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服务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2022年15月医疗健康领域投融资报告 [复制链接]

1#
盖百霖遮盖液 http://baidianfeng.39.net/a_wh/180308/6088754.html

来源:医药魔方

作者:InvestGo数据团队


  年5月10日,国家发改委印发《“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这是我国首部生物经济五年规划,其中对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进行了详尽的部署:加强生物企业上市培育,进一步加大对生物企业在境内资本市场上市的支持力度,吸引优质生物企业在主板和科创板上市。


  主要结论


  受国内外新冠疫情的反复影响,年以来中国投融资市场节奏放缓。受国际形势影响,更多的投资者偏向未来在境内上市路径的投资标的。在利好*策的引导下,优质的生物医药企业纷纷选择科创板,美股和港股不再是首选。


  年1-5月全国医疗健康领域投融资事件共起,披露的投融资金额为亿元。其中一级市场投融资事件起,投融资金额亿元;IPO事件27起,募资金额亿元;二级市场再融资事件17起,再融资金额91亿元。


  医疗健康领域的投融资重点仍然是创新药,项目数量占比达29%。从投融资事件数量来看,年1-5月TOP3依次是创新药、医疗器械及企业服务,三者加和占比高达70%。从投融资金额来看,TOP3仍然是创新药(34%)、医疗器械(19%)及企业服务(18%)。创新药投融资事件中,细胞治疗和基因疗法分别占比31%、19%。细胞治疗单笔投融资金额增幅显著,同比增长64%,环比增长9%。


  投资人对早期新兴赛道的
  江苏投融资事件数量反超上海成为榜首。从投融资事件数量来看,江苏、上海、北京领跑,占总数量的57%;从投融资金额来看,上海、江苏、浙江的项目金额占比高达63%。

年医疗健康领域投融资整体趋势放缓


  受国际局势和国内新冠疫情反复影响,年前5个月中国股权投资市场节奏明显放缓,医疗健康领域整体投融资事件和金额减少。一级市场投融资事件共起,总金额亿元;IPO事件27起,募集总金额亿元;二级市场再融资事件17起,募集总金额91亿元。


  

医疗健康领域一级市场概况(年1-5月)


  受新冠疫情多次反复的影响,年前5个月一级市场投融资事件数量和金额均呈下降趋势。投融资事件总计起,同比减少45.8%,环比减少44.7%;投融资金额达亿元,同比减少37.9%,环比减少50.9%;平均单笔金额达1.11亿元,与去年全年平均单笔金额基本持平。


  


  年前5个月各赛道投融资事件数均有减少,投融资事件前三名分别为创新药(起)、医疗器械(起)和企业服务(84起)。从投融资金额来看,整体投融资呈下降趋势,前三名分别为创新药(亿元)、医疗器械(亿元)及企业服务(亿元)。从平均单笔金额来看,人工智能(1.3亿元)、IVD(1.1亿元)、企业服务(1.3亿元)及医疗器械(0.88亿元)较去年均有所增长,分别增长1.2倍、38%、25%和4%。企业服务中主要为CRO和CDMO服务受到投资人追捧,事件数和投融资金额总计达到61起和92亿元。


  


  年前5个月种子轮/天使轮项目数量(共86起)随月份逐渐下降。从轮次占比来看,年以来A轮事件占比逐月增长,月平均占比达42%,到5月已达到49%。投资机构对极早期的种子轮项目更加谨慎,投融资整体趋势从Q4开始逐步向A轮项目(新兴赛道)倾斜。


  


  从A轮项目数量来看,年前5个月前三名分别为创新药(65起)、医疗器械(58起)及企业服务(39起),占A轮项目总数的71%。尽管整体投融资呈下降趋势,但A轮事件中创新药、医疗器械、企业服务和人工智能同比均有所增长,创新药同比增长30%,医疗器械同比增长11.5%,企业服务同比增长8%,人工智能同比增长16.7%。


  


  年前5个月各省份项目数量和金额均有明显下降。从投融资数量来看,江苏(起)、上海(94起)、北京(75起)领跑,占总数量的57%,江苏反超上海成为榜首。从投融资金额来看,上海(亿元)、江苏(亿元)、浙江(87亿元)的占比加和高达63%。


  

医疗健康领域IPO及二级市场概况(年1-5月)


  年以来IPO事件数量减少,3月IPO事件数达到高峰。创新药IPO热度不减,3月IPO事件达到6起。


  


