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服务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调研报告探索医养结合服务模式打造 [复制链接]

1#

关于洪泽区“医养结合”模式的调研报告

青年干部理想信念教育专题培训班第二组

“医养结合”是在健康中国战略下缓解养老压力的创新之举,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广大老年人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必要条件。为创新发展我区“医养结合”模式,调研组通过调查问卷、实地查看和个别访谈等形式,深入分析目前现状,查找问题不足,研究对策建议,形成专题调研报告。

一、我区“医养结合”模式的发展背景

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比例超过7%或确定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超过10%,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截止年底,淮安市现有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万人,占全市户籍人口18.26%,是人口老龄化发展较快的地区之一。

目前,我区人口老龄化形势明显,呈现如下特点:一是老年人口基数大。据统计,截至去年底,我区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为8.万,占全区总人口的21.5%,高于国际老龄化水平。二是高龄老人数量多。我区80周岁以上高龄老人为1.万,占老年人口的13.5%。三是人口老龄化速度快。预计到年,我区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10万左右,届时将占全区总人口的25%。

我区老龄化趋势明显伴随而来的是老年人健康和照护问题的增多,老年人患病率高、患病种类多、患病时间长、并发症多、治疗难度高,对长期医疗护理服务的需要尤为迫切,且呈逐渐扩大趋势。因此,探索和完善“医养结合”多元化养老服务方式,以期满足高龄、失能半失能、空巢和患病老人的多重医疗照护和生活料理需求,对共建淮河流域卫生联盟、打造苏北区域医疗高地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二、我区“医养结合”现状及存在问题

当前,我区共有养老机构35家,其中公办10家,取得养老医护资格的人员有人,医院及10个镇卫生院于年4月已与11家养老机构签订了医养合作协议,定期安排医护人员开展巡诊(每月不少于1次)和体检,为老年人建立健康管理档案。

区老年公寓作为淮安市首家“医养康护”于一体的医养机构,已取得民政部门颁发的经营许可证,在餐饮服务保障、医疗服务保障、生活照护保障、精神娱乐保障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总体而言,我区医养机构和医护人员的数量远远跟不上实际需求,“医养结合”模式的问题日益凸显。

(一)养老机构提供医护服务能力不足。本次调研下发调研问卷份,收回问卷份,其中有效问卷份。经分析,我区养老服务机构仍停留在传统的养老服务模式阶段,仅提供简单的吃住和日常生活照料服务,大部分没有配备医务室和医务护理人员,更无能力单独设置医疗机构,增加了入住老人的就医成本与负担。

约有33%的老人反映养老机构存在护理项目不全面和服务设施不完善等问题。究其原因,出于规避风险的考虑,养老机构只接收生活能够自理的老年人,将失能、失智老年人排斥在外,导致覆盖人群出现结构性缺陷。个别能够提供护理服务的养老机构收费偏高,较高的费用将低收入家庭中需要医养结合服务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排除在外。在本次调查中,约有26%的老人认为养老机构价格过高。此外,约有35%的老人反映医护人员服务水平低。养老机构的护理人员多为城市下岗工人、进城务工人员,年龄普遍偏大,文化水平不高,多数没有经过有关部门的专业培训,缺乏专业的管理、护理知识及技能,难以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养老需求。

(二)医疗机构参与养老服务程度不够。淮安市在年步入老龄化社会,自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江苏省民政厅、卫计委等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全面推进医养融合发展的意见》以来,淮安市紧跟国务院、江苏省步伐,立足当地实际,探索了“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多种方式。我区的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相互独立、自成系统,医院由于自身医疗资源紧张,加之医患关系、医疗纠纷和养老行业的低利润等因素,往往把主要精力放在常规医疗上,不愿参与养老领域。

在参与本次问卷调查的老人中,约有41%的老人选择在养老院增设医务室,21%医院建立养老病房。目前我区医疗机构中乡镇卫生院开设了老年病中心,仅限于收治患有常规疾病的老年人,而且床位比较少,常年处于预约候诊状态,供求矛盾十分突出。医院规划筹建的医养融合体一期工程正在建设中,预期年底康养中心试运营,届时会提供张康复床位。

(三)医疗资源与养老服务衔接不畅。一般来说,大型医疗机构无法为老人提供细致的生活护理,但由于可以使用医保,并且老年人一旦出现紧急情况可得到及时治疗,收入较好的老人往往选择入住医疗机构的康复护理中心,导致出现老年人频繁“押床”现象。这加剧了大型医疗机构医疗资源的紧缺,使得许多真正需要住院的老年人住不进来,错过了最佳治疗期,并且导致医疗资源未能得到有效利用。

不难看出,尽管有50%的老人愿意接受此种养老模式,但仍有一半老人因价格高昂、家人不同意、对机构的医生医术或医疗设施不信任等原因不接受该养老模式,信息的不对称致使老人入住养老机构的热情不高。此外,在养老服务信息化建设方面,我区养老的信息平台建设整体滞后,信息平台功能发挥不明显,缺乏医疗、卫生等相关部门的支持,资源整合不够、信息来源不畅。

