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西宁武县按照县乡医疗一体化思路,立足县情,着眼基本医疗卫生制度长远建设,改革乡村医生服务模式和激励机制。医院为龙头组建了医疗集团,整合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资源,健全完善乡村医生服务补偿、培养培训和养老保障等*策,稳定和优化乡村医生队伍,强化管理指导,规范医疗卫生服务行为,全面提升了村级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探索出一条资源集约利用、优化配置、合理发展之路。
一、整合资源,让“村卫生室改革”突破藩篱
一是打造30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近年来,针对农村“空心化”加剧给农村公共服务带来新挑战的形势,宁武县按照“并村、简干、提薪、招才、建制”的方针,通过生态移民、扶贫移民、地质灾害避让搬迁等方式对处山庄窝铺实施整村搬迁。综合考虑辖区服务人口、服务现状和村医收入以及地理条件等因素,对村卫生室进行了大幅调整和医疗资源整合,合理配置中心村卫生室和医生,基本建成农村30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针对村卫生室改革涉及的常住人口数量、服务半径等诸多问题,宁武县深入个行*村,掌握了各个行*村的常住人口数、最远服务半径等关键数据。明确改革的目标和任务,绘就村卫生室改革的路线图。按照服务常住人口不少于人、服务半径不超过30分钟路程的原则,将全县个村卫生室整合为个中心村卫生室。在服务半径内的其他行*村设立巡诊室,由中心村卫生室乡村医生定期开展巡诊服务。
二是实现标准化村卫生室全覆盖。改革前,宁武县大部分村卫生室设在乡村医生家里,几乎没有一个村卫生室是集体产权,严重影响村医开展医疗服务。改革后,充分利用村委会、学校等闲置房屋进行改造,或者另址新建,实现了中心村卫生室房屋产权集体化。整合后的中心村卫生室面积不得小于60平方米,且必须达到四室分开,到年实现标准化村卫生室全覆盖。
二、严格村医准入管理,“赤脚医生”穿上“鞋”
一是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宁武县村卫生室改革后,在村卫生室执业的医护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执业资格并按规定进行执业注册。采取公开招聘医学专业毕业生、从本地选派人员进行定向培养等多种方式,引导符合资质人员到村卫生室执业,充实、优化乡村医生队伍,保障村卫生室人员队伍稳定和新老更替。对公开招聘的乡村医生,由县级卫健局考核后注册聘用。医院退休医生、执业(助理)医师到村卫生室工作。原有名村医全部“下岗”,按照“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原则,采取闭卷笔试、考核赋分、年老村医提前退养等方法,公开择优选聘名乡村医生,特别是新录用具有执业(助理)医师资格人员28人。既解决了老村医对退养问题的担忧,又补充了优质医疗资源,实现了新老乡村医生的平稳过渡。每个村卫生室原则上配备乡村医生1名(改革过渡期内可配备乡村医生2-3名),常住人口超过人的行*村,人口每增加人,增加乡村医生1名。宁武县还不断优化乡村医生队伍结构,加强了继续医学教育、岗位培训力度,努力实现乡村医生全员继续医学教育。依托县级医疗卫生机构或乡镇卫生院,开展乡村医生岗位培训。鼓励乡村医生学习中医药基本知识,培养一批熟练掌握中医药适宜技术的乡村医生;鼓励在岗乡村医生参加中、高等医学院校举办的医学学历教育,促进乡村医生医学学历教育与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有效衔接。
二是强化乡村医生队伍权益*策保障。县*府将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相关经费纳入财*预算,保证中央及省、市财*补助资金落实到位。要求财*部门及时足额下拨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相关经费,确保专款专用,不得截留、挪用、挤占。同时,宁武县建立保障基层卫生室服务的督查和通报机制,开展督导检查,落实资金投入。切实维护乡村医生合法权益,确保乡村医生相关*策得到落实。宁武县规定严禁以任何名义向乡村医生收取、摊派国家规定之外的费用。对在农村预防保健、医疗服务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乡村医生,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通过改革,有利于汇聚更多的医疗人才资源,加强乡村医疗的条件和力量,真正实现大病不出县、小病不出村。