  国内众多未盈利的优质生物医药企业在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等利好*策引导下,纷纷抛弃美股、港股,转而选择科创板。此外,美股对中国企业的监管逐步收紧,很多企业赴美上市进程延缓。


  


  年以来二级市场再融资事件数呈下降趋势,再融资金额到Q3下降到最低点,Q4季度回升不明显,之后持续低迷。


  

创新药投融资概况(年1-5月)


  国内于年获批上市2款CAR-T新药,代表着中国药监局在CAR-T疗法审评、监管等程序及措施已成体系,标志着国内细胞疗法进入新纪元。细胞治疗和基因疗法、核酸类药物等成为热门赛道。细胞治疗中的新兴赛道,主要包括:通用型CAR-T细胞(如亘喜生物)、iPSC技术干细胞疗法(如霍德生物)、NK/CAR-NK细胞疗法(如再凌生物)、γδT细胞疗法(如清辉联诺)等。


  新冠疫情爆发后,BioNTech/辉瑞和Moderna开发的两款mRNA新冠疫苗约40天进入临床,一年内上市;国内mRNA疫苗进度最快的企业为艾博生物。


  荣昌生物、海创生物等Biotech公司于Q1登陆科创板;聚焦于基因疗法的CDMO企业和元生物在科创板挂牌上市。国家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指出,进一步加大对生物企业在境内资本市场上市的支持力度,吸引优质生物企业在主板和科创板上市。


  年前5个月从投融资事件数量来看,创新药前三名分别为细胞治疗(44起)、基因疗法(27起)及大/小分子创新药(24起),较往期均有减少。从投融资金额来看,前三名分别为细胞治疗(55亿元)、小分子创新药(42亿元)及大分子创新药(40亿元),其中细胞治疗同比增长57%,环比增长2%,基因疗法环比增长1倍。年以来细胞治疗单笔投融资金额为1.25亿元,较去年平均单笔金额增长37%。核酸药物单笔金额一直保持着较高的水平,今年以来平均单笔金额在2亿元,较去年2.9亿元有所下降。


  


  重点案例:


  星锐医药(A轮)


  年5月,星锐医药(StarnaTherapeutics)完成了A轮融资,金额达1.5亿元人民币。本轮融资由LYFECapital(洲嶺资本)领投,源码资本、弘毅投资及春华创投跟投,老股东高瓴创投和夏尔巴投资持续加码。此次融资资金将用于扩张研发中心、建设中试车间和推进在研管线,并进一步完善肝外递送技术,拓宽RNA药物的应用前景。


  星锐医药成立于年,致力于开发以RNA为核心的创新药物,拥有业界领先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RNA和器官选择性递送技术平台;星锐医药目前已建立了丰富的研发管线,涵盖传染病疫苗、肿瘤免疫等领域。预计将在未来推进多个项目进入临床阶段。


  凯莱英生物(战略融资)


  年3月,凯莱英医药集团(股票代码:.SZ/.HK)、高瓴创投和海河凯莱英基金达成共识,各投资方拟共同出资25亿元,将凯莱英生物(上海凯莱英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打造成为全球生物药及先进疗法CDMO领域的领军企业,并将依托各自领域的资源优势,在行业生态领域以及资本市场领域展开全面深入的战略合作。


  凯莱英生物由凯莱英医药集团全资控股,是一家提供包括大分子药物、抗体偶联药物、细胞基因治疗药物以及mRNA药物等在内的独家合同研发生产服务(CDMO)企业。


  年1-5月登陆科创板的创新药研发企业:


  1.年4月25日,集萃药康(.SH)登陆科创板,募资金额达11.27亿元人民币。集萃药康专业从事实验动物模型的研发、生产技术服务及上下游产业拓展,已累计形成超过20,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商品化小鼠模型,成为全球最大的小鼠品系资源库。解决了我国生物医药发展领域的动物模型“卡脖子”技术和资源问题。


  2.年4月12日,海创药业(.SH)登陆科创板,募资金额达10.63亿元人民币。海创药业成立于年,是一家专注于癌症和代谢疾病的全球化创新药物企业。拥有氘代药物研发平台、PROTAC靶向蛋白降解技术平台等四大核心技术平台。


