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服务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从格力挖人的飞利浦到底姓中姓洋带你读懂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治疗的有效医院 http://www.znlvye.com/

最近一段时间,格力爆发内讧、多位大佬出走飞利浦空调的事闹得那是沸沸扬扬,格力的二号人物、原总裁黄辉,董明珠的原秘书刘乙蓉,格力原电商管理部部长李鹏,格力原总裁助理胡文丰,以及北方区域的总代理徐自发等等,这些原格力电器的大佬们,一个个前后脚的全都加盟了飞利浦空调并担任要职,还有消息称,飞利浦中国运营总部80%的员工都来自格力。

格力我们都很熟悉了,是一家非常优秀的民营家电企业,但是飞利浦近年来总给人一种看似熟悉又有点陌生、似是而非的感觉。印象中,飞利浦应该是个国外的大品牌,是做工和质量的保障,但是现如今,我们看到的飞利浦产品多是剃须刀、咖啡机、电动牙刷、吹风机、空气净化器等这类小家电,还有灯泡等一类的照明设施,好像已经有好多年没有见到飞利浦的大家电了。

其实,飞利浦这个牌子确实是洋品牌,但是目前在国内销售的飞利浦产品,基本上都已经国产化了。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今天我们就来扒一扒飞利浦这个牌子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飞利浦这个品牌,其商标所有人是荷兰皇家飞利浦电子公司,该公司始创于年,至今已经有多年的历史了,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公司之一,业务范围覆盖消费电子、照明、医疗系统、半导体、家用电器等多个领域,在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设有分支机构。

飞利浦的中国业务可以用跌宕起伏来形容。其实他最早在年就已经进入了中国市场,改革开放后,飞利浦于上世纪80年代初重新打开中国市场,后来发展成为我国当时电子行业最大的投资合作伙伴之一,累计投资超过了34亿美元。飞利浦的系列产品在中国曾经非常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在二三十年前,他被认为是品质的保证,家里拥有飞利浦品牌的产品,在当时都是很时髦的。直到本世纪初的时候,他在中国的业务做得还是相当不错的,主要业务集中在电视、液晶显示器、照明等领域。

但是,最近十年来,飞利浦在中国的业务逐渐没落了。当然是多种原因造成的,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中国本土电子产业、家电企业的强势崛起,特别是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中国本土的家电企业逐渐与世界接轨,发展空间被彻底打开。由于我们本土的家电企业,在产品的成本上具有天然的优势,一旦掌握了国外的先进技术,那就是标准的物美价廉,又是本土作战,比较了解中国人的需求,因此,基本上国外的家电品牌到后来都不是国内企业的对手了。

年,液晶电视刚上市的时候,飞利浦还占有5%的市场份额,在当时中国液晶电视市场上,位列外资品牌的第一名,但是经过家电企业数轮价格战的大洗牌后,到了年,飞利浦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就降到了只有2%。5年时间下降了一半多,这家曾经在中国风光一时的欧洲老牌电子巨头,面对日益疯狂的价格竞争及越来越被边缘化的市场境地,无奈的败下阵来,直至彻底放弃了中国内地的电视机市场。其实,当时不仅仅是飞利浦,很多的洋家电品牌也都在这场竞争中逐渐销声匿迹,比如三洋、日立、东芝、夏普、三星、LG等等,现在我们已经很少在市面上能见得到了。

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飞利浦在中国多少有点水土不服的感觉。我们以飞利浦的剃须刀为例,飞利浦剃须刀在全球的销量长年保持在第一位,远超第二名的博朗和松下。但是由于飞利浦的所有剃须刀产品,在设计上都是直接从国外引进,几乎没有任何一款的产品是专门针对我们中国消费者设计和研发的,无论是皮肤、胡须硬度,还是脸型,完全是依据外国人进行设计的,这样虽然可以节省研发成本,同时还可以减少与中国其他剃须刀企业的专利摩擦,但是却没有照顾到中国消费者的消费体验。

当初,那些花了大价钱购买飞利浦高端产品的人用着用着就发现,飞利浦的产品不如国产品牌用起来得心应手,总感觉刮不干净,这是当年飞利浦剃须刀产品一个最大的致命的弱点。时间一长,再忠实的消费者也坚持不住啊,纷纷改用其他品牌,飞利浦的市场份额也逐渐被超人、吉列、舒适、博朗、松下等其他品牌蚕食殆尽。

