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流动人口就业调查:为赚钱选择自愿加班摘要:今年7月
15日至8月
17
日,山东工商学院调研团队对烟台市流动人口情况进行了调查。地点选择了烟台大学北门对面的建筑工地及其附近的棚户区、开发区人力资源市场、开发区中心商业街、烟台市芝罘区幸福十六村一带、新胜小学附近棚户区等流动人口较集中的地方。
舜讯
今年7月
15日至8月
17
日,山东工商学院调研团队对烟台市流动人口情况进行了调查。地点选择了烟台大学北门对面的建筑工地及其附近的棚户区、开发区人力资源市场、开发区中心商业街、烟台市芝罘区幸福十六村一带、新胜小学附近棚户区等流动人口较集中的地方。
调查对象包括建筑工人、
个体小商贩、制造业工人等共200余人。
“包工”和“点工”
流动人口的工资计算大致有两种类型:“包工”和“点工”。包工,顾名思义,就是承包工程的意思。
在建筑工地上,往往会以工作面积的大小核算工人工资的多少(通常有一平方米多少钱的说法),制造业一般是计件。
点工,就是企业按天支付给固定工资,点工一般都是年轻人或工龄较短的新手,而且这种工作方式往往不存在加班现象。现在的企业等雇工单位为了激发劳动者的工作热情,获取超额利润,大多舍弃“点工”而采取“包工”的方式。
对于大多数农民工来说,他们经常为了多拿钱而选择自愿加班。在烟台大学附近的棚户区,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
50多岁的建筑工人,每天吃药,但仍带病上班,他说:“我每天工作12个小时,晚上累了回去就躺下,一睁眼就又到上工的时间了。”
调查显示,流动人口中制造业工人以17岁-
25岁居多,从事服务业的流动人口以35岁-
45岁为主。从职业分布来看,建筑工地吸纳的流动人口最多,工人年龄在19岁-
50岁范围内。
工资报酬存在明显的两极化现象,从事个体经营、交换技术成果等的部分中年流动人口平均月收入5000元左右,而从事机械或手工劳动等的绝大部分新生代流动人口月平均收入则在2000元以下。
不得不干的“加班”
在一家落户烟台6年多的台资企业里,一位员工说,活得最“阔绰”的一天是每月的
10日,因为这是发工资的日子,月薪是当地最低底薪
900元加上不固定的加班费。他还表示,每个员工只要签下一份“自愿加班切结书”后,你的加班时间便不再受法律规定的每月加班上限36小时的约束。他说这并不是什么“坏事”,相反,在许多打工仔看来,加班多的厂才是“好厂”,因为“不加班,根本挣不到钱”
。
调查显示,近八成流动人口的工作时间在8
小时以上,其中工作时间为
10-
12
小时占28.4%
,工作12
个小时以上的占到
6%
,但被问及“加班情况”时,却有38.5%
的受访者回答是自愿加班的,只有17.4%
说是晚上被强制加班的。这说明,大部分流动人口是在高强度工作环境下工作,有很多人“自愿”牺牲休息时间来换取更多的加班费。
调查还发现,大部分企业的流动人口每周有单休日,个别企业的流动人口一个月只有两天假。五成以上的流动人口明确表示:多数企业没有执行国家规定的休息休假制度。一名流水线上的缝纫女工说平时每天工作十四五个小时,活多的时候一天只能睡2-
3个小时。
不愿正视的心理问题
一位24岁就职于制造行业的小伙子向调查人员反映,他被心理医生诊断患抑郁症已有两年的时间,表现为容易疲劳、反应迟钝、不喜欢外出、对任何事都提不起兴致。
烟台一家医院的一位心理医生在接受采访中说起这样一件事:“一位农民工觉得自己工作能力不差,但工资却比一起来烟台打工的老乡低。和老乡在一起时,他觉得老乡看不起他,只要言语不和两个人就会吵得不可开交,甚至动手打架,两个人由情比兄弟变成了互相仇视。”
出现心理失衡时,37.8%
的接受调查者选择向朋友倾诉,16.8%
的人选择大睡,31.9%的人选择喝酒,12.6%
的人选择强忍,4.2%
的人选择哭泣,19.3%
的人选择其他方式排解。
流动人口的心理问题直接影响到其子女。烟台新胜小学一名受访老师表示,流动人口子女的自卑心理突出。他们想融入到集体之中,却又害怕城市同学的冷漠,在交往中常常表现出退缩、提心吊胆、没有魄力等特点。越是受到冷落就越不愿和同学们交流,于是恶性循环,容易慢慢形成孤僻的性格。
“共同的处境使他们同病相怜,班里的农民工孩子常常自成‘一帮’,这些小团伙具有极强的小派别性质,和班集体存在一定的距离,成为一个相对游离的群体。”
流动人口的人生目标非常简单:47%
的人选择家庭幸福,
46.2%
的人选择生活富裕,29.1%
的人想过创业,12%
的人只希望养家糊口,2.6%
的人希望尽快成为城市人口。这说明,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流动人口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但许多人希望过上富裕、小康的生活。只有流动人口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他们的心理压力才会得到适当的调节,并且会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关注自身身心健康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