  3.年3月31日,荣昌生物(688.SH)在科创板挂牌上市,募资金额达26.12亿元人民币,正式开启“A+H”双通道资本时代。荣昌生物于年6月获批上市了国内首个本土自主开发的ADC药物维迪西妥单抗(RC-48,商品名爱地希)。年11月9日,荣昌生物在香港联交所正式挂牌交易(.HK),募资5.9亿美元,创下当年全球最大生物技术IPO纪录。


  4.年3月23日,首药控股(.SH)在科创板挂牌上市,募资金额达14.83亿元人民币。首药控股成立于年,是由北京市、区两级国有资金参股的混合所有制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从事小分子抗肿瘤靶向药、糖尿病新药的研发与生产业务。据披露,首药控股共有22个在研项目,均为1类新药,其中11个自主研发管线,11个合作研发管线。


  5.年3月22日,和元生物(.SH)在科创板正式挂牌上市,募资金额达13.23亿元人民币。和元生物成立于年,是一家聚焦基因治疗领域的生物科技公司,专注于为基因治疗的基础研究提供基因治疗载体研制、基因功能研究等CRO服务,以及为基因药物的研发提供IND-CMC药学研究、临床样品GMP生产等CDMO服务。


  6.年3月11日,赛伦生物(.SH)登陆科创板,募资金额达8.亿元人民币。赛伦生物成立于年,立足抗*素抗血清领域,依托核心技术进行自主研发,在抗*素抗血清产品研发、生产领域形成技术优势。主要产品有马破伤风免疫球蛋白(F(ab‘)2)、抗蛇*血清系列产品、抗狂犬病血清等。


  7.年1月18日,迈威生物(.SH)登陆科创板,募资金额达34.77亿元人民币。迈威生物是一家创新型生物制药企业,主营业务为治疗用生物制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具体为包括人用治疗性单克隆抗体、双特异性/双功能抗体及ADC药物在内的抗体药物以及包括长效或特殊修饰的细胞因子类重组蛋白药物。


  8.年1月7日,亚虹医药(.SH)登陆科创板,募资金额达25.28亿元人民币。亚虹医药专注于泌尿生殖系统肿瘤及其他重大疾病领域的全球化创新药公司。致力于开发全球首创(First-in-Class)药物和其它存在极大未满足临床需求的创新药物。


  年1-5月登陆港股的创新药研发企业:


  1.年3月31日,瑞科生物(.HK)登陆港股,募资金额达7.65亿港元。瑞科生物创立于年,致力于亚单位疫苗的研发及商业化,该公司的核心科学团队在创新型疫苗的研发和商业化方面拥有逾20年经验。在新型佐剂技术、蛋白工程技术、免疫评价技术的驱动下,瑞科生物已建立一条包括12款在研创新型疫苗的产品管线,涵盖宫颈癌、新冠肺炎、结核病、带状疱疹、手足口病及流感等疾病。


  2.年2月23日,乐普生物(.HK)登陆港股,募资金额达9.05亿港元。乐普生物是一家立足中国、面向全球的聚焦于肿瘤治疗领域的创新型生物制药企业。开发了强大的专注肿瘤候选药物的产品管线,包括处于临床及临床前阶段的ADC、溶瘤病*药物及免疫疗法。通过建设专业的销售和营销队伍实现产品管线的国内商业化,通过与境外企业的合作将产品管线推向美国及欧洲等海外市场。


  医疗器械投融资概况(年1-5月)


  从投融资事件数量来看,前三名分别为外科手术器械(25起)、机器人(19起)及人工器官(13起)。从投融资金额来看,前三名分别为外科手术器械(31亿元)、机器人(19亿元)及人工器官(16亿元)。医疗器械整体上事件数和金额明显下降,但是脑科学项目投融资金额(8亿元)明显上升,年以来单笔投融资金额达到1.6亿元,比去年平均单笔投融资金额增长1.5倍。


  


  重点案例:


  术之道医疗(A轮)


  年4月底,术之道医疗宣布完成数亿元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醴泽资本、济峰资本联合领投,华桐资本、IDG资本跟投。本轮融资后,术之道将进一步完善全自动手术机器人平台的建设,并逐步推进相关产品的临床试验。外科手术逐渐由开放式转变为微创式,手术机器人即将掀起变革新浪潮。