同时,飞利浦的资源和人员主要盯住的是中心城市和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忽视了我国广大的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当时的电商和网购远没有今天这么发达,所以,这种不接地气、水土不服的战略布局,严重影响了飞利浦的销售渠道和业绩。

当然,飞利浦退出中国,也与飞利浦自身的战略调整有着一定的关系。年1月,飞利浦将其全球范围内的产品线进行了整合,整合后的业务分为优质生活、医疗、照明三大业务领域,从那时候起,家电就已经不再是飞利浦重点发展的方向和领域了。年,飞利浦宣布退出北美电视机市场,之后,中国的电视市场也是其进行战略调整的主要区域。

总之,正是由于以上的多种原因,飞利浦在最近十几年的时间里,在中国的业务逐渐萎缩并退出了中国市场。但是,飞利浦的品牌还是值钱的,很多中国人,尤其是三十岁以上的中国人,对飞利浦这个牌子还是相当认可的,毕竟是一家百年老品牌了,在中国也深耕了几十年,其产品也代表了一定的生活品味,无论是知名度还是受众,都是很有基础的。

于是,国内很多的自有品牌,不太知名的企业,就想起了给飞利浦代工,就是自己生产出来产品后,挂着飞利浦这个牌子卖。其实很多品牌都搞授权经营,比如,我们非常熟悉的金利来,就是典型的授权经营,据说金利来自身没有一家工厂,就靠授权不同的工厂代工,使用金利来的牌子,专门收取授权费。当然,这种授权不可能是随随便便的授权,品牌商对代工厂的实力、做工和产品质量等各方面也是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的,只有符合一定标准的工厂才有资格代工。

那么,从飞利浦的角度来看,与其退出中国市场,不如在中国搞授权经营,还可以赚到不少的授权费,这何乐而不为呢?不过,飞利浦也很聪明,它不是把整个品牌在中国大陆的业务整体打包授权转让,而是进行分拆转让。年,飞利浦与冠捷科技进行合作,将其在中国内地电视领域的人力资源、客户资源、库存、销售网络,甚至是知识产权,全都一股脑的转让给了冠捷,并把飞利浦品牌在内地电视市场的5年独家使用权也转让给了冠捷。年,飞利浦又把在中国大陆的小家电业务以及15年的全球品牌授权,以亿人民币的价格转让给了高瓴资本。

说到这个高瓴资本,很有意思,它是一个投资集团,没有一个固定的投资领域,什么赚钱投什么,以前投资京东、百度、携程、腾讯、去哪儿网等一众互联网企业,赚的盆满钵满,最近几年有点转向投资实体经济的意向。年10月,高瓴资本旗下的珠海明骏投资合伙企业,出资购买了格力电器15%的股权,高瓴资本也因此成为了格力的大股东。

可是没想到的是,2年后,高瓴资本又取得了飞利浦小家电业务的经营权,不过好在飞利浦小家电业务并不包括空调业务,不然高瓴资本投资的两家公司相互竞争,不知道高瓴资本到时候该如何应对才好。

至于飞利浦在中国大陆的空调业务,可以用扑朔迷离来形容。我们现在所能查到的公开资料显示,目前,飞利浦空调中国地区的运营商是南京智浦,它成立于年12月,注册资本只有1亿元,上面提到的格力旧将黄辉、胡文丰,以及美博电器和上海飞荔,都是南京智浦的股东,其中,上海飞荔于去年5月入股,黄辉和胡文丰于今年1月才入股。美博空调年接手飞利浦空调中国运营总部后,做起了代工生产,但是仅仅过了1年,美博空调就将“飞利浦空调”业务转让给了上海飞荔。这个上海飞荔目前持有南京智浦49%的股份,年5月才成立,完全是一家新公司,刚刚成立就能够顺利接手飞利浦的空调业务,可见这家公司的背景和实力都不简单。很多人都质疑,这家公司其实就是专门为接手飞利浦空调业务才成立的,其背后的实际控制人也颇为引人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