心技术,开发高附加值的海洋保健品和功能性食品;支持重点发展海藻提取物、海洋复合材料及纤维、海洋除污材料等海洋生物材料产品,利用海洋动植物等生物质资源开发特殊功能海洋化妆品。

(四)福建:加速集聚

福建省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正快速发展,年,全省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增加值达41亿元,同比增长24.24%,已初具规模。福建海洋生物医药产业以海洋生物药物、海洋功能食品、海洋生物材料和海洋生物制品为重点,初步形成了以厦门海沧生物医药港、诏安金都海洋生物产业园、石狮市海洋生物科技园等为代表的一批产业聚集园区,逐步形成较为完整的海洋医药与生物制品产业链条,集聚了国药控股星鲨制药、厦门蓝湾科技、石狮华宝、润科生物、汇盛生物、绿新集团等海洋生物医药与制品企业50多家,多形态微藻DHA、“双糖”胶囊、新型鲨鱼肽、新一代鲎试剂、医用胶原膜、人工骨、蚝贝钙片等新产品批量涌现。

另一方面,福建省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科研创新和成果转化不断加速,设立福建省海洋经济发展专项资金,面向涉海高校及科研院所支持开展海洋生物医药等领域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化项目,其中海洋生物医药类项目20个、占比57%,覆盖31所涉海高校、科研院所及63家企业,产生了“海洋多糖新技术开发研究及产业化应用”、“特色海洋生物高值化开发技术与产业化应用”等一批代表性技术成果,同时成立了福建省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创新联盟,家涉海涉医的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加入。

厦门是全国首批14个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之一,也是福建省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主要集聚区,年厦门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增加值为53.74亿元,同比增长25.64%,已形成多种形态微藻DHA、蓝湾氨糖、辅酶Q10、新型鲨鱼肽等大批海洋生物制品。海沧生物医药港成为全省集聚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生物医药集聚区,集聚各类海洋生物企业30余家,实现年产值超过40亿元,涌现了金达威、鲎试剂、安井食品3家上市企业,初步形成以海洋药物和生物材料、海洋保健品和化妆品、海洋生物育种和绿色农用制品为特色的海洋生物产业集群。

《福建省“十四五”海洋强省建设专项规划》为福建省在十四五期间的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明确了方向,重点为完善基础资源平台,加强原创技术储备,开发中高端产品和加速产业集聚。年,福建省出台了《福建省推进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产业发展工作方案(~年)》,提出到年建设2-3个国内领先的“蓝色药库”载体平台;布局发展1-2条特色鲜明的产业链;各细分领域打造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形成一批富有竞争力的产品,力争实现产值亿元。

表3福建省推进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产业发展重点任务

来源:《福建省“十四五”海洋强省建设专项规划》

火石创造整理

(五)广东:创新先行

广东省海洋生产总值居于全国首位,近年来随着海洋传统产业结构调整,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等新兴产业进一步迈向高端化、智能化,成为海洋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动能。年,广东省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增加值58亿元,同比增长13.7%。

广东具备较强的科研优势和产业化能力,以广州、深圳为中心的珠三角产业区具有众多高校和科研单位,中山大学、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华南理工大学等拥有较为扎实的科技基础和研究成果,并形成一套相对完整的相关科技人才培养体系。

年,中科院与广东省政府共建的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在广州揭牌,在海洋生物资源利用和海洋大健康产业等相关研究开发上更进一步。随着产业化规模的壮大和创新能力的加强,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更是已形成华大海洋、深圳海王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企业,建设了一批集研发、中试、产业化为一体的海洋生物医药相关高新技术园区。