  术之道医疗成立于年,是一家专注于手术机器人领域的平台型公司,致力于打造符合机器人技术特点的智能耗材生态体系。目前市面上医疗机器人仅局限于导航、限位、辅助完成精细化操作的基础功能,在全自动和智能化程度上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尚未真正意义上减轻医生工作量、提高手术效率。针对以上痛点,术之道医疗围绕医美、肿瘤、血管介入三大领域,以“机器人平台+智能化耗材”的形式深度布局十余款产品,从根本上改变手术方式,逐步实现“全自动”手术操作。


  近观科技(天使轮)


  年2月,近观科技宣布已完成2亿元人民币的天使轮融资。获得本轮融资后,近观科技将搭建用于定制化芯片、生物技术和BTIT跨界产品研发和应用的一体化平台,提供独特而完整的定制化BTIT整体解决方案。


  近观科技由陈昌博士创立,梅仲涛博士负责公司运营,经上海微技术工业研究院孵化,专注于运用集成电路芯片技术和生物技术的结合、服务生命科学和大健康产业的跨界高科技企业。近观科技的早期研发目标是基于生物和信息技术的交叉融合(BTIT,BioTech;;;InfoTech),实现生命科学仪器和医疗器械设备的微型化、规模化和芯片定制化,优先攻克便携式的无创血液分析技术(如血糖)、单分子技术(如测序)等行业内的难点技术和产品。


  景昱医疗(D+轮)


  年2月,景昱医疗宣布成功完成3亿元人民币D+轮融资,由红杉中国和高瓴创投共同领投。


  景昱医疗多年来深耕脑深部电刺激治疗领域,同时引领医疗用侵入式脑机接口的前沿探索。公司率先提出双靶点刺激治疗方案,研发出脑机接口双靶点脑深部电刺激器,在治疗难治性强迫症、药物成瘾、酒精成瘾等适应症上已走在国际前沿,实现了突破性治疗效果。

IVD投融资概况(年1-5月)


  年前5个月IVD整体呈下降趋势,5月投融资趋势达到最低谷,事件仅有5起。从投融资事件数量来看,1-5月前三名分别为疾病早筛(16起)、第三方医学实验室(8起)及测序(4起)。从投融资金额来看,前三名分别为疾病早筛(11.3亿元)、第三方医学实验室(10.9亿元)及试剂原料(3.1亿元)。其中第三方实验室平均单笔金额为1.36亿元,比去年平均单笔金额增长53%。


  


  重点案例:


  普译生物(天使轮)


  年1月7日,普译生物宣布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本轮融资由IDG资本和水木创投联合领投,清华工研院全球健康产业创新中心跟投。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纳米孔蛋白优化,以及基于ASIC芯片的中高通量纳米孔基因测序仪的产品定型。


  普译生物专注于新一代纳米孔基因测序仪产业化的高科技企业。普译生物团队长期致力于解决我国纳米孔测序仪“卡脖子”问题,承担着突破国外知识产权封锁的重大使命。除了作为中科院重大仪器设备研制科技成果转化的承接主体,普译生物的另一大重要任务,是产业化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纳米孔基因测序仪。其在实现长链DNA直接测序的同时,未来会进一步攻关高准确度的RNA和蛋白质直接测序技术,实现低成本高精准度的生物信息解读。


  颐坤生物(B轮)


  年1月6日,IVD全球化平台型创新领导者颐坤生物宣布完成1亿美元B轮融资,本轮融资由红杉中国、晨兴创投联合领投,元禾控股跟投。原股东礼来亚洲基金、珀金埃尔默创投继续加注。


  颐坤生物成立于年,是IVD全球化平台型创新领导者,专注于传染病、肿瘤、妇幼和慢病领域的创新型体外诊断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及生产,力求以多样化的技术平台为处于不同疾病期的患者提供从早筛、诊断、治疗监测到预后管理等不同阶段的临床解决方案。公司依托苏州产业化基地和新加坡研发基地,布局全球化产业链,利用临床质谱、全景病理、分子诊断等创新技术平台拓展国内市场,并采取合作研发、投资并购等多样化商业手段,积极布局化学发光、即时检测等平台拓展海外新兴市场。


  年1-5月登陆科创板、港股的IVD公司:


  1.年3月30日,仁度生物(.SH)登陆科创板,募资金额达7.亿元。仁度生物成立于年,是一家专注于RNA分子诊断技术与产品的高新技术企业,致力于开发、推广以实时荧光恒温扩增检测技术(简称“SAT技术”)为基础的RNA分子诊断产品。仁度生物拥有从诊断试剂到全自动配套仪器研发和生产的一整套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目前已成功建立了SAT技术平台,有42项相关专利获得授权,20个产品获得国家药监局(NMPA)注册证书并上市销售。