三、夯实基础,让“村卫生室改革”根稳基固
一是建强阵地。自年起,在全县实施村卫生室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对闲置的村委会、学校房屋进行维修改造,或者重新建设,县财*累计投资万元,维修改造个中心村卫生室,新建18个中心村卫生室。目前三年行动计划已全部完成,基本实现了中心村卫生室全覆盖,一批各具特色的中心村卫生室成为农村新的地标。
二是配齐设备。自年起,宁武县财*累计投资万元,为每个中心村卫生室配备了办公桌椅、电脑、打印一体机等办公设施,以及血压计、听诊器、消*灯、血糖仪、检查床等31种医疗设备,保障乡村医生开展医疗卫生服务需要。财*投资15万元,为每个中心村卫生室接入了互联网,开通医保刷卡,方便农民群众就近刷卡购药或诊疗。
三是提高待遇。年,宁武县财*拿出多万元,专项用于乡村医生服务补贴和维持村卫生室运行。根据交通距离、业务数量、服务质量等因素,科学制定补贴标准和绩效考核办法,特别向偏远山区倾斜补贴,乡村医生收入由原来的每月余元增加到目前人均至少每月1元,极大地调动了乡村医生工作积极性。
四是规范开展乡村医生考核。创新乡村医生考核制度,把对乡村医生考核重点从单纯以工作数量和经济效益为主,转变到考核乡村医生提供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数量、质量、群众满意度,以及乡村医生学习培训、医德医风等重点内容。县卫健局组织或委托乡镇卫生院每年对乡村医生进行1-2次全面考核,公示名单由群众监督。考核结果作为财*补助、人员奖惩、收入分配和乡村医生执业注册的主要依据。
四、由量到质,让“村卫生室改革”获得认可
宁武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群众满意作为唯一标准,村卫生室发生质的变化,乡村医生素质明显提升,形成了村卫生室达标、乡村医生合格、农民群众满意的新局面。
一是达标提质。改革前,村卫生室达标率几乎为零;改革后,中心村卫生室基本达标,实现了所有中心村卫生室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中心村卫生室在软硬件、内外环境等方面,发生了显著变化,营造了温馨、便捷、舒适的医疗卫生服务氛围。
二是素质提升。乡村医生重新选聘后,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化,其中30周岁以下的占比为20.4%,30-40周岁的占比为40.3%,40-50周岁的占比为30.8%,50-60周岁的占比为8.4%,60周岁以上的全部退养;学历结构趋于专业化,其中本科学历占比为1.4%、大专学历占比为31.8%、中专学历占比为66.8%。
三是群众受益。医疗改革促进了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制度建立,10余万农民群众就近享受到基本医疗服务,特别是所有村医与近4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签订“双签约”服务协议书,定期上门提供随访诊疗服务,患有慢性病的孤寡老人、行走不便人员等,足不出户就可拿到慢性病用药,有效保障了贫困人口的基本医疗,因病致贫、返贫现象大幅度减少,保障了农村居民享受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服务。
专家点评:当前,一些地方支持农村公共服务的财*投入有限,且使用分散,农村基层医疗服务供给能力和水平难以满足农村居民需求。山西宁武县因地制宜,按照县乡医疗一体化思路,以服务半径不超过30分钟路程为原则,医院为龙头组建医疗集团,通过健全完善乡村医生服务补偿、培养培训和养老保障等*策,将乡村医生队伍等农村医疗资源有效整合到为农村居民提供医疗服务的体系中来,探索出了一条资源集约利用、优化配置、合理发展之路。这样的探索符合中央提出的公共服务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的要求,值得支持和鼓励。
相关内容
◆全国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北京平谷:“医养联动”破解农村养老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