广东在海洋生物资源挖掘、药物研发和健康产品开发方面成果显著。在海洋生物资源挖掘方面,广东拥有一系列大型海洋科学考察设备和成熟的海洋生物资源调查平台,在海洋生物资源调查和挖掘等方向取得了突出的基础研究成果,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累积保藏了海洋微生物样本2万余株,构建了亚洲最大的海洋放线菌菌种资源库和其它药用微生物资源库;在药物研发方面,广东在海洋微生物来源的天然产物和化合物研究上较为领先,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等单位逐渐构建起海洋药物研发体系,特别是海洋微生物来源药物先导化合物成药性评价获得较好成果;在健康产品开发方面,广东在海洋生物蛋白肽、糖类、油脂等功能大分子的发掘、作用机制及功能性原料的精准制备等关键技术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在技术转化和成果开发方面获得较好成果,海珠口服液、保健食品舒通诺、海水螺旋藻片剂海怡康、抗风湿关节炎产品海精灵、高纯度藻胆蛋白荧光试剂、岩藻黄素和藻蓝等天然藻类色素等均为代表性产品。

未来,广东将以广州、深圳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为核心,以广州南沙国家科技兴海示范基地、深圳国际生物谷大鹏海洋生物园、坪山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城、珠海国际健康港、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中山健康科技产业基地、佛山南海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等重点园区为载体,推动粤东、粤西地区海洋生物产业集聚发展。《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洋生物技术,重点开展海洋生物基因、功能性食品、生物活性物质、疫苗和海洋创新药物等关键技术攻关,鼓励开发海洋高端生物制品和海洋保健品、海洋食品,支持替代进口的海洋药物技术和产品,加快培育海洋生物医药龙头企业,完善生物医药产业研发、中试、检测检验、应用、生产及反馈链条,重点搭建海洋生物医药产业中试服务平台,推动海洋生物医药成果加快落地,鼓励开展海洋生物医药生产工艺技术研究,打造创业创新基地示范中心。

(六)广西:蓄势待发

广西海洋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较小,全区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增加值从年的0.5亿元增长到年的5亿元,总量增长较为有限。目前,广西的海洋生物医药产业主要分布在北部湾沿海城市特别是北海市和防城港市,其中北海市发展较早,市内有自然资源部和广西共建的第四海洋研究所,是广西区内首个国家级海洋科学研究机构,在区内具有先发优势;防城港市则依托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与广西中医药大学等区内重点科研机构合作推进海洋生物医药研发;钦州市依托成熟的化工产业体系,重点聚焦海洋生物活性物质提取、生物药物中间体制备等方向,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

北海市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已初具规模,主要产品包括珍珠名目滴眼液、珍珠粉末、鱼肝油、海蛇药酒、甲壳素、天然牛磺酸、螺旋藻等系列药品,集聚了北海国发、蓝藻生物食品、生巴达生物科技、精工海洋科技、兴龙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一批海洋生物医药企业,初步具备了资源药物的开发利用能力。目前主要建设中华鲎养殖繁育基地、体外诊断试剂及仪器生产基地、海洋生物大健康产业基地、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孵化基地四大基地,推动北海在人工繁育野生动物的科研、药用等方面的综合利用。

《广西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提出,十四五期间以北海廉州湾和防城港防城湾为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重点布局区域,发展海洋特色产业园区,开展海洋天然药用化合物合成、海洋药用生物繁育和微生物种质资源研究,加快突破海洋创新药物、生物制品、新型海洋生物材料等关键环节,加快推进检测试剂、抗肿瘤、抗动脉硬化、阿兹海默症等领域在海洋创新药物中的研发、中试和产业化;同时重点开发高端蛋白质、海藻类多糖、维生素类、海洋化妆品等具有区域特色和市场前景的海洋生物制品。预期到年,广西全区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增加值达7.5亿元。

三总结

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是新兴增长点,进入“十四五”后,从中央到地方对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重视程度明显提高,政策持续加码,行业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各地区结合自身情况开展了各具特色的探索。随着产业持续发展,可预期技术、人才、资本等条件将日益优化,多项科研成果也将逐步进入到产业化阶段,海洋生物医药产业进入规模和质量快速增长的阶段。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