  2.年5月18日,云康健康产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HK)登陆港股市场,募集金额达10.90亿港元。云康是一家医学运营服务提供商,为医疗机构提供全套的诊断检测服务。云康通过利用自身专业的诊断能力以及覆盖全国的医联体服务网络,逐渐发展成为医学运营服务的领先平台。就年的收益而言,作为中国医学运营服务市场前五大公司之一,云康旗下坐拥三大业务线,涵盖为医联体提供的诊断检测服务、诊断外包服务、及为非医疗机构客户提供的诊断检测服务。就年的医疗检测服务收益而言,云康也是中国第二大为医联体提供的诊断检测服务的供应商,提供涵盖医联体诊断服务及诊断外包的全方位医疗健康服务。


  投资项目数量TOP10机构


  医疗健康领域TOP10机构中,除了深创投外的其他9家机构,投资事件数量均在年达到最高值。近五年TOP10机构的投资事件数量,占比约为13.6%。年因为新冠疫情的反复,医疗健康领域的投资热情受到打击,年超过年的可能性较小。


  


  创新药、医疗器械和IVD三大细分赛道的TOP10机构存在差异。按投资事件数量统计,创新药和医疗器械的榜首均为红杉资本中国,启明创投紧随其后。按投资事件数量统计,中金资本、动平衡资本、元生创投并列IVD首位。


  


  红杉资本中国近五年医疗健康领域的投融资事件和金额,在年达到最高峰,披露金额近亿元。其中医疗健康领域投资A轮项目最多,占比超过50%。红杉资本中国投资喜好,从小分子靶向药/抗体等大分子创新药,向细胞治疗、基因疗法和基因编辑倾斜。年以来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mRNA疫苗成为了热门赛道之一。


  


  重点
  辐联医药(A轮)


  年5月26日,辐联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辐联医药)宣布完成近2.5亿人民币A轮融资,由红杉中国领投,楹联健康基金、佳辰资本、辰德资本和昆仑资本跟投。本轮融资资金将用于推进其放射性药物肿瘤产品管线和放射性医用同位素生产平台的开发。


  辐联医药成立于年12月,是一家综合性的国际化放射性治疗公司。总部位于上海,业务遍及欧洲。专注于打造放射性配体生产、研究、开发和商业化的全产业链。核心平台旨在攻克当今放射性药物领域的核心难题,打造针对未来放射性药物治疗的创新转化和生物学研究平台。公司的药物发现平台包含单域抗体,多肽及核素连接子。此外,公司将候选化合物治疗和诊断核素相匹配,得到的药代药动数据可以有效指导临床病人的筛选。


  扬奇智能


  年1月,扬奇智能创立仅1个多月就完成了数百万美元首轮融资,由红杉中国种子基金独家投资。


  扬奇智能重点攻克“高精度医疗导航的精准放射治疗”问题,致力于成为医疗设备领域自动驾驶的先行者。通过AI、高性能分布式控制系统、多模态感知等技术赋能医疗设备,提升医疗设备智能化水平,提高临床治疗效率,降低医生培训成本。在传统放疗设备的基础上,加装AI算法、精准定位导航系统、放疗设备控制系统,并结合自研的辐射剂量监测相机、人体三维成像设备等,对患者进行实时的放疗剂量监测管理和精准导航摆位控制等多维度治疗优化。在竞品上,国外主要有visionRT,C-Rad和Brainlab三家企业在此方向上有相应布局。


  元化智能(B轮)


  年1月,元化智能宣布完成B轮数亿元人民币融资。此轮融资由基石资本领投,原股东深创投和红杉中国联合领投持续支持,国科嘉和、万汇资本等联合投资。


  元化智能成立于年12月,是一家专注于跨科室的专科手术机器人的创新型高科技企业。元化智能的消化道产品和经自然腔道手术机器人产品均已经完成和接近完成临床前研发,将陆续进入临床验证阶段,形成覆盖多科室和多临床应用的产品矩阵。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系统于年10月进入《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目前已经处于申报注册阶段。其全资子公司骨圣元化机器人(深圳)有限公司的核心产品是具有全球领先水平的全骨科手术辅助机器人系统,该系统可以辅助医生完成膝/髋关节置换、创伤、脊柱等多种骨科手术。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