(四)社区与家庭养老负担沉重。目前,仍有约64%的老人由家人照顾,22%的老人选择聘请保姆照护,8%的老人接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但是,受独生子女政策等因素影响,家庭中能够分担老年人照料任务的成员逐渐减少,而照料负担日益增加。另外,老年人与成家子女居住的比例降低导致一部分老年人很难得到家庭的及时照顾,即便老年人与子女居住在一起,由于子女疲于应付学习、工作任务和抚养下一代,也无暇顾及老年人的生活照料、情感交流和社会参与等方面的需求。

在家庭照料功能大幅度削弱的背景下,如何承接家庭溢出的养老功能,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难题。由于受传统医疗保障模式的限制,我区基本医疗保险主要保障参保人住院治疗、门诊大病治疗的费用,社区和家庭的医疗护理保障尚属空白,只有5%的老人接收到社区照护。这种现状给长期患慢疾病的失能、半失能老人及其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和陪护压力,而且给医疗保险基金带来了巨大的支付压力。

三、创新发展我区“医养结合”模式的对策建议

要构建和完善新型养老机构服务模式,应从政策制定、人员配备、资金投入和多元治理等方面切入,建立标准规范符合区情的“医养结合”养老照护体系。

(一)加强政策支持。积极医院、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将闲置资源改造成康复医疗机构或增加老年病科床位,只要有条件就可以开办养老服务。医院改革,原来的医疗机构可医院医院,为周围社区提供综合的、连续的养老医疗服务,在维系原有医疗特点的情况下,增加养老服务,医院、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的功能,更大限度发挥医疗资源效益。

清醒认识到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严峻性、特殊性和紧迫性,将“医养结合”工作摆到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来。一方面积极为养老机构申请设立医疗机构和申请医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提供便捷服务,做到优先受理、优先审核,对符合条件的,优先纳入医保定点医疗机构范围;指导和支持养老机构建立符合要求的医疗机构,医院、医院、医院、护理院等紧缺型医疗机构的立项、开办、执业资格等审批手续。另一方面积极推进“医养结合”向居家养老延伸。建立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实行会员制客户准入管理,通过对老人生活需求进行分析,自动生成老人所需服务项目,经老人确认后,养老服务中心指派服务商为老人提供上门服务,让老年人通过一个电话或网络指令,就能足不出户地享受到生活照料、居家安防、康复护理、精神关爱等各种养老服务。

(二)推进机构合作。一是鼓励养老机构与周边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协议合作,医疗卫生机构为养老机构开通预约就诊绿色通道,为老年人提供定期上门巡诊、治疗期住院、康复期护理、稳定期生活照料以及临终关怀一体化的健康养老服务,遇到紧急情况社区服务中心也能及时处理,及时转诊。二是支持医院开设老年病房,增加老年病床数量,开展老年康复业务,做好老年慢性病防治和康复护理。医院开办老年病康复专科。三是引导建设“医养结合型”服务机构,出台扶持和发展护理院及护理型养老机构建设的政策,取消不必要的限制条件。对社会资本投资兴办的护理型养老机构,在建设补贴、运营补贴、定点医疗等政策上要予以倾斜,鼓励招录公益性岗位,放开定价机制,充分发挥市场的自我调节作用。

(三)促进治理融合。医养结合涉及到多个部门的职能,需相互配合,协调推进。卫生、社保、民政等职能部门需进一步加强横向联系,打破条块分割,消除部门结构性的、组织性的、财务性的界限。进一步发挥区医养结合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和完善统一具体的机构建设标准、设施标准、从业人员上岗标准、服务标准和管理标准。同时,建立相对集中、统一和独立的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支付机构,整合各职能部门的相应资金,如卫生部门用于社区的预防保健经费、医保费用中支付于医疗机构和家庭病床的老年人医疗项目经费,以及民政部门用于机构养老和居家养老服务的补贴等,形成统一的支付体系,对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给予资金的整体扶持。

(四)创新人才培养。养老院取得医疗资质,必须聘请有经验的医生,而其在工资方面的要求相对较高,养老院很难负担。同时,从就诊患者数量、开药数量等方面核算,养老院的医生收入远远低于平均水平。因此,建议在临床教学、医院管理中加强“医养结合”方面的人才培养,提升人才专业性和人才数量。

引导医疗机构内优秀的执业医师和执业护士到养老机构中轮岗服务,并给予相应的特殊岗位补贴。鼓励洪泽中专护理专业的在校学生到养老服务机构实习。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及其医护人员应纳入卫生部门统一管理,在资格认定、职称评定、技术准入和推荐评优等方面,与其他医疗机构同等对待。同时,对养老服务护理员进行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培训,对取得国家养老护理员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职业资格证书,在养老机构护理岗位连续从业2年以上的人员,分别给予相应数额的一次性补贴。

现阶段,“医养结合”面临的困难还比较多。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的建设和运转,涉及土地、编制、隶属关系、医保报销、药品管理、行业资质等诸多问题。也正因此,建议我区以政府为引导,积极予以探索,早日建立符合实际需求的“医养结合”模式。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敬请联系)

组长:刘旭东

调研报告执笔人:刘旭东、高梦圆

小组其他参与人员:周欠欠、张琪、高元、孙涛、

刘旸、王后勇、陈加龙、何娇娇、

韦敏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力领跑新